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比丘所居而无罪之房屋。能令家屋成为净屋之施主,则称净主。据善见律卷十七载,筑造净屋,初竖柱时,先作坑,以柱近坑,比丘围绕捧柱而三说“为众僧作净屋”,说竟柱亦竖,如此作,直至第四柱。若屋已造成,为使之成为净屋,须唤屋主来,令说“此净屋布施众僧,随意受用”,此屋即成净屋。若无屋主,则请聚落老宿作净。已成净屋,可随意受用,安置饮食,无内宿、内煮罪。 p470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载,修菩萨行者能成就三种圆满安乐,即:(一)成就加行圆满,谓于净戒不敢毁犯,于身语意清净无...【三十七觉分何地分别】 p0220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五页云:此三十七、何地有几?颂曰:初静虑、一切。未至、除喜根。...共同修行佛道的人,为三善知识之一。...(一)佛菩萨之尊称。佛、菩萨能医治众生之心病,故以良医为喻,而尊称为医王。盖凡夫自无始以来,因烦恼之故,沉沦于...凡七卷。又作希叟和尚广录。宋代僧希叟绍昙撰,侍者法澄等编。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。收录庆元府佛陇山进山语、平江...(835~908)唐末五代僧。福州闽县人,俗姓谢。幼憨黠,好垂钓,常泛舟自娱。唐咸通(860~873)初年,年届三十始脱...前言世间,说有六凡。兹合世出世间,则为十界。然凡圣本来是一,但因迷悟不同,而差别于是迥殊。迷有轻重,悟亦有浅...【意差别多种】 p1209 瑜伽三卷十一页云:或立一种意。谓由识法义故。或立二种。谓堕施设意、不堕施设意。初、谓了...(术语)略云无生忍。无生法者,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,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动,谓之无生法忍。于初地或七八九地...(杂语)生死之河津也。寄归传一曰:依行则俱升彼岸,弃背则并溺生津。...缁,黑。僧衣色黑,故称僧侣为缁流或缁徒。缁门者,缁流之门,指佛门而言。缁门警训卷一(大四八·一○四三中):“...八十八佛大忏悔文: 大慈大悲悯(mǐn)众生,大喜大舍济含识,相好光明以自严,众等至心皈命礼。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...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,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,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。又于一切...为佛弟子,常于昼夜,至心诵念,八大人觉: 第一觉悟: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;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...
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,降诞清季,童真入道,广参丛林宗匠,融通宗门教下,先挑临济法脉,后因病苦舍禅归净,临终预知...
一时,佛在舍卫城,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,八万天子得到了圣果。众比丘禁不住赞叹:善哉!善哉!世尊以殊胜...
法爱,简单的定义就是: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,生贪着心,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,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...在日常生活中,环境是培养心性的重要条件,所以,每个人都要审慎地选择良好的环境去学习。凡事也要能「随遇而安」,...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指出,当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,遇到问题时,有人可以和其讨论,或伸出援手,此人通常较能应付压...
夫佛法者,乃九法界公共之法。无一人不当修,亦无一人不能修。持斋念佛者多,推其效则法道兴隆,风俗淳善。此则唯恐...始学功巧业,方便集财物。得彼财物已,当应作四分, 一分自食用,二分营生业,馀一分藏密,以拟于贫乏。 --- 《杂阿...
诸位善友,我们分别大概有三年了吧!还记得从上回讲,受了三皈依之后要怎么修行,至今也有三年多了。光阴过的很快,...
净屋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净居寺 | 下篇:净度三昧经 |
即禅宗所称之金波罗华。昔时,梵天王捧金色波罗华请世尊说法,世尊登座后,拈一枝花示大众,众皆默然,唯迦叶解佛意...
三种圆满安乐
三十七觉分何地分别
同行
医王
希叟绍昙禅师广录
师备
十界
意差别多种
无生法忍
生津
缁门
【大藏经】八十八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阿弥陀经要解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大人觉经

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

血肉施蚁的乌龟

法爱法执是修行的障碍
幼虎与羊
圣凯法师:佛法谈做人

出家乃大丈夫之事,非将相所能为
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