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748~834)唐代僧。郑州新郑(河南开封新郑)人,俗姓王。十岁,受业于大隗山大慧,苦节笃励,勤勉奋发。大历七年(772),就嵩山会善寺皓律师受具足戒,研习法砺律师所唱创之相部律宗。未久,游诸讲肆,听楞伽、华严等经,又通达中论、百论、十二门论等之玄义。后参谒江西马祖道一,有所省悟。贞元十一年(795),于池阳南泉山建禅宇,三十余年不出山。太和(827~835)初年,应众请出山。由是,学徒云集,法道大扬。一日,东西两堂争猫儿,师乃对大众说(大五一·二五八上):“道得即救取猫儿,道不得即斩却也。”众中无有能应对者。师乃斩猫,以截断学徒之妄想。故有“南泉斩猫”之语,脍炙人口。太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示寂,世寿八十七。世称南泉普愿。有语录一卷。法嗣有从谂、昙照、师祖等十七人。[宋高僧传卷十一、景德传灯录卷八、联灯会要卷四、五灯会元卷四、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、禅宗正脉卷三](参阅“南泉斩猫”3742) p500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物名)又作健陀,健达。译曰香。大日经疏九曰:健杜是香。...又作量决定论。为因明七论之一。印度法称著。共分三品,即:现量品、为自比量品、为他比量品。本书阐述此三种量之性...杂集论云:决定受业有三: 一、作业决定 由宿业力感得决定异熟相续。于此生中,必造此业。何以故?应造此业,...(术语)三善根之一。遭违缘而心无瞋恨也。唯识论六曰:云何无瞋?于苦苦具无恚为性,对治瞋恚作善为业。...【世第一法通在三地】 p0515 大毗婆沙论四卷八页云:世第一法,当言有寻有伺,无寻唯伺,无寻无伺耶?答:应言或有...(术语)谓行住坐卧之四威仪也。往生要集中本曰:外仪虽异,心念常念。...(?~865)日本真言宗僧。幼性俊利,弘仁六年(815)于东大寺受具足戒,后从空海习密教。承和三年(836)奉敕来唐...羯磨疏·集法缘成篇:“与狂痴法及解者,心乱坏神,不守本性,来往违犯,多乖法度。据内非犯,约外招疑。故以法除,...(一)位于河南彰德(安阳)。东魏时高欢为纪念战胜尔朱荣而创建。北齐时道慎、隋代之灵裕等师均曾住于此,灵裕并于此...披,即将袈裟通覆两肩,亦即通肩,以现福田相;袒,即偏袒右肩,以便做事。据舍利弗问经、释氏要览卷上等载,修供养...依戒腊记载僧众席次之牌。又作戒牌。禅门系按堂司、侍司、众寮之戒腊写造,于每年七月十四日午后公布,堂司牌置于僧...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, 各发无上心, 生死甚难厌, 佛法复难欣, 共发金刚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
【又善男子。若诸菩萨摩诃萨等。不著内想。不著外想。不著内外想。不著过去想。不著未来想。不著现在想。名第三法。...恒思得慧根,恭敬得义理,无贪作事成,不悭财物长。(宝行王正论) 一、恒思得慧根 般若是诸佛之母,《佛升忉利天为...
修行要务,立愿为先,建立大愿为当务之急。菩萨又向众弟子开示:你们都忧虑自己的身还纠缠在世网里面。就是在家居士...
这里在座大多是青年学子。二十年或三十年前,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,然后时间的车轮就推动着我们一天天成长。我们读书...
佛法是如何理解爱情的? 世间的男男女女都会因为感情的事情苦恼,如何用佛法的思维去理解爱情呢? 佛法的思维就是让...禅的修行,目的是要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够身心平安、少烦少恼, 所以学到观念、方法后,一定要经常练习,才能达此目的...中医认为,肾为先天之本、生命之根。肾亏或肾气过早衰退的人,可呈现内分泌功能紊乱,免疫功能低下,并可影向其它脏...
今天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开悟与不开悟的问题。到禅堂里打坐参禅,毫无疑问,都是发了愿,要打破生命的疑团、明心见性,...
普愿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普雨 | 下篇:景命日 |
亦名:同法赏人后悔戒缘起、同法后悔戒缘起 子题:外施不赴 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佛在罗阅祇,沓婆摩罗子知僧事...
健杜
定量论
决定三业
无瞋
世第一法通在三地
外仪
常晓
与狂痴法并解
定国寺
披袒
戒腊牌
【大藏经】观无量寿佛经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
你东想西想,定不下心来,最后毫无所得
不悭财物长

世间的事务,永远了不了

人生的真正价值

情,为什么那么难以放下
圣严法师《生活就是修行》
六个会伤肾的行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