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光大辞典

众生五事恃怙

恃怙,倚赖之义。据出曜经卷一载,佛因众生愚痴,以其所有作为恃怙,不知世间无常,恣意放逸,不求出世究竟无为之...

众生心

即众生所有之心,亦指众生所具之如来藏心。大乘起信论(大三二·五七五下):“摩诃衍者,总说有二种,云何为二?...

众生爱乐十由

即一切众生受如来普摄而得诸乐之十种原因。据新华严经卷七十二载,善财童子南游参谒五十五善知识,其中第三十八位...

众生界

“佛界”之对称。十界中,除佛界之外,总称其他九界为众生界,即:地狱界、饿鬼界、畜生界、阿修罗界、人界、天界...

众生见

即执着众生为实有之妄见。其义同于“我见”。我见,即妄计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我之谬见。金刚经(大八·七五二中)...

众祐

佛陀之尊称,为如来十号之一。乃梵语 bhagavat 及巴利语 bhagavant(音译为婆伽婆、婆伽梵)...

众经目录

类别汉译经论之目次。略称经录。最早经录为三国时代朱士行所记之“汉录”。道安之“综理众经目录”完成以后,稍具...

众罪如霜露

谓罪障皆由妄想而生,藉思惟、忏悔之功德,一切罪障皆消灭;如霜露遇朝日而消失,罪业受智慧光明之照射而无踪。观...

众圣点记

佛弟子优婆离于佛陀入灭后结集律藏,是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竟,以香花供养律藏,即记下一点置律藏前,尔后,众圣年...

众许摩诃帝经

梵名 Mahāsammata-rāja。凡十三卷。宋代法贤译。又称众许摩诃帝释经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册。为佛陀...

众香国

即充满妙香之佛国。据维摩经卷下香积佛品载,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,有国名众香,佛号香积,其楼阁苑囿皆香...

祥月

亡者每年之忌月,相当于忌日之月。又作征月、正月。儒家依礼记之记载,自古有小祥与大祥之礼法,亲亡十三月(一周...

祥迈

元代禅僧。生卒年不详。山西代郡人,俗姓呼延。字如意,世称如意禅师。九岁出家,曾住蓟州北盘山甘泉普济寺。精研...

祭司

指专职掌管祭神活动者。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,乃原始宗教发展至较完备阶段宗教活动之主持者。各族祭司之名称与具体...

祭官

为婆罗门教主持祭祀者。始于吠陀时代,至梵书时代则愈趋复杂,规定不同之祭祀应请不同之祭官。以苏摩祭为例,有四...

祭文

为斋供冥众、吊祭亡者所读诵之文章。又作斋文。亦有于干旱时为祈雨,或为驱逐邪魅、祈求幸福等而作之祭文。我国六...

祭献

经由一定仪式,以食品、禾稼果品等物献给神灵或祖先亡灵。一般均由祭司或僧侣行之,亦有由本人行之者;大多数之教...

移山经

全一卷。西晋竺法护译。全称力士移山经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册。系叙述佛陀晚年于拘夷那竭显示神力,将五百末罗人无法...

移转身见

梵语 satkāya-drsti。音译萨迦耶见。即执着因缘和合身为常住、实有之妄见。于大乘唯识家谓,移转,...

移龛

尊宿迁化,遗骸入龛三日后,即移至法堂,称为移龛。是时,读经普同三拜等,称为移龛佛事。禅林象器笺丧荐门:“尊...

程颢

(1032~1085)北宋儒者。洛阳人,字伯淳。谥号“纯公”。世称明道先生。与弟程伊川(程颐)并称二程子。...

章安

(561~632)隋代僧。临海章安(浙江临海)人,俗姓吴。字法云,名灌顶。世称章安大师、章安尊者。七岁从摄...

章敬寺

住于陕西长安城东通化门外。系大历二年(767)唐代宗宠臣内侍鱼朝恩,为章敬皇太后而建。牛头宗径山法钦受代宗...

章敬拨空

禅宗公案名。章敬,指唐代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章敬怀恽。本则公案为章敬禅师接化学人时,被问及“祖师心地法门”之...

