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比丘于修行生活中所使用之十八种道具。即杨柳枝、澡豆(洗粉)、三衣(僧伽梨、郁多罗僧、安陀会)、水瓶、钵、坐具、锡杖、香炉、奁(香匣)、漉水囊、手巾、刀子(小刀)、火燧、镊子、绳床、经律、佛像、菩萨像等十八种头陀使用之物。与律中所列举比丘用之十三资具衣有别。[梵网经卷下](参阅“十三资具衣”367) p636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护伽蓝神也,为扫除伽蓝境内之魔障,劝请天神地祇,于寺院之内设社庙者。天竺以来之制也。殿内安置四天王像...(名数)又曰四重,四弃,四极重感堕罪,比丘犯四戒之罪也:一淫戒,梵云非梵行Abrahmacarya。向人,畜生,鬼神等而...比喻不理解真实而追求幻想。为首楞严经卷四所载之譬喻,室罗城有一狂人演若达多,不见其头而于镜中认其头中之眉目。...亦名:邬波塞迦、善宿、清信士 行事钞·导俗化方篇:“杂含云,何名优婆塞?在家清白,修习净住,男相成就,口说三...梵名 Nāgārjuna。音译那伽阏剌树那、那伽阿周陀那。为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创始人。又称龙猛、龙胜。二、三世纪...1、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。 一、法身德,法身乃佛之本体,佛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; 二、般若德,佛...【尼罗蔽茶】 西域记云:唐言青藏,记言书事,各有司存。史诰总称,谓尼罗蔽茶。善恶见举,灾祥备着。前汉书明...(佛名)过去七佛之第四。又贤劫千佛之第一。...全一卷。又作五宗源、五宗元。明代汉月法藏撰。崇祯元年(1538)刊行。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。密云圆悟之法嗣汉月...即众生忍辱与非众生忍辱二者。前者乃忍受杀伤骂詈等众生之迫害;后者为忍受风雨寒热等非情法之迫害。[大智度论卷十...一切烦恼,以无明为体,执著一切事理,其性不净,故名染污,又其体昏暗,不知四谛的真理,故名无知,台家叫做见思惑...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:「首迦长者!我当为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《瑜伽菩萨戒本》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,已受菩萨所受净戒,应自数数专谛思惟:此是菩萨正所应...
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?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就会产生一个想法、一个感受,有快乐、痛苦的感受;由这...
在佛陀的教导中,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。身即是心,心即是身,身心相互连结,两者无法分开,因此,愤怒不仅仅只...
问: 佛经开篇常常说一时佛在什么什么地方,与多少多少与会者讲法。为什么所有的经典里面只用一时?佛为什么不说这...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,其实它们是两回事。寺院虽然已中国化了,但毕竟是外来的,是专门供佛、敬佛的道场。佛...从佛教的立场看,「恶有恶报,善有善报」是正确的因果观念。但是,从因到果必须有因缘的配合,所以,有时候犯了重罪...
问: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,精神不是很好,时而抑郁,时而焦虑,总怕自己死掉。我鼓励、提醒她念佛,她也念,但是心力...
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,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,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。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,突然听到右边传来...
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,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,或消极地逃避现实,才能够离苦得乐。「苦」这...
头陀十八物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头陀 | 下篇:头陀第一 |
【地】 p0614 此释十地之地。瑜伽四十七卷二十六页云:此中由能摄持菩萨义故;说名为地。 二解 显扬一卷十...
镇守
四波罗夷
迷头认影
优婆塞
龙树
三德
尼罗蔽茶
俱留孙
五宗原
二种忍辱
染污无知
【大藏经】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【大藏经】瑜伽菩萨戒本

同样一个东西,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

身心一如相互连结

佛经开头的「一时」到底是哪一时
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
圣严法师:重罪轻受与定业难转

83岁的老母很怕死,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

先吃冰激凌 还是先拜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