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光大辞典

植物崇拜

属自然崇拜之一种。始于后期自然宗教。其中大部分为进入农耕时期原始社会意识之反映。多数初期农业社会均有对谷灵...

淋汗

指夏季七月至九月三个月间之入浴。亦即以水冲汗。禅苑清规卷四浴主(卍续一一一·四四八下):“烧汤至日,斋前挂...

堙罗婆那

梵名 Airāvana。为因陀罗天所乘象王之名。又作伊罗钵那、[医-酉+土]罗叶。此象长九由旬,高三由旬...

净三业印

又作莲华合掌印、本三昧耶印。为十八契印之一。即竖左右十指,而指掌共合,系庄严行法最初之印,表示清净行者身、...

净人

于寺院中,未行剃染而服种种净业作务者。又称道人、苦行、寺官。起源于印度。又禅林中,于僧堂给侍粥饭之职务;或...

净住子

凡二十卷。南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撰。全称净住子净行法门。本书乃叙述佛道修行之要旨,基于我国儒家之伦理精神,释...

净住社

南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募集僧俗共行净住之法,称为净住社。净住,为布萨(梵 posadha)之意译,即于每半月...

丧嚫

梵语 daksinā。俗称野布施。[贝*亲],即布施物。送丧于野外,发给僧众之布施物,称为丧[贝*亲]。敕...

净侣

(一)意指清净无垢之僧侣。 (二)(1607~1669)明代曹洞宗僧。湖州(浙江)德清人,俗姓张。世称伴我...

净入愿心

即净土之三种庄严,乃阿弥陀佛于因地为法藏菩萨时,发四十八清净愿心所成就者。出自昙鸾之净土论注,本书下卷总分...

净印法门经

凡十八卷。宋代惟净译。又作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、海意菩萨法门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。本经为大方等大集经第...

净口业真言

即“修唎修唎 摩诃修唎 修修唎 萨婆诃”十四字。据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卷二载,诵此真言者,可清净一切口业,...

净名寺

位于浙江天台山。背倚高明山,一般多称高明寺。昔智者大师于佛陇讲净名经时,地忽起风,吹散经卷至五里外始落地;...

净名玄论

凡八卷。隋代吉藏撰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。论述净名经(维摩经)之要旨。此书属吉藏晚年著作。初述撰著缘由,次...

净名经

维摩诘经之通称。维摩诘,梵名 Vimalakīrti,意译净名。例如吉藏所作维摩经之论疏有二,一书称为净名...

净名经集解关中疏

凡二卷。唐代道液集。又称关中集解、关中疏、关中钞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。系对后秦僧肇之注维摩诘经十卷加以删...

净命

(一)比丘远离四种邪命法而清净活命,即八正道中之正命。亦即正当、清净之生活方法。据维摩诘经菩萨品载,正行善...

净启

(?~1674)明代曹洞宗僧。钱塘人,俗姓陈。世称妙净启禅师。世代业儒,依石雨和尚出家,后参谒云门三宜明...

净严

(1639~1702)日本真言宗僧。河内(大阪府)人。在高野山出家,于仁和寺学习野泽诸流,集其大成而创立新...

净因寺

(一)位于江苏镇江东南五州山。晋永熙元年(290)置,初名因胜寺。六朝隋唐,俱称名刹。宋熙宁间重修,更名显...

净土

指以菩提修成之清净处所,为佛所居之所。全称清净土、清净国土、清净佛刹。又作净刹、净界、净国、净方、净域、净...

毕钵罗窟

梵名 Pippalī-guhā,巴利名 Pipalī-guhā 或 Pipphalī-guhā。乃位于中印...

净土三十益

往生西方净土之三十种妙益。据元代普度编之庐山莲宗宝鉴卷九载,天台智者大师之净土群疑论中列举往生西方有三十种...

净土九品

指往生净土之九种阶级。即上品、中品、下品,每品复分上生、中生、下生,合为九品。[观无量寿经](参阅“九品往...

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

凡二卷。唐代法照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。略称五会法事赞。内容分序文及本文二部分。此书相对于广本(净土五会...