章疏

区分篇章以论教义者,称为章;通释经论之文句者,称为疏。如大乘义章、观经疏。中国、日本著述之佛教书籍一般皆称...

章华寺

位于湖北沙市东北隅。原为楚灵王六年(535 B.C.)所建章华台之旧址。原台高十丈,亭榭、宫室极其壮丽,元...

童女

梵语 kumārī 或 dārikā。即未成年之少女。法华经卷七普门品载,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,观世音菩萨即...

童女相

即指童女之身相。有谓依童女之身相,可知其将来所生男女之善或非善。俱舍论卷五(大二九·二七下):“勿谓表有为...

童子

梵语 kumāra,巴利语同。音译作鸠摩罗。或梵语 kumāraka,音译鸠摩罗伽。(一)四岁或八岁以上,...

童子寺

位于山西太原西南二十公里龙山上。为北齐天保七年(556),宏礼禅师创建。相传有二童子见此山石,俨似世尊,遂...

童子形

为佛像分类之一。又作童形。即顶上结发,呈可爱少年少女之姿态。 p5169...

童子经法

为依据护诸童子经所修之秘法。父称十五童子法、护诸童子经法、乾达婆法、童子经书写供养作法。护诸童子经为北魏菩...

童真

(一)梵语 kumārabhūta。音译究摩啰浮多。为沙弥之别称。据玄应音义卷五载,究摩啰,乃彼土八岁未冠...

童行

行,行者,乃于寺院服杂役者。禅宗寺院对于尚未得度之年少行者,称为童行。又称童侍、僧童、道者、行童。其所居之...

梵语 sughosaka。音译索伽沙迦。管乐器之一种。又称笙笛。起源不详,乃行于古代东方诸国之乐器。 据通...

指行脚僧覆盖于头顶之斗笠。律典中分竹盖、叶盖二种。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入院条(大四八·一一二五中):“古人腰包...

笠置山

位于日本京都府相乐郡木津川之南岸。山上有弥勒寺,为大友皇子(天武天皇皇子)所创建,贞庆再度兴建,作为后醍醐...

第一寂灭

(一)指实相妙理、涅槃寂静。实相之妙理本为诸法中之第一义,故称第一;远离一切言辞之相,故称寂灭。法华经卷一...

第一我身

密教经典用以喻指密教之教祖毗卢遮那佛(即大日如来)。我,大自在之意。毗卢遮那为第一无比之大自在身,故有此称...

第一最胜三昧耶印

为密教所说阿弥陀如来定印之一。略称最胜三昧耶印。又称法界定印、除散乱心印。据守护国界主经卷二载,此印之印相...

第一义和合

即涅槃经所说之菩萨僧。为“世和合”之对称。和合,指和合僧、僧团、教团。世和合则指声闻僧。涅槃经主张“佛性常...

第一义悉檀

大智度论卷一所说四悉檀之第四。又作入理悉檀。佛以善巧,依第一义来诠明一实中道之理,令众生断惑证理,称为第一...

第一义智

指究极绝对之智慧。即于“金刚喻定”断尽一切烦恼之究竟佛智。金刚喻定,系指犹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动,而能断破一切...

第一义乐

指涅槃之妙乐。第一义,即究竟、穷极、最高之真理、最高之境地。涅槃为一切烦恼灾患永尽之境地,超脱生死之苦难而...

第一义法胜经

全一卷。元魏般若流支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。本经系世尊以佛教之观点,为光明炬仙人解说众生自何处生、有关劫烧...

第一义空

梵语 paramārtha-?ūnyatā。十八空之一。指大乘至极之涅槃、诸法实相为空。又作胜义空、真实空...

第一义谛

梵语 paramārtha-satya,巴利语 paramattha-sacca。二谛之一。即最殊胜之第一...

第一义门

指第一义谛、向上门。于禅籍中,常用以表示超越言语思惟之究极境地。反之,如离脱第一义门之根本宗旨,则为向下门...

第七仙

为释迦如来的别号之一。释迦为过去七佛之第七,又以具长生不老之德,故称第七仙。八十华严经卷十二(大一○·五八...

第三分

(一)为“四分”之一。即唯识宗所说之心、心所法四种认识作用中之自证分。心、心所法之认识作用分为相分、见分、...

