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光大辞典

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仪

凡二卷。唐代善无畏译。说明念诵尊胜陀罗尼之仪则。又称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法轨仪。略称尊胜仪轨。收于大正藏第十...

尊胜曼荼罗

密宗修尊胜法时所画作之曼荼罗。全称尊胜佛顶曼荼罗。此曼荼罗有两种画法,分别依据善无畏所译尊胜佛顶修瑜伽法轨...

尊胜法

以尊胜佛顶为本尊,念诵尊胜陀罗尼之修法。又作尊胜陀罗尼法。即为灭罪生善、净除业障、延命增寿、破地狱、祈雨等...

尊胜陀罗尼

梵语 usnīsa-vijaya-dhāranī。即说尊胜佛顶尊内证功德之陀罗尼。全称净除一切恶道佛顶尊胜...

尊胜陀罗尼经

全一卷。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。又称尊胜经。唐代佛陀波利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。本经之缘起,乃善住天子于命终...

尊胜陀罗尼经幢

即刻写尊胜陀罗尼经之石幢。佛陀波利传译尊胜陀罗尼经为建立之起因,现存者颇多。唐代佛陀波利朝礼五台山时,于思...

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

凡十卷。尊婆须蜜造,苻秦僧伽跋澄等译。系基于说一切有部之教说,分别解说诸法之性相等。又称尊婆须蜜所集论、婆...

尊特报身

即尊崇奇特之报身。略称尊特身。为天台宗用语。尊特,为尊崇奇特之意;蒙润之四教仪集注卷上谓,梵语卢舍那,亦名...

尊号

指诸佛之名号。诸佛之名号,功德胜妙,应予尊重,故有此称。尊,为尊敬、殊胜之义;号,为成佛以后之尊称。如来之...

尊贵堕

曹山三种堕(沙门堕、尊贵堕、随类堕)之一。系曹山本寂(840~901)所示修学禅法之方法。堕,为自由无碍之...

梵语 vitarka,巴利语 vitakka。心所之名。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,唯识百法之一。旧译作觉。为寻求...

寻常念佛

指不择行、住、坐、卧等四威仪,昼夜不断之念佛。为“别时念佛”之对称。[净土宗要集卷二、往生要集卷中末](参...

寻常茶饭

又作家常茶饭。即日常之饮茶、吃饭,意指为平常之动作,不足为奇。禅宗即以此平常之心打坐参禅,以期见性成佛,故...

寻牛

十牛图之第一。喻指初发心之位。牛,比喻本来面目。寻求本来面目,有志于参禅修道之位,即称为寻牛。[十牛图颂]...

寻声救苦

谓阿弥陀佛寻众生念佛之音声,而救度苦海中之众生。般舟赞(大四七·四五三下):“一切时中缘法界,摄取六道现身...

就人立信

净土宗强调凡夫欲往生阿弥陀佛之净土,必要树立信心;就人所言而立信心,称为就人立信,如信阿弥陀佛之愿力、释迦...

袾宏

(1532~1612)明代僧。杭州人,俗姓沈。字佛慧,号莲池。幼习儒学,十七岁举诸生,以学行称著。受邻人影...

帽子

略作帽。又称头巾、头袖、禅巾、菩萨巾。即冬季僧侣头上所戴布制之物。据四分律卷四十载,佛允许比丘于冬寒时以毳...

厕孔

即便所。略称厕。又称圊。亦用为譬喻极污秽者之词。临济录(大四七·五○二下):“道流!莫将佛为究竟,我见犹如...

厕神

指乌枢沙摩明王(梵 Ucchusma)。乌枢沙摩,为火头金刚之名字,意为不净、秽迹,但有转秽为净之功能,故...

厕筹

指于厕所中用以代纸拭粪之小木、竹片。又作厕筹、厕橛、厕篦、厕简、厕简子。凡已经使用而污秽之筹,称触筹;未经...

厢卫

即门厢之护卫。全称夹门厢卫。又称厢曲。指密教曼荼罗通门两侧护卫所居之处。大日经义释演密钞卷六解释夹门厢卫,...

斌宗法师

(1911~1958)台湾彰化鹿港人,俗姓施。年十四,礼狮头山间云禅师披剃。年十七,结庐汴峰,苦修六年。年...

