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609~1675)明代曹洞宗僧。建昌(江西)新城人,俗姓欧阳。世称天愚净宝禅师。年十二出家,闻板声有所省悟,参谒弁山之久默大音,大音示寂后,复拜谒宝寿山之石雨明方,得印可。清顺治十三年(1656)开法于禹航南山,历住越州显圣、嘉禾兴善、杭州紫云等道场,宗风丕振。康熙十四年八月示寂,世寿六十七,法腊四十一。[五灯全书卷一○九] p471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位于江苏南京鸡笼山之东。寺向东遥对钟山,西隔溪接鸡笼山之北极阁,南俯瞰南京,北拥玄武湖,占形势之胜,蔚为南京...释尊在世时之一外道。其传不详。据大智度论卷十八载,彼辄以论议之力自诩,故自称论力。后知释尊正行教化,遂以己为...(术语)戒如堤防,以防比丘之过,因而不守戒谓为缺。因不守戒而过失漏于外谓为漏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于戒有缺漏。...【观十胜利制立学处】 p1470 瑜伽九十九卷一页云;如来观见十种胜利,于毗柰耶中,为诸弟子,制立学处。谓摄受僧伽...(名数)一、本觉,本有常住之觉体也。二、始觉,依修行之功,而显本觉之体也。三、相似觉。于菩萨十信之位而得类似...为皮、肤、骨等三烦恼障之一。系指三界中之思惑,即贪瞋等惑。此类烦恼系对于外界之色、香等六尘而生起,犹如皮之包...凡夫不了解一切事物都是由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转化而成的,以为实有外境,于是对之生起种种的执著,谓之遍计所执,为三...(杂语)佛成道最初说华严经,最后说涅槃经,因之称曰华严朝,涅槃夕等。...【中不寂静苦】 p0361 集论四卷七页云:云何中不寂静苦?谓生色界,远离顺解脱分者。...(术语)本地法身之略。...亦名:结食同法别界法、单食同界结法 子题:食同法别界 羯磨疏·集法缘成篇:“单食同者,两俱丰法,一所无食。若不...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。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,结出谶微,分别善恶,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,瞋恚有薄厚...(弘化社32分本)...佛说盂兰盆经...
有一天,阿难尊者顶礼佛后,觉察到佛身体有恙。阿难尊者说:佛啊,您是天尊之体,为什么皮肉也会松弛老化,不如从前...
昔日,有一个小孩,名叫沙弥罗,年七岁,喜好修学解脱道,于是跟随一位沙门出家修行,作其弟子。师徒住在山中,沙弥...
邪淫乃万恶之首,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,家庭不睦,功名废弃,前程受阻因此,戒除邪淫,对于人生能否幸福...
怎么样能够战胜自己呢?当然佛陀是用智慧,不是强忍,有三道智慧,经云:谓一切逆境恶缘现前,菩萨皆悉观察,此等逆...
我们看第三段的历事练心,转逆缘成菩提道。我们先念一遍。【因缘观:一、当随缘消旧业想,二、当善知识想;真如观:...无常,对于所有佛弟子,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大众而言,并不陌生。一谈到无常,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生老病死、...问: 尊敬的师父您好,现如今人与人之间有好多矛盾,这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? 慧广法师答: 如果你仔细观察生活...
《大庄严论经》中马鸣菩萨提到,过去有一位大商主子名叫亿耳,与同伴一起入海采宝,自海中得宝返回,与同伴别宿,因...
净宝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净地迷人 | 下篇:净居寺 |
谓见惑能缠缚著人使不得自在。...
鸡鸣寺
论力外道
缺漏
观十胜利制立学处
五觉
皮烦恼障
遍计所执性
华严朝
中不寂静苦
本法身
摄僧食同法别界结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盂兰盆经

对修行人来说,疾病是恩赐而不是惩罚

五母同悲一子

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

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

遇到逆境时,应存三种观想
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
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