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三十三观音之一。相当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载(大九·五七中)“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,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”之观音化身。其形像为两手隐藏于法衣而向前下垂,立于山上。大自在天乃三界之最高神,以其威德殊胜,而配以观音平等普遍之慈悲,故称普悲观音。[佛像图汇卷二](参阅“三十三观音”514) p499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指生生相、住住相、异异相、灭灭相四者。乃相对于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相、住相、异相、灭相等四本相(四有为相),...(人名)智度论四曰须陀须摩王。仁王经下云普明王。为鹿足王所捉,请七日之命归国,至期以持不妄语戒故,以身就死。...禅宗公案名。为仰山慧寂彻悟过程的一则公案。仰山慧寂于石霜性空座下为沙弥时,尝有一僧前来叩问性空“如何是西来意...(杂名)世间之仙人也。演密钞六曰:世仙即是成就世间长年隐形自在之者。...凡四卷。又称无量清净平等觉经、无量清净经。后汉支娄迦谶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。为无量寿经五本现存异译本之一。...又作三辈生想、一九之生。修习净土法门,上、中、下三根皆得往生,依此三根分为九品。即:(一)上品上生,先发三心,...【见不相应法】 p0641 品类足论六卷十一页云:见不相应法云何?谓八见不相应法。...(术语)成就圆满也。楞严经一曰: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。...(界名)六道之一。以地狱为罪恶众生死后所生之道途故也。...【变化】 转换旧形,名为变,无而忽有,名为化。佛菩萨之通力,能变化有情非情之一切。《法华经》曰:‘神通变化不...全一卷。译者不详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。其内容叙述佛陀入灭一千年后,佛法衰变之相,并劝导修布施大悲行。佛陀于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,道之所生万殊,名盖众名之假,生非有生之实。然则修促共尽,小大同期,而金字丝编、缃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
在第十二品《见闻利益品》,不只地藏菩萨,就是观世音菩萨亦如是。所以观世音菩萨请求佛说地藏菩萨功德,佛就先赞扬...
《荀子》说: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,而君子为甚。故赠人以言,重于金石珠玉;观人以言,美于黼黻文章;听人以言,乐...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,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道理。要相信它,要接受它,这对于我们自身修行、扬善止恶非常...
一、佛七的内涵 佛七,也称打佛七,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,在统一的地点,在规定的日期,洒净结界,排除干扰,集...一、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,以五戒为基础,什么是戒?就是要行善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要达到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...
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?就是偷心不死啊。其实话头无所谓死不死,之所以说死话头,是说一成不变一门心思就参这个念...
问: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。我的问题是:善导大师关于正行与杂行,正行五专念,万修万人去,杂行千人修...
于一切法唯有识性,随闻胜解故;如理通达故;治一切障故;离一切障故。 如理思维到底是思维什么道理呢?简单地说,...
普悲观音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普彤寺塔 | 下篇:普愚 |
华译为聚、蕴、结等,即律中篇章之名,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,或一品一节之义。...
四随相
普明王
仰山出井
世仙
平等觉经
九品往生
见不相应法
圆成
地狱道
变化
像法决疑经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正法念处经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
把念的地藏圣号和《地藏经》供养十方诸佛,福德不可思议

话说得失真
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

【推荐】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
惟贤长老《五戒、忏悔、发愿》

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

念阿弥陀佛后,还念八十八佛,这是杂修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