第三禅

梵语 trtīya dhyāna,巴利语 tatiya-jjhāna。新译作第三静虑。为四禅之第三。具有行...

第二七日说

为佛陀讲说华严经之时。华严宗依十地经论卷一所举(大二六·一二三中)“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成道未久,第二七...

第二坛

指密教修法之护摩坛、正觉坛等。“大坛”之对称。一般而言,两部大曼荼罗之供养坛称为大坛;相对于此,灌顶时之正...

第二月

泛指似有非有之事物。犹如眼翳之人,望真月时,幻见二月,即以为天上有二个月。与“空中花”等为同类用语。于佛教...

第二禅

梵语 dvitīya-dhyāna,巴利语 dutiya-jhāna。新译作第二静虑。为四禅之第二。具有内...

第二义门

即由向上之平等处,回入向下差别门之教理法门。于宗门中,第一义门(向上门)多指真实绝对悟境的佛道究极之旨,或...

第五大

比喻有名无实者。显教各宗认为地、水、火、风等四大能生一切色法,而无有第五大,故以第五大喻龟毛兔角之虚无。同...

第八外海

指九山八海中之第八海。于佛教宇宙论中,一世界由九山八海所成,地形为团圆,似铜烛盘,以须弥山为中心。若依一山...

第八有

“极七返有”之对称。又作第八生。即预流果之圣者,受生至欲界,最多为七次,而不受第八生。然就此七生而言,小乘...

第六天宝

指欲界中最殊胜之宝物。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,乃欲界诸天中最上之天,故其宝亦为最殊胜之物。诸经中,常用于显示佛...

第十八愿

即阿弥陀佛所发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。为四十八愿中之最重要者,故又称王本愿。其内容以念佛往生为主,众生修习念...

第十六王子

为释尊过去世前身之一。于过去三千尘点劫之时,演说法华经之大通智胜佛未出家前为国王,有十六王子,父王成道后,...

第四禅

梵语 caturtha-dhyāna,巴利语 catuttha-jhāna。新译作第四静虑。为四禅之第四。...

笮融

(?~195)东汉末年丹阳(安徽)人。字伟明。以好施名闻乡里。黄巾乱起,遂聚众投徐州刺史陶谦,陶谦重其名,...

笔受

又作笔受。即于译场听受译主之言,而以汉文笔录下来。因传来我国之佛经皆为梵文,须经翻译,国人始能知之,然通达...

筇竹寺

位于云南昆明滇池北方之玉案山。此寺乃中原佛教禅宗传入云南之第一寺。相传唐贞观年间,南诏国鄯阐侯高光、高智兄...

有平等、等级、等类之义。等类之等有二种:(一)向内等,即已列之物件,于尽列之后置“等”字者,如眼、耳、鼻、...

等住中实

指万法一如,平等无别之中道真实义谛。为“别住中实”之对称。中实,中道真实之意,即指第一义谛。释摩诃衍论卷二...

等供

又作等得。为僧众之食法,食前由上座至下末待食物分配平均,维那唱等供后,始得食之,以表施主之平等布施。又等供...

等活地狱

梵名 Sajjīva,巴利名同。又称更活地狱、又活地狱、更生地狱、想地狱。为八热地狱之第一。因罪人于此地狱...

等流

梵语 nisyanda,巴利语 nissanda。等,等同之义;流,流类之义。等流,即同一流类之义。俱舍论...

等流果

梵语 nisyandaphala。又作依果、习果。为五果之一。即从等同之因所流出之果。从善因生善果,从恶因...

等流习气

为“异熟习气”之对称。又作名言习气、名言种子。即瑜伽行派与法相宗所说,由“七转识”之善、恶、无记等三性为同...

等流身

又作等流法身。为密教“四种法身”之一。密教将大日如来之法身分为自性、受用、变化、等流四种,等流身指佛身变化...

等无间缘

梵语 samanantara-pratyaya。又作次第缘。指由前念之心法开路、避让而引生后念心法之作用。...

等生家家

为“不等生家家”之对称。指往返于人、天二界受生,其受生于二界之回数均等之圣者。反之,受生于二界之回数不均等...

