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毗婆沙论三十三卷十三页云:云何无学解脱智见蕴?答:尽智、无生智。问:何故此二智、名解脱智见蕴?答:解脱身中,独有此故。最能审法、解脱事故。
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梵语 arhat,巴利语 arahant。为声闻四果之一,如来十号之一。又作阿卢汉、阿罗诃、阿啰呵、阿黎呵、遏啰曷帝。略称...(名数)一有余涅槃,二无余涅槃。新译曰有余依,无余依。依者,有漏之依身。对于惑业而曰余。有余涅槃者,为生死之...【不共佛法】 p0324 瑜伽五十卷十六页云:又此一切所说佛法,于利他事,最为随顺。一切如来,是利他事之所显现。声...(经名)一卷,唐提云般若译。佛在灵鹫山,对于十方之梵天,说慈心之法门。...又作首座、第一座。即僧堂内座位之元首。[敕修百丈清规卷五谢挂搭条] p4101...(术语)佛坐于法华妙莲之理,谓为莲华三昧。法华玄义七曰:今莲华之称,非是假喻,乃是法华法门。法华法门清净因果...【一切种施】 p0004 瑜伽三十九卷十七页云:云何菩萨一切种施?当知此施,有十三相。一、无依施,二、广大施,...禅林用语。指无意义、无价值之外在诸条件;尤指不用之文字、言语。尘境之“境”,指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之对象六境...(名数)天台大师由南岳传受三种之止观:一渐次止观,初浅,后深,如彼梯磴,初持戒,次修禅定,后渐修实相也。大师...凡三十卷。唐代律僧道宣(596~667)撰于麟德元年(644)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。道宣著作极多,被誉为梁代律师僧...指宋代曹洞宗僧智通景深。景深参访宝峰惟照时,惟照嘱以“全身放下,方有自由之分。”景深于当下体得大死一番之道理...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...1、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(nan)无(mo)佛(fo)驮(tu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达(da)摩(mo)耶(ye) 南(nan)无(mo)僧(seng)伽...阿难说:「闻如是。」 阿难白佛言:「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,有衰耗不得谐偶者,云何不等耶?愿佛天中天,普为说之。...
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,有一天,世尊带着侍者阿难入城乞食。世尊身上所穿的袈裟,有少许磨损,尚未修补,...
问: 请问一下:师父提到第七意识对过去没有兴趣,对未来没有兴趣,只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有执取。但是师父也提到说,...有人旅行远方,独宿于空屋中。半夜里有个鬼,背着一具死尸,来到这个人的面前。随后又有一鬼追来,忿怒叫骂,说:这...
在佛法里面,有很多经典都在介绍观世音菩萨。观世音菩萨乃是古佛再来,称为正法明如来。因地当中就以大慈大悲著称,...
古来是有十行并下看书,他一看光翻。咱们看一行,字还没看清楚,他那眼睛一看都是十行。 满清末年的时候,做湖北总...杀业最碍往生。即不往生,更须不食肉。庶免未来偿身命债。念佛吃素往生西方,是世间第一功德事。(文钞三编复许止净...各位居士:下午好!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个老题目:觉悟人生,奉献人生。这两句话从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开始就讲这个...
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,有一天,为诸比丘开示:比丘们!当行慈心,广布慈心,因为修行慈心,所有瞋恚的心...
无学解脱智见蕴
【法相辞典】
【无学解脱智见蕴】 p1087
上篇:无学胜解有二种 | 下篇:无学解脱知见蕴 |
子题:毗尼法、令正法久住 含注戒本·皈敬偈:“今演毗尼法,令正法久住。”(含注戒本卷上·一·三) 戒本疏·释皈...
阿罗汉
二种涅槃
不共佛法
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
座元
莲华三昧
一切种施
闲尘境
三种止观
广弘明集
大死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
【大藏经】十小咒注音版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

修何善行能令众生欢喜供养衣服

你不发愿的话,修行就会进进退退
我身有无

至诚念观音菩萨就能逢凶化吉

佛教不是迷信,迷的人绝不信
印光大师:杀生吃肉的开示--杀业最碍往生
净慧法师《觉悟人生,奉献人生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