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世间,说有六凡。兹合世出世间,则为十界。然凡圣本来是一,但因迷悟不同,而差别于是迥殊。迷有轻重,悟亦有浅深,因是迷悟之中,亦复高下大异,此所以有十界之分也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次第统编 > 正文
唐代之飞锡以一月之月体、月光、月影譬喻佛之法、报、应等三身。(一)月体,比喻法身,盖法身为常住之理,不迁不变,...(譬喻)又作皮可漏子。壳可音通。壳者卵 也,比人之身骸,漏者漏屎尿也。意味任运自在。又书柬袋曰可漏子,或壳漏...(菩萨)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,又作三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,或译曰普贤,或作遍吉。主一切诸佛之理德,定...【五众】 p0251 瑜伽八十一卷十七页云:五众者:一、在家众。二、出家众。三、净信众。四、邪恶众。五、处中众。...(经名)一卷,唐那提译。佛依庄严王菩萨之请问而作方曼荼罗,说供养地藏菩萨等八大菩萨。...(1335~1418)明初禅僧。长洲(江苏吴县)人,俗姓姚,名广孝。号独庵。十四岁出家,初习天台,后从径山智及参禅得...(名数)一切之小乘经,以三法印印之,证其为佛说,大乘经以一实相印印之,证其为大乘之了义教。一、诸行无常印,行...(一)指三藏中诠显慧学之论藏,即阿毗达磨藏。又为三藏之通称。广弘明集卷二十成实论义疏序(大五二·二四四中):“...缘是指一切物事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,这种关系共有四种,叫做四缘。 一、因缘,因缘的因是指主要的原因...【不如实发露己过】 p0338 瑜伽七十九卷十一页云:由三种相、应知不如实发露己过。一者、于彼摄受诸有情所,邪妄显...【十种真如】 p0110 佛地经论七卷二页云:或说十种。谓于十地,除十无明,所显真如。卽十法界。如摄大乘广辩名相。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阿难说:「闻如是。」 阿难白佛言:「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,有衰耗不得谐偶者,云何不等耶?愿佛天中天,普为说之。...梵网经菩萨戒本(诵戒专用)...各位大德: 今天讲一个持诵《心经》的功德感应。 现在流通最广的《心经》译本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。在玄奘法师之前,...
这几天很冷,正象征着我们修行,有一句话「不是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?」所以大家念佛七天,要不嫌辛苦,精进...
宋人有好行仁义者,三世不懈。家无故黑牛生白犊,以问孔子。孔子曰:此吉祥也,以荐上帝。居一年,其父无故而盲。其...
若求心地一段受用,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,种种应缘处,当下著实,猛地返观内照,观此种种作为生灭之心,毕竟向何处...去年写过一篇关于安全感的问提,在和很多的居士交流中发现很多人没有安全感,现代的社会安全感实在是一个大问题,结...
我们都知道,「母亲节」是用来纪念天下母亲的日子。我们之所以要纪念母亲,就是因为母亲实在太伟大了。如《佛说父母...
现在讲佛法名相,色受想行识五蕴,这是佛教基本名相。佛法的名相,能把我们众生心里的名相转过来。 色如聚沫, 好比...
死亡像什么呢?等于我们搬家一样。我们这一生搬家搬得不是很多吗?到了很多地方吗、走了很多处所吗?人的分段生,就...
十界
【佛学次第统编】
上篇:转六凡成四圣 | 下篇:迷悟为因 |
以木像之背为切鱼之俎,持佛之经论以糊屏风;喻指空见之人,非道无惭。[摩诃止观卷十] p3937...
一月三身
皮壳漏子
普贤
五众
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
道衍
三法印
慧藏
四缘
不如实发露己过
十种真如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梵网经菩萨戒本(诵戒专用)
净慧法师《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》

万般皆下品,唯有往生高

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

返观内照,观此生灭之心
我们为什么会没有安全感

得到究竟解脱,才是真正的尽孝

五蕴--色受想行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