等觉

(一)又作等正觉。佛十号之一。即指佛。为菩萨修行至极位之称。等觉,意为等正之觉;即所遍悟之真理,与诸佛所悟...

等起

梵语 samutthānaj,巴利语 samutthāna。可分两种:(一)能等起,谓“思之心所”为生起一...

等起不善

为俱舍论卷十三所说四种不善之一。不善法可分为胜义、自性、相应、等起四种不善,其中,等起不善为由恶之心作用所...

等起善

梵语 samutthānena ku?alāh。为俱舍论卷十三所说四种善之一。即将善法分为胜义、自性、相应...

等量境

谓鼻、舌、身等三根与所取之对境分量相等。若所取之境仅有极微之分量,则能取之根亦仅用相等之极微分量即可产生作...

筏可

(1893~1972)广东南海西樵人,俗姓李。法名昌其,字印载,号筏可。二十岁依鼎湖毂琳法师受具足戒。民国...

筏喻

谓结筏渡河,既至彼岸,则当舍筏;以此比喻佛之教法如筏,既至涅槃彼岸,正法亦当舍弃。故佛所说一切法,称为筏喻...

答香

又作还香。依禅林规制,凡来参者焚香于炉,则主方亦焚香答拜,称为答香。禅林备用清规卷六方丈特为新首座茶(卍续...

策彦周良

(1501~1579)日本临济宗僧。京都人。号谦斋。年十八于天龙寺出家。受幕府之命曾二次出使我国,广结明代...

粗人

又作粗人、粗人。即指小乘行者;反之,大乘行者称为细人。大智度论卷三十九(大二五·三四五下):“声闻法中,十...

粗恶苑

梵名 Pārusyaka。又作粗涩园、粗涩园、粗涩园、粗恶苑、粗恶苑。帝释天四苑(众车苑、粗恶苑、杂林苑、...

粗言

即粗恶之言语,或指粗浅之教说。又作粗言、粗语、粗语、粗语。历来之判教有大小乘二教之说,而以小乘之教法称为粗...

鸟迹

又作鸟迹。指空中之鸟迹。即以空中飞鸟,不见踪迹,比喻诸法之有名而无实体。北本涅槃经卷二(大一二·三七七中)...

粟散王

小王之数众多,犹如粟散,故称粟散王。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菩萨教化品(大八·八二七中):“中下品善粟散王,上...

粟特国

(Sogdiana)位于葱岭西方之西域古国名。又作粟弋。北史西域列传第八十五称此国为奄蔡。此为俄属土耳其斯...

梵语 peyā 或 pejā。又称小食。即以少米多水煮成之稀饭。禅林之常法,晨朝吃粥。又释门正统卷三载,破...

粥有十利

据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九举出十种食粥之利益,即:(一)资色,资益身躯,颜容丰盛。(二)增力,补益衰弱,增长气力...

紫磨金

指带有紫色之黄金,为黄金中之最上品。又称紫磨黄金、紫金。紫,紫色;磨,无垢浊之意。同于印度之阎浮檀金。紫磨...

紫罗帐

禅林用语。原指用紫色薄绢所作之罗帐,垂挂于高官贵人之居处。于禅林中,转指向上之一关,用以表示主人公、君主之...

紫莲华

千手观音四十手中,其右之一手所持之紫色莲华。持紫莲华之手称紫莲华手。紫为赤、黑和合之色,诸法实相亦如是,非...

紫衣

朝廷赐与高僧大德之紫色袈裟或法衣。又称紫服、紫袈裟。唐代载初元年(690),则天武后以紫衣赐予重译大云经有...

紫金庵

位于江苏太湖东洞庭山麓。建于唐代。庵中大殿原有十六尊罗汉塑像,相传为唐代雕塑大师杨惠之所塑。杨惠之系唐代杰...

紫云

紫色之云。表示圣众应现之瑞相。迦才之净土论卷下道绰传(大四七·九八中):“于玄忠寺寿终,时有白云从西方来。...

紫云洞

位于浙江省栖霞岭半山,葛岭之背麓。深十余丈,窈邃敞豁,洞口两岩石对峙如门。自洞口观音殿,拾级而下,为一宏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