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trtīya dhyāna,巴利语 tatiya-jjhāna。新译作第三静虑。为四禅之第三。具有行舍、正念、正慧(又作正知)、受乐、心一境性等五支。于此禅定中,已离脱二禅之喜乐,住于正念正知,进一步欣求更高境界的胜法而精进修习;因已远离二禅定之喜乐,然犹存有自地之妙乐,故称“离喜妙乐”。又于此禅定中,可对治第二禅定之贪、喜、踊跃、定下劣性等四种修道之障难。修习此禅定,可得生于第三禅天之果报,此天属色界四禅天之第三。于色界十八天中,包括少净、无量净、遍净三天,即:(一)少净天,此天天众以感受意地之乐,故谓之“净”;然其乐受于第三禅天中最少,故谓之“少”。(二)无量净天,此天天众之乐受渐次转增,难以测量,故称无量净。(三)遍净天,此天天众之乐受最为殊胜,且普周遍满,故称遍净。此外,有关第三禅诸天之依处、身量及寿量等之果报,详载于长阿含卷二十世记经、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、俱舍论卷十一、立世阿毗昙论卷三、卷七等中。又如上记所述,此天天众以远离二禅之喜受而住于三禅之乐受,故此天又称为“离喜妙乐地”。又于坏劫时,第三禅天以下遭受风灾之吹毁。[长阿含卷八众集经、俱舍论卷二十八、显扬圣教论卷二、卷十九](参阅“四禅”1843、“四禅天”1846) p476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又作堕法处色、法处色。乃唯识宗所立十一色法之第十一。指意识所攀缘的法处所摄之色法。唯识宗将一切诸法概分为色法...以瑜伽论为本的十种支论,即百法论、五蕴论、显扬论、摄大乘论、杂集论、辨中边论、二十唯识论、三十唯识论、大庄严...三科是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,这是佛教中对于宇宙万有的广略不同的三种分类,其中最略的是蕴,最广的是界,酌中的是处...【到无障处】 p0826 佛地经论二卷二页云:到无障处者:显示世尊永断所治殊胜功德。谓已证得解脱一切烦恼所知二...(术语)退失大乘,堕于二乘也。如舍利弗遇乞眼婆罗门退大乘以至今日。...(术语)口称佛名也。即念佛。善导观经疏四曰:若口称者,即一心称彼佛。...【暗林伽蓝】 p1405 西域记四卷五页云:大城东南行五百余里,至答秣苏伐那僧伽蓝。(唐言暗林)僧徒三百余人,学说...位于江苏吴县阊门外。又称武丘山、虎邱山、海涌峰。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父阖闾于此,相传葬后三日,有白虎踞于墓上,...北魏僧。生卒年不详。以北魏太武帝毁佛,北地经像俱毁,师遂于南朝刘宋孝武帝(453~464 在位)时,伪撰提谓波利经...禅林用语。为“如龙得水”之对句。又作似虎靠山。谓老虎本有之威风,若不靠山,即难发挥其本能威力;于禅林中,转指...鸟名,华译好声,或和雅。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(孤绝山也)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,与舍利弗经行山顶,而说偈言: 「一心善谛...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...普门品(日诵式版本)...
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。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,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,如忏摩;有的是经大众附议通过者,如布萨...
曾经有一个去过非洲的人问我,佛教是否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,很多佛教徒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选择离群索居独自修...
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作品中,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?放下屠刀就真的能...
第一是选择远离杀业的事业。 远离杀业,就是不杀生,不搞屠宰,扩展了很多,不搞养殖业,不搞渔猎,打渔啊打猎啊,...
如果你舍了佛、法、僧三宝,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、能够救度一切众生的天魔外道,能有吗?恐怕没有。 有很多人在...
打禅七的殊胜因缘,确实是难分难离。马祖门下庞蕴居士讲:世人多重金,我爱刹那静。金多乱人心,静见真如性。我们一...
磨炼心志二十四字,离苦得乐超越生死: 别不平、莫抱怨、会欣赏、勿强求、 要感恩、习莫牵、为意主、普贤行。 一、...问: 弟子今年三十岁,因患有心理疾病,经济条件可以不需工作就维持生活,所以一年也不出几次家门。我一个同龄朋友...
第三禅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第三分 | 下篇:第二七日说 |
【无始生死轮转不息】 p1088 俱舍论九卷九页云:至根熟位,复起烦恼,积集诸业。由此身坏,复有如前中有相续,更趣...
法处所摄色
十支论
三科
到无障处
退大
口称
暗林伽蓝
虎丘山
昙靖
似虎奔山
迦陵频迦
【大藏经】佛说弥勒大成佛经
【大藏经】大宝积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
佛教道场二十种法会法事

佛教是逃避现实的避世宗教吗

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吗

择正业而活命

供养鬼神,能给你免灾难吗

世间人都爱黄金,但真正修道人爱刹那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