普化宗

为日本临济宗之一派,以我国唐代普化禅师为鼻祖。又称普化禅宗、虚无宗。在日本则以心地觉心(无本觉心)为始祖,...

普化寺

位于山西五台山台怀镇东隅山麓。创建年代不详,明清时重修,民国初年增建玉皇阁,故又称玉皇庙。寺区林荫蔽日,风...

普同问讯

即普向大众问讯,或大众一齐问讯。又作普通问讯、普问讯、十问讯。敕修百丈清规卷二迎待尊宿条(大四八·一一二二...

普善神

普善,梵名 Pūsan。又作布咸神。意谓养育者、繁荣者。为印度古代吠陀经典中之神名。其形像为口中无牙,头披...

普寂

(651~739)唐代禅僧。蒲州河东(山西永济)人,俗姓冯。骨气倜傥,通晓儒典,后弃俗求道,就大梁璧上人闻...

普宁寺

位于热河承德东北方之狮子山东端。俗称大佛寺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),平定新疆准喀尔、天山北路,乃下令修普...

普度

(一)谓广行剃度。宋史孔承恭传载:“请于征战地修寺,及普度僧尼。” (二)谓广施法力以救众生。又作普度众生...

普庵

(1115~1169)南宋临济宗僧。又作普庵。宜春(江西袁州宜春)人,俗姓余。讳印肃。年二十礼寿隆院贤公为...

普彤寺塔

位于河北南宫之旧城。为南宫故城普彤寺内建筑,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(67)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洪水泛滥,...

普悲观音

为三十三观音之一。相当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载(大九·五七中)“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,即现大自在天身而...

普愚

(1301~1382)高丽时代禅僧。洪州(忠清南道洪城郡)人,俗姓洪。初名普虚,号太古。年十三,依桧岩寺之...

普慈

(1355~1450)明代临济宗僧。苏州(江苏)常熟人,俗姓钱。号海舟。出家于破山,研习楞严经,诵至(卍续...

普庆寺石塔

位于浙江临安径山南麓。塔系六面七层,每面皆有佛龛。腰檐仿木构建筑形式,有相轮七重,塔上有元至治三年(132...

普救寺

位于山西永济县黄河、汾河之间。寺内建筑极壮丽,全院有大佛殿三十六间。据寺中碑记所载,本寺创建于唐朝,明代重...

普明

(一)东晋交州刺史张牧之女。于隆安(397~401)年中,见昙摩耶舍来朝,即往广州白沙寺请问佛法。耶舍为其...

普智天人尊

为佛之尊号。佛之智德普照事理,为人、天中之最尊者,故称普智天人尊。法华经化城喻品(大九·二四下):“普智天...

普曜经

梵名 Lalitavistara。凡八卷。西晋永嘉二年(308)竺法护译于天水寺,康殊、帛法炬笔受。又称方...

普桑节

普桑,锡兰语 Poson 之音译。乃锡兰与东南亚上座部佛教国家之节日,以纪念阿育王之子摩哂陀至锡兰传播佛教...

普乐寺

位于热河承德附近,为清代承德离宫八庙之一。俗称圆亭寺。建于乾隆三十一年(1766),当时作为西域诸侯部族首...

普法别法

为普法与别法之并称。又作普别二法。普遍圆融之法门,即普及一切众生,圆满融合,毫无差别之教法,称为普法,与“...

普净

(1902~1986)广东揭阳人,俗姓黄。年二十许,赴泰国。从北标府清水寺华僧隆源出家。民国二十三年(19...

普净寺

位于山西临汾西南。规模敞朗,建筑巍峨。创建年代不详,现存者系元明遗物。山门内有明代所塑二金刚峙立,刚劲雄壮...

普济

(1179~1253)宋代僧。四明奉化人,俗姓张。号大川。少即沉厚,探绎佛书。年十九,就香林院文宪剃度受戒...

普济寺

(一)位于江苏镇江东五公里大江中,为焦山名刹。焦山,又称樵山、谯山、浮玉山。传说后汉处士焦光隐居于此,现有...

普为乘教宗

为法相宗之别称。此宗认为其所依据之解深密经系普为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等五乘之机类而说,故称普为乘教宗。...

普照

(一)日本法相宗僧。籍贯不详。初住奈良兴褔寺(一说大安寺)。因日本戒坛未完整,天平五年(733,即开元二十...