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

现存二卷。唐代法照撰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。略称五会法事仪。内容广述五会念佛之行仪作法,此为广本。此书原三...

净土五祖

指我国五位净土传灯之祖师。即:昙鸾、道绰、善导、怀感、少康。我国夙有净土五祖之说。若于昙鸾前加菩提流支,则...

净土五祖像

日僧源空所选我国净土教祖师昙鸾、道绰、善导、怀感、少康等五人之画像。相传此画乃应源空之希望,而由重源来宋请...

净土十胜

为慈恩大师所立。谓净土(极乐世界)有十种胜事,即:(一)化主所居,(二)所化命长,(三)国非界系,(四)净...

净土十胜节笺论

凡十四卷。日本澄圆(1283~1372)撰。又作净土十胜论。内容论述净土教卓超众典,念佛超绝万行。由十篇构...

净土十疑

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,就净土往生之教义提出十疑,并通释之,以劝诱往生净土。即:(一)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心之疑...

净土十要

凡十卷。明代智旭编。收于卍续藏第一○八册。附题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。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。本书系将...

净土境观要门

全一卷。元代怀则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。本书为怀则极力阐明宋代天台宗僧四明知礼之约心观佛之义。天台之观法...

净土宗

以往生极乐净土为目的之宗派。我国十三宗之一,日本十三宗之一。净土乃指清净国土、庄严刹土,即清净功德所庄严之...

净土往生传

(一)凡三卷。北宋沙门戒珠(985~1077)着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。又称往生净土传、戒珠传。由梁、唐、...

净土教版

日本镰仓时代以后,以京都为中心,在各地开版与净土教有关之经典祖释等,由藤堂祐范命名为净土教版。现存遗品中,...

净土教美术

随着净土思想之发展,造形美术如绘画、雕刻等亦盛行。有关阿弥陀造像之文献,最早出现于四世纪,至六世纪初,河南...

净土瑞应传

全一卷。全称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。唐代文谂、少康(?~805)共编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。系集录东晋慧远至...

净土生无生论

全一卷。明代传灯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。本书为撰者采用诸经论之要旨,阐明净土之生、无生。总分十门:一真法...

净土群疑论

凡七卷。唐代千福寺怀感着。又作释净土群疑论、群疑论、决疑论。计一一六章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。本书系针对陈...

净土圣贤录

凡九卷。清代彭希涑撰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五册。以记述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及阐教圣众如观世音、大势至、文殊、普贤等...

净土论

(一)全一卷。世亲造,北魏菩提流支译。全称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。又称往生净土论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。本...

净土变相

又作净土变、净土图。俗称净土曼荼罗。指描绘净土佛菩萨、圣众及种种庄严施设等,以呈现净土景象之图像或雕刻。与...

净土述闻钞

全一卷。日本寂慧良晓撰。单称述闻钞。记述其师良忠所传之净土宗要十义,并驳斥名越流“净土十六个条疑问答”之问...

净土门

全称往生净土门。为往生净土、离生死之法门。净土家之判教,将佛道大别为圣道、净土二门。圣道门乃依自力之修行以...

净土双六

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之一种娱乐方式。以净土思想为画面之内容,图面绘有南阎浮洲(人类住处)、天上、菩萨之行位乃...

净地

(一)为比丘可居住而不犯戒之清净地。 (二)于密教,特指清净依报国土所修之观法。以地若不净,修法难以灵验,...

净地迷人

禅林用语。指虽到达出离生死烦恼之境界,然若住着其中,反为所迷。从容录第四十六则(大四八·二五六中):“万里...

净宝

(1609~1675)明代曹洞宗僧。建昌(江西)新城人,俗姓欧阳。世称天愚净宝禅师。年十二出家,闻板声有所...

净居寺

位于河南光山县城西南净居山。又称梵天寺。据北宋苏东坡考证,天台鼻祖慧思曾与智顗结庵于此。唐神龙年间(705...

净屋

指比丘所居而无罪之房屋。能令家屋成为净屋之施主,则称净主。据善见律卷十七载,筑造净屋,初竖柱时,先作坑,以...

