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一卷。译者不详。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。其内容叙述佛陀入灭一千年后,佛法衰变之相,并劝导修布施大悲行。佛陀于跋提河边将入涅槃之时,因常施菩萨之请示而开演此经。然此经传译之史实不明。历代三宝纪卷十三以大乘失译经而入藏。法经录卷二则编于疑惑,彦琮录卷四则置于疑伪,开元释教录亦置于卷十八伪妄乱真录,且宋元明及高丽等诸藏皆不收本经。然近世日本比睿山学僧本纯(1702~1769)曾撰像法决疑经记一书,以辩本经为真典。先此,享保年间(1716~1736),比睿山徒已集议将本经纳于中堂院大藏经中。[法华经玄义卷一下(智顗)、法苑珠林卷八十一、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二十八] p575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于佛法结缘。创未来得度之缘也。止观六上曰:和光同尘,结缘之始。文句二下曰:现世虽见佛闻法,无四悉檀益...(术语)僧年曰腊。故称年岁曰年腊。白居易送文畅上人诗曰:貌依年腊老。...【阿恃多伐底河】 西域记云:唐言无胜。旧曰阿利罗跋提河,讹也。典言[口*尸](许梨切)剌(力葛切)拏伐底河,...(1241~1316)日本临济宗僧。敕谥“佛国应供广济国师”。后嵯峨天皇皇子。十六岁随侍东福寺圆尔,后又从兀庵普宁,...【灭类忍】 谓观欲界灭谛之后,复观上二界灭谛,生无漏法忍,是欲界灭法忍之流类,是名灭类忍。见《三藏法数》。...(传说)昔有一国,五谷丰熟,人民安乐。王问群臣:我闻天下有祸,不知是何类?答曰:臣亦不见。王便敕一臣于邻国求...【命根差别有多种】 p0815 瑜伽五十二卷十页云:复次云何命根?谓由先业,于彼彼处所生自体,所有住时限量势分...(术语)初禅定又初禅天也。楞严经曰:清净心中,诸漏不动,名为初禅。清净心中,粗漏已伏,名为二禅。安隐心中,欢...知殿之异名。又作殿司。西序六头首之一。即司掌佛殿之花烛及洒扫等事之职称。[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两序章西序头首条]...位于陕西长安安定坊之古寺。唐高宗咸亨四年(673),章怀太子舍宅为寺。善导之门人怀感住之,时四方同好之士来投者...百八三昧之一。能令行者生出福德与智慧之三昧。若菩萨入此三昧,福德智慧皆悉增长,诸三昧性亦从心而出。[大智度论...佛说雨宝陀罗尼经...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(一)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。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,名曰满贤,...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,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,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,莫若念佛求生净土。又于一切...
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,曾经是帝释天,虽居崇高显荣之位,而恒常作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之想。静坐时,思惟佛法义理;...
佛教说这个欲望,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,它是我们轮回的根源。对凡夫来说,我们想做到完全放下欲望也...
有一次,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状。说寺里的僧人把偷偷把常住的钱拿出去盖庙。老和尚就跟告状的弟子说:他干嘛不多拿...
我对死亡一直没有什么感觉,总觉得死亡都是别人家的事,我似乎可以不死。今天特别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的叔叔往生了...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。此苦海甚深无底,广阔无涯。因摸不着苦海之边,故难出苦海。若摸着边,即能出矣。吾人于此广阔...
宋人有好行仁义者,三世不懈。家无故黑牛生白犊,以问孔子。孔子曰:此吉祥也,以荐上帝。居一年,其父无故而盲。其...
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,应该好好地谛听,好好地学习,乃至于如法地修学。这个地方有三段:一...把佛法运用起来,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,不要总以从前那种状态做事;不要总跟自己过不去,给自己找烦恼、找痛苦...
像法决疑经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像法 | 下篇:像法转时 |
即面壁坐禅九年。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之故事。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普通元年(520),泛海至金陵。与帝语,机不契,遂自...
结缘
年腊
阿恃多伐底河
高峰显日
灭类忍
祸母
命根差别有多种
初禅
殿主
千福寺
高出三昧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雨宝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撰集百缘经
【大藏经】阿弥陀经要解

只隔了一世见面,就彼此不知不识

往生净土的愿,绝非世俗浊欲

佛门里的平等、宽容大度

死期不定,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
慈舟法师: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

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