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名 Airāvana。为因陀罗天所乘象王之名。又作伊罗钵那、[医-酉+土]罗叶。此象长九由旬,高三由旬,常住于第一金山之胁。据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一载,此象王具足一切大龙功德,帝释乘坐此象,摧伏阿修罗。[八十华严经卷六十六、华严疏钞卷四十三、俱舍论光记卷十九、玄应音义卷十一、卷二十二、慧琳音义卷十二、卷十六] p492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诸行流转智多诸行还灭智】 p1363 瑜伽八十六卷二页云:此中诸行流转智者:略由三种因缘集故,一切行集;所有正智...指护持佛法之十二天尊。乃诸天、龙鬼神、星宿、冥官之总主。由八方、上下、日月等合计共为十二天。即:东方帝释天(...净土门之正依经典为无量寿经,其十二种译本之中,有五种尚存,七种已缺,称为五存七缺。所存之五种,为无量清净平等...(譬喻)见有而无有,譬之镜中之影像。般若经十喻之一。智度论六曰:如镜像,实空不生不灭,诳惑人眼。一切诸法,亦...(经名)一卷,赵宋法天译。佛对迦尸迦而说具足惭愧多闻等十法则得为人师。...(术语)比丘受具足戒时,三师七证之十师也。...【我有我见】 p0648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四页云:诸有此见,谛故住故我有我。此边执见,常见摄;见苦所断。...佛说般若经,分为共与不共两种,能共通于声闻缘觉菩萨之法的,叫做共般若;只谈菩萨所行之法的,也就是不共通于声闻...(物名)以竹筒盛度牒,行脚之人随身带之者。见象器笺十九。...【成唯识论演秘】 七卷,唐代唯识宗三祖智周撰,略称《识论演秘》,是注解《成唯识论》及《成唯识论述记》的著作,...(术语)四种意识之一,第六意识与眼等五识共缘色等之五境者。故曰五同缘之意识。是必现量也。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在家菩萨戒本(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) 香赞 炉香乍热。法界蒙薰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...
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。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,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。佛戒虽有万行,亦是以孝为宗。 在佛教里...
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,在周围朋友、同事以及父母的多重压力下,二〇一七年初,爱人怀孕,全家欣喜,倍加...
禅堂就是要见性,见性就是观心,能观心即是上定,若不观心,法无来处。如何能见性呢? 道无可修,法无可问,起心动...
嗔有发怒、生气之意,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、不如己意的事物所产生的排斥及恼恨心理。《大乘五蕴论》中论说:云何为嗔...
从一种道德文化的层面来看,这个轮回和三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。它是建立道德的一块重要基石,也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...
缘起作用不空、不错乱,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。比如,供欢喜,得大喜悦;供音乐,得微妙音;供舞蹈,得无碍神通;...
有些人说,我们念佛就好,干啥要调伏呢?问题是我们内心当中,有一个很强大的生死业力。其实空正见只是一个根本,这...一、当家庭的啦啦队长(多鼓励),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(少斥责)。 二、随时以微笑、明朗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家人。 三...
堙罗婆那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淋汗 | 下篇:净三业印 |
(经名)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,一卷,宋施护译。大日如来,安住一切如来自性中,说四念处乃至十八不...
诸行流转智多诸行还灭智
十二天
五存七缺
镜像
苾刍迦尸迦十法经
十师
我有我见
不共般若
祠部筒
成唯识论演秘
五同缘意识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【大藏经】在家菩萨戒本

真正地孝顺父母,一定要让他们归信三宝

千劫万难生二胎 持名念佛现奇迹

道无可修,法无可问,起心动念,即乖法体

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

相信因果轮回,不怨天尤人

法供养的意义和种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