净度三昧经

全一卷。属疑伪经,现本残阙。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。内容说阎罗王考校人之功罪,以增减其寿命之种种事迹。首题佛...

净影寺

位于陕西西安。隋文帝所创建。隋朝统一天下后,特崇佛教。时以慧远(523~592)为中心,率学僧二百余人,于...

净心

(一)梵语 vi?uddha-citta,西藏语 rnam-par-dag-pahi sems。即清净之心...

净心地

梵语 ?uddhy-adhyā?aya-bhūmi。即证得无漏清净心之地。为大乘佛教修行阶位中之第一阶位。...

净心菩萨

住于清净心地之菩萨。关于菩萨之地位,各有异说:(一)依地持论卷十,由因位至果位立有七住,第三净心住相当于初...

净心诫观法

凡二卷。唐代道宣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。系南山律宗开祖道宣教示门人自修及教化之道。净心,袪除心垢,令其明...

净意优婆塞所问经

全一卷。宋代施护译。又称净意问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。本经内容为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,应净意兜泥耶子之请问,...

净慈寺

位于浙江杭县南郊之南屏山。我国五山之一。系后周显德元年(954)吴越王钱弘俶所创建。初称慧日永明寺,并自衢...

净慈要语

凡二卷。明代鼓山元贤撰。收于卍续藏第一○八册。收集有关念佛、放生之要语而成。“净慈”系取自其师闻谷广印之庵...

净戒

(一)指清净之戒行。法华经序品(大九·四下):“精进持净戒,犹如护明珠。” (二)于密教,为金刚界法所采用...

净施

梵语 vikalpana,巴利语 vikappana。又作说净。若有一甲比丘,受乙之施与长物(允许比丘拥有...

净明寺

位于山西太原市北约一公里处。传创建于隋仁寿二年(602)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,太宗灭亡北汉而统一天...

净月

梵名 ?uddha-candra。音译戍陀战达罗。印度人。唯识十大论师之一,与安慧同时代(西元八世纪顷)。...

净柱

(1601~1654)明代曹洞宗僧。福建龙溪人,俗姓陈。号远门,世称远门净柱禅师。母梦双龙绕榻而生,自幼耽...

净业

(一)指清净之行业。又作清净业。即世福、戒福、行福之三种福业。据观无量寿经载,此三福业为:(一)孝养父母,...

净业障经

全一卷。译者不详。约译于前秦、西秦时代(351~431)。又称净业部经、净除业障经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。...

净检

西晋尼师。生卒年不详。彭城(江苏铜山)人,俗姓仲,名令仪。武威太守诞之女,幼好学,早寡。西晋建兴年中(31...

净治

即密教修法,于道场召请本尊圣众,先清净空中道路,为除诸障碍而诵真言。又称净治道路、净治路、治路。苏悉地轨分...

净法

(一)如法而离罪障之意。即有关比丘衣食住行等之一定限制禁止之法,依其规定如法修行者,则不致犯罪。遵行其法称...

净洗浓妆

禅林用语。表示洞山功勋五位之奉位。即奉侍君主者,清净身体、隆重妆扮,以表诚心诚意。洞上古辙卷上(卍续一二五...

净源

(1011~1088)宋代僧。福建晋江人,俗姓杨。字伯长。号潜叟。受具足戒后,云游诸方。初受华严于五台承迁...

净琉璃世界

药师如来之净土。又作净琉璃世界,或称药师净土。盖此世界以琉璃为地,或以此世界及其教主本身皆清净如琉璃,故有...

净琉璃寺

日本真言律宗寺。位于京都府相乐郡。本寺系行基菩萨奉圣武天皇之敕愿所创建者。永承二年(1047)义明再度修建...

净莹

(1612~1672)明末清初曹洞宗僧。江都(江苏)人,俗姓庄。号睦堂。字元洁,世称元洁净莹禅师。年二十出...

净璨

(1600~1658)明代曹洞宗僧。金陵人,俗姓朱。号蕃光,世称蕃光净璨禅师。母梦僧而诞。幼为道士,后转投...

