东晋豫章山寺之僧。其祖先为西域人。生于长安,容止端正,志业弘深,深达空理,常诵放光、道行二般若经。东晋成帝时,与康法畅、支敏度等渡江游化,然以清约自处,人多不识。后因殷浩问佛经深远之理,师乃答以世书所谈之性情之义,名声始扬。又以其鼻高眼深,曾受琅玡王茂所戏,师答以(大五○·三四七上):“鼻者面之山,眼者面之渊,山不高则不灵,渊不深则不清。”时人遂誉之为机智名答。后于豫章山建寺,地甚幽美,以常读梵经,遍考义理,特加讲说,学徒来集者众。后示寂于此寺。[梁高僧传卷四] p453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阿赖耶识之异名。三能变中之第一异名。...指比丘于修行生活中所使用之十八种道具。即杨柳枝、澡豆(洗粉)、三衣(僧伽梨、郁多罗僧、安陀会)、水瓶、钵、坐...(名数)一遇佛世难,二闻正法难,三生善心难,四生中国难,五得人身难,六具诸根难。见涅槃经二十三。...【未来行】 p0489 瑜伽五十一卷十六页云:未来行云何?谓因现有;自性未生,未得自性。 二解 集异门论十一卷九页云...(术语)如言无著,谓虽接于万境而一无所依也。是之谓无依道人。临济录曰:这个无依道人乘境出来。又曰:达六种色声...(杂语)即白足和尚。法苑珠林谓之白足阿练。...子题:共语相谏、展转相谏、展转相教 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多论,问:‘如经中说,但自观身行,谛视善不善;今戒...(?~1830)清代净土宗僧。苏州木渎人,俗姓张。字豁然,号水云道人。幼通经史之学,淡泊功名。家贫,遂弃儒从商。...即唐代雪峰义存之法嗣长庆慧棱禅师(854~932)二十年如一日,精进坐禅,坐破了七个蒲团。后世之禅林,每以长庆坐破...(譬喻)若有小儿啼,则与杨树之黄叶以止啼。譬佛之方便也。涅槃经二十曰:如彼婴儿啼哭之时,父母即以杨树黄叶而语...(杂语)说文曰:无发也。经中斥破戒无行之比丘,谓之秃人,又云秃居士。以彼虽剃发而无出家沙门之行,但是秃头之俗...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。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世尊四众围绕。及天龙夜...闻如是: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。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,稽首于地。世尊寂静默无所说,光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
【又问曰。若诸佛有自然业。能现一切处。利益众生。一切众生。若见其身。若睹神变。若闻其说。无不得利。云何世间多...
一、反对下的学佛更有福报 曾经有学长告诉我,他学佛的历程挫折太多,而且都没有人鼓励指导,所以学得很辛苦。说真...历史上、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嫉妒的故事。 战国时期的军事学家,田忌赛马故事中足智多谋的谋士孙膑,相传就是因为...
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,一日,对比丘众开示:过去圣王在治理国家时,若成就七种法,便不会被怨家、盗贼...
1、皈依三宝的意义:学佛必从受三皈 依起,三皈依是皈依佛、法、僧。受了三皈依,才算是佛教徒。虽研习佛教,若不皈...我知道有不少朋友从心里面觉得吃素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,但是不知从何入手,怎么去做。也有不少朋友已经开始尝试吃素...
问: 诸佛如来,是法界身,入一切众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时,是心即是三十二相、八十随形好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...问: 请问,人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? 大安法师答: 冤亲债主怎么来的,你还需要问吗?你今生欠了人家的债不还。借...
康僧渊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康塔基伐那 | 下篇:康僧会 |
指不净的和能污浊人们真性的一切事物,如四尘、五尘、六尘等是。...
异熟识
头陀十八物
六难
未来行
无依
白足阿练
相谏六种
悟开
坐破七个蒲团
杨叶
秃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法灭尽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
众生心若有垢,法身则不现故

莲池海会相与期,去去莫迟疑
心律法师:生命中的嫉妒苦

若能成就此七法,魔王便无法乘虚侵扰

学佛入门以受三皈依为根本
吃素要从何入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