普照国师语录

凡三卷。明末清初僧隐元隆琦(1592~1673)撰,性瑫编。又作隐元和尚语录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。隆琦于...

普照寺

位于山东泰山南麓。传创建于六朝,唐代扩建,明代重建。寺内有六朝古松,枝桠参差有致,月光掩映,蔚成奇观。古松...

普珊

(Poussin, Louis de la Valle; 1869~1937)比利时之佛教学学者。早年曾从...

普现色身

谓诸佛菩萨为方便摄化众生,故顺应众生之根机而示现种种色身。如法华经所载观世音菩萨示现三十三身,寻声救苦,以...

普现色身三昧

(一)谓诸佛菩萨为方便摄化众生,示现种种色身时所入之三昧。又作现一切色身三昧、普现三昧。如法华经中妙音、观...

普瑞

元代僧。榆城(云南)人。俗姓与生卒年均不详。字雪庭,号妙观。年少出家,读华严经开悟。后从皎渊禅师参究,受其...

普眼三昧门

又称普门世界三昧门。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大众,称为普门大众;而观此普门大众于一心,即称为普眼三昧门。普眼,乃...

普礼

谓密教行者于道场普遍礼拜本尊及曼荼罗诸尊。即礼拜一切佛之意。可分为坛前普礼、着座普礼、本尊普礼等。其印相多...

普等三昧

指同时普见一切诸佛之三昧。普,普遍之意;等,齐等之意。无量寿经卷上(大一二·二六九上):“设我得佛,他方国...

普闻

唐代临济宗僧。生卒年不详。为唐僖宗之太子。自幼茹素,不沾荤腥,生性恬淡,不喜经世揽权之事。黄巢乱起,僖宗出...

普茶

供茶给大众饮用,称为普茶。对此而言,为特定之人所供之茶,则称特为茶。[黄檗清规住持章] p4991...

普庄

(1347~1403)明初临济宗杨岐派禅僧。台州(淅江)仙居人,俗姓袁。号呆庵。又称敬中。于天童山出家,后...

普庄严童子

指华严经中以四胜身成佛之童子。新译作大威光太子。系过去爱见善慧王之第二子,释迦牟尼佛之前身,以三生中解行生...

普观观想

乃愿生西方之人,所须具备十六观行之一;出于观无量寿经。又作自往生观、普往生观、普观想、普观。行此观法时,观...

纴婆树

纴婆,梵语 nimba,巴利语同,又作赁婆、任婆。学名 Azadirachta indica。为产于印度之...

普请

于禅林从事作务劳役时,普请大众,上下合力,称为普请。今俗称出坡。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二载,此制于唐代即行于...

普贤

华严宗将断绝一切言语思虑之佛境界,称为性海果分,即毗卢遮那佛之法门;相对于此,应众生机缘而说教之缘起因分,...

普贤三昧

为普贤菩萨之修法,有显密二法。(一)就显教而言,即依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及法华经所说,以普贤菩萨为本尊,谛观诸...

普贤寺

位于台湾高雄市。为佛光山高雄别院。于1983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安座佛像,正式启用。早于1963年,星云大师于...

普贤延命法

谓以普贤延命菩萨为本尊,为除障延命所修之法。其修法之仪则为:安置普贤延命像,正面为大坛,左侧为圣天坛,右侧...

普贤菩萨

普贤,梵名 Samantabhadra,或 Vi?vabhadra。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、三曼陀颰陀菩萨...

普贤菩萨行愿赞

梵名 Bhadra-carī-pranidhāna,或 Samantabhadra-caryā-prani...

普通合掌

又称普通印。为密教所结印契之一。其印相在金刚、胎藏两界修法中有所区别,即在金刚界法中为金刚合掌,在胎藏界法...

普通院

唐代以降,为参诣五台山者,在其沿道建有夜宿、饮食之设施,称为普通院。大宋僧史略卷上创造伽蓝条举出六种伽蓝之...

普门

梵语 samanta-mukha。又作无量门。意指普及于一切之门。天台宗认为,法华经所说之中道、实相之理,...

普门寺

(一)位于韩国汉城北区普门洞。为高丽朝睿宗王十年(1115)昙真国师所建比丘尼最早之修行道场。后经数次整修...

