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一卷。元魏般若流支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。本经系世尊以佛教之观点,为光明炬仙人解说众生自何处生、有关劫烧之火焰、众生前世与今世之关系、众生之意义等四项问题。[开元释教录卷六] p475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经之文句。能诠义理者。即经文为能诠,义理为所诠。...指授戒及布萨说戒之道场。如授三昧耶戒之道场,称三昧耶戒场。在戒场内设戒坛,行授戒作法。戒场本无建筑屋舍之必要...【无学解脱智见蕴】 p1087 大毗婆沙论三十三卷十三页云:云何无学解脱智见蕴?答:尽智、无生智。问:何故此二智、...梵语 cīvara-brsikā。又作衣袋、打包、盛衣、衣囊、三衣袋。指禅僧行脚时,装纳三衣及常用之经本、戒牒、引磬、念...(异类)呵责堕狱罪人之狱卒也。心常怀忿毒,好集诸恶业,欣悦他苦者,死为琰魔卒。...(术语)华严家所判十宗之第二。小乘之萨婆多宗等也。谓诸法之体,为因缘所生,有实体,我为诸法之假和合而名者,其...亦名:触女人戒觉不觉境 资持记释云:“作句者:一、觉触不觉。如下四分,手捉发,残。二、不觉触觉 。十诵爪等,皆...子题:十戒第二、最初优婆塞、十戒罗[目*候]为始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余未具者,如五戒法最初鹿野,八年羯磨方有...【四种因缘于法无我能到究竟】 p0470 瑜伽九十卷十三页云:复次由四因缘,于法无我,能到究竟。谓一切法皆无我者:...(术语)醒觉妄心,警策烦恼也。止观四上曰:觉策烦恼。...(术语)Saṁvṛti,世俗谛之梵语,旧师译为世俗谛。玄奘译为隐显谛。义净译为覆俗谛。隐显者,隐真理而显事相之义...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...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。法讳希运。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。乃曹溪六祖之嫡孙。西堂百丈之法姪。独佩...准提咒持诵仪轨...
人生是苦。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,因此我们有著许多方法以求离苦而得乐。 但是很多时候人又很矛盾的把这个观念...
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,我们看这个名称,在佛的层面是他无相,当然没有名字之相,所以任何一尊佛施设一个...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曾提出过一个公式:信息交流的效果=7%的语言+38%的语调语速+55%的表情和动作。从这...从前有一个小巷子又黑又窄,路灯也没有一个,每到晚上在里面走路非常不方便。 一天晚上一个僧人穿过这个巷子,想赶...
学统 唯识宗,又称法相宗。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。 佛灭后九百年顷,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,说了《瑜伽师地...
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,缘散而灭,相对的,彼此相互依存,所谓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...佛教把我们的心归纳为肉团、缘虑、集起、含藏、真如五种。因为我们的心是这么的复杂,而且心的问题又是如此之多。所...问: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,在生活中用念佛,不一致,是否如法? 净慧法师答: 这个问题是由于没有弄清楚数息和念佛...
第一义法胜经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第一义乐 | 下篇:第一义空 |
【三门毗钵舍那】 p0207 瑜伽三十卷十二页云:云何三门毗钵舍那?一、唯随相行毗钵舍那。二、随寻思行毗钵舍那。三...
经文
戒场
无学解脱智见蕴
袈裟袋
阎魔卒
法有我无宗
触女人戒犯缘觉不觉境
五戒法最初
四种因缘于法无我能到究竟
觉策
三佛栗底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
【大藏经】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准提咒持诵仪轨

舍下一分,得一分自在

我们能听闻这部经,要感恩释迦牟尼佛
从敲门声看出你的修养
瞎子点灯

各宗要略——唯识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