净甫

(?~1660)明代曹洞宗僧。浙江绍兴人,俗姓吕。世称三疾净甫禅师。幼习儒业,研读程、朱之学,乃慕心性之理...

净眼论师

二十种外道之一。即计涅槃为常住、无烦恼果之印度外道。据百论卷下破常品载,净眼论师主张涅槃为无烦恼之果,系缚...

净众宗

即以四川成都净众寺为化导中心之初期禅宗宗派。又称净众派。唐代于成都府创建净众寺之新罗僧无相(684~762...

净秀

(418~506)南朝尼师。安定乌氏(陕西南郑)人,俗姓梁。幼即慧悟,慈念笃定,诵经行道,长斋蔬食。及受五...

净秽不二

净,梵语 ?uddha 或 ?ubha,即清净、清白净洁;秽,梵语 a?uddha 或 a?ubha,即不...

净秽四相

净秽者,乃佛说华严经时所处清净或秽恶之土。据华严经疏卷一举出净秽之四种相,即:(一)唯染,染,即秽染。佛于...

净符

明代曹洞宗僧。庐陵(江西)人,俗姓刘。号位中,世称位中净符禅师。生卒年不详。参谒弁山瑞白明雪,不契,乃返归...

净聪

(1591~1647)明代曹洞宗僧。德安(湖北)人,俗姓李。世称孤崖净聪禅师。参谒瑞白明雪而得悟,并嗣其法...

净肉

比丘可食而不犯戒之肉。反之则为不净肉。净肉有三种:(一)见,谓不见为我故杀之肉。(二)闻,谓从可信之人闻非...

净菩提心门

真言行者初入初地(净菩提心地),见法明道,得无盖障三昧,称为净菩提心。此清净之菩提心,乃东方阿閦如来之三摩...

净华众

指住于阿弥陀佛净土之菩萨、声闻众。即当其往生净土之际,无须假借母胎,得直接从清净之莲花化生,具有七种净法,...

净藏净眼

净藏(梵 Vimala-garbha)与净眼(梵 Vimala-netra)之并称。乃药王、药上二菩萨过去...

净衣

清净之衣。(一)受布施之衣。盖比丘自己耕作制衣料,或赖贩卖利益作衣,都为律所禁止;由施主施舍之衣,则不犯此...

净衣加持

指对修行者所著用衣服之加持法。又称袈裟加持。加持法有多种:或诵净三业真言三遍、七遍;或诵真言“唵钵哩嚩啰跢...

净裸裸

禅林用语。又作赤[身*果][身*果]、赤洒洒。指放下万事,身心脱落,天真独朗,无纤毫情尘之貌。亦即全真露现...

净觉

(一)为佛之异称。心体无污染称为净,对境不迷称为觉。佛,梵名 Buddha,意译为觉;佛之体清净本然,故一...

净触

净,净洁;触,触秽之意。又作净浊。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载,凡水分净、触,瓶有二枚,净者咸用瓦瓷,触者任意兼用...

净讷

(1610~1673)明代曹洞宗僧。衡州(湖南)安仁人,俗姓王。号且拙,世称且拙净讷、云淙净讷禅师。幼年父...

净财

清净之财物。非就财物之净、不净而言,系指使用者若远离贪欲所得之财,即称为净财。此语一般多用于指檀越等净信所...

净身

(一)指清净之身,或令身清净。宗镜录卷二十五载,了知人法二空,真心自现,即为净身。 (二)于密教,特指为清...

净除罪盖娱乐佛法经

全一卷。东晋竺昙无兰译。又作五苦章句经、五苦经、五道章句经、道章苦经、诸天五苦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。本经...

净头

禅林中,职司清扫厕所之职称。又作圊头、持净。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两序章列职杂务条(大四八·一一三三上):“净头...

从地踊出

指佛陀说法时所示现之一种神变,即从地踊出无量菩萨。如法华经卷五从地踊出品载,佛陀说法华经时,曾告示大众,娑...

从果向因

即从三身圆明之果位返向发心修行之因地。乃“从因向果”之对称。例如果位上之佛为化导众生之故,乃方便示现菩萨身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