普门示现

谓佛菩萨神通自在,示现种种身,开无量法门,使众生得证圆通。法华经普门品详说观世音菩萨之化导,观世音以三十三...

普陀列祖录

全一卷。清代僧潮音通旭(1649~1698)编,康熙三十五年(1696)刊行。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。辑录宋...

普陀山

位于浙江定海县东海中之舟山群岛。又称补陀山、补陀洛迦山、梅岑山、小白花山。为观世音菩萨之圣地。与五台山、峨...

普陀洛迦新志

凡十二卷。民国王亨彦撰。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。 普陀山之山志,自明代周应宾重修以来,有清一代,新志...

普雨

李氏朝鲜时代僧。号虚应堂、懒庵。住江原道麟蹄郡雪岳山百潭寺。明宗即位(1546)后,摄政之文贞王后再兴佛教...

普愿

(748~834)唐代僧。郑州新郑(河南开封新郑)人,俗姓王。十岁,受业于大隗山大慧,苦节笃励,勤勉奋发。...

景命日

天子即位之日。景命,为大命之意,谓皇帝禀天之大命。元代以后,禅林每月于此日举行祝赞讽经之仪式,称为景命日祝...

景岑

唐代禅僧。生卒年不详。幼年出家,参南泉普愿,嗣其法。初住长沙鹿苑寺,其后居无定所,但随缘接物,随宜说法。复...

景川和尚语录

凡二卷。全称本如实性禅师景川和尚语录。又作景川录、大龟录。日本临济宗僧景川宗隆(1425~1500)撰,古...

景州塔

位于河北景县西北。据县志记载,塔建于北魏,齐、隋曾重修,或传建自隋文帝,然皆无碑志可证。塔高六十三公尺,凡...

景德传灯录

凡三十卷。宋代道原撰。略称传灯录。为我国禅宗史书之一。原题名为佛祖同参集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。本书集录自...

景昌极

江苏泰县人。曾任东南、东北各大学教授。尝从欧阳渐研究唯识学。治学严谨,曾撰“见相别种辨”一篇,引起民初二十...

景明寺

北魏宣武帝于景明年间(500~503)建于洛阳。北魏之崇佛政策,促成云冈之开凿及永宁寺之建立,文帝复进而大...

景净

(Adam)波斯人。景教大秦寺僧。任中国教父、乡主教、长老等职。为唐建中二年(781)所立景教流行中国碑颂...

景祐新修法宝录

凡二十一卷。北宋吕夷简等奉敕撰。略称景祐法宝录、景祐宝录。本书为续大中祥符法宝录之作,编次大中祥符五年(1...

景祥

(1062~1132)宋代临济宗僧。江西南丰人,俗姓傅。出家后历参名僧,嗣大沩慕喆之法。后闲居临川达十余年...

景闲

(1298~1374)高丽僧。号白云,世称白云景闲。金罗道古阜人。幼年出家,后至元都,参谒天竺僧指空。复至...

梵语 jāna,巴利语 āna。音译为若那、阇那。又作智慧。即对一切事物之道理,能够断定是非、正邪,而有所...

智俨

(602~668)唐代僧。天水(甘肃)人,俗姓赵。为华严宗第二祖。号至相大师、云华尊者。幼即有志于佛道,嬉...

智光

(一)指智慧之光。智慧能破无明之闇,故以光喻之。 (二)梵名 Jāna-prabhā。中印度摩揭陀国人。玄...

智光曼荼罗

日本元兴寺智光依感见所画之净土曼荼罗。为日本净土三曼荼罗之一。奈良时代,智光从智藏受三论宗,兼行净土。同学...

智冠

(1932~)韩国僧。庆尚南道协川郡人,俗姓李。十五岁,拜海印寺金子润法师为师;二十二岁,于通度寺受具足戒...

智凝

隋代僧。豫州(河南)人。年少出家,从彭城靖嵩学摄大乘论,致力弘扬,并赴长安辩才寺讲说。其时,文帝施行优礼佛...

智凯

(一)(?~646)唐代僧。丹阳人,俗姓冯。年少即从三论宗嘉祥大师吉藏出家,以其肤色焦黑,故号乌凯。曾住静...

智剑

梵语 khadga。音译作朅伽。又作金刚剑。喻指清净之智慧。即因清净智慧可断除烦恼之缚绊,犹如利剑般锐利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