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摩诘经之通称。维摩诘,梵名 Vimalakīrti,意译净名。例如吉藏所作维摩经之论疏有二,一书称为净名玄论,一书称为维摩经义疏。又玄奘将维摩诘经译为无垢称经,玄奘以后则皆以净名经称之。(参阅“维摩经”5892) p469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1631~1708)清初临济宗僧。浙江嘉兴人,俗姓陈。十一岁,投礼本县之精严寺清隐房尔廉,习瑜伽教。二十六岁,就圆...子题:覆肩衣、水浴衣 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:“僧祇云,当作衣覆肩,名 覆肩衣 ,不者越罪。雨衣、祇支得提罪。尼祇...(天名)Pūrandhara,帝释之一名。杂阿含经四十曰:释提桓因,复名富兰陀罗。佛告比丘: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,数数...梵语 sāmānya-laksana。(一)为“自相”之对称。即指共通之相。亦即指不囿限于自相,而与其他诸法有共通之义相者。...(植物)Nilotpala,译曰青莲华。见乌钵罗条。...【种姓相于现法中超过五事】 p1262 瑜伽八十卷十页云:此中种姓相、当知是无学界相。于现法中,超过五事。一者、超...(一)指九无学之一。即思法阿罗汉恐惧退失所证之果,而欲求死以保所得。[成实论卷一、顺正理论卷六十五](参阅“九...临济宗杨岐派之支流。以绍隆为开祖。绍隆住于虎丘山,故有此称。绍隆与大慧宗杲共同师事杨岐方会之下三世孙圆悟克勤...界,界分之义;聚,聚集之义。谓众生之身乃六大之聚集(假合)而各有分齐(限量)。据中阿含经卷二十一说处经载,佛...(一)指波罗提木叉(别解脱)。朝野群载十二律师敕宣:“勤修香火,坚护木蛇。” (二)木雕刻成之蛇形竹篦。景德传灯...(术语)得道之人,又修道之人也。汉书京房传曰:道人始去,涌水为灾。注云:道人有道术之人也。地理志曰:代郡道人...(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)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
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,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。十六个春秋已经过去了,每当想起在学院学习的情景时,就有种无限感恩的...
《法华经》讲,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?佛可以长久住世,但是为什么不长久住世?如果长久住世,众生看到佛常常在这里,...有一个青年,听说喜马拉雅山的山腰上居住了一位有德行的圣人,这位圣人有着超凡的智能,灵性上已达到了完美境界。 ...
我从小就不服管,有叛逆性格,十三岁时小学没毕业,由于跟父亲吵架,跑出来就没回家,从此与家里断了消息。我把十三...
古语云: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争来早与来迟。人心如地,播植善种或恶种,全在于我们自己,至于得到什么样的收成,也没...
如菩萨六念,念佛第一。又云:系念思惟因缘力故,得断烦恼,是《涅槃》义。如佛告父王:汝今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...
般若有三个方面,第一是具大智慧,第二是有大悲心,第三包括菩萨的方便行。这个般若思想,是佛为大乘根基宣讲的。《...
当我们以空观观照一念心性的本体的时候,是离一切相,它是非真、非非真。非真就是虚妄;非非真就是真实。它不是一个...
净名经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净名玄论 | 下篇: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|
【四种苦乐邪论】 p0451 瑜伽九十一卷六页云:复次有一沙门,或婆罗门,越胜现量;世间愚夫,尚不迷惑;况诸智者。...
香严桂
尼五衣
富兰陀罗
共相
尼罗乌钵罗
种姓相于现法中超过五事
死相
虎丘派
六界聚
木蛇
道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
住持佛教其责在僧

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
圣人、妻子和老虎

梦参老和尚自述

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争来早与来迟

菩萨修行六念,把念佛放在第一

般若与人生佛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