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作等得。为僧众之食法,食前由上座至下末待食物分配平均,维那唱等供后,始得食之,以表施主之平等布施。又等供亦为解毒之秘密语。[十诵律卷六十一、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、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三之三、卷下四之一] p5171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子题:伽耶山 行宗记释云:“时处,正明中,初明立法。行法被自行,众法为轨众,且依律示;论中八正道,亦行所收。...世间道者,谓世间初静虑、第二静虑、第三静虑、第四静虑,空无边处,识无边处,无所有处,非想非非想处,如是静虑无...(名数)俱舍论所说,前贪之一,分为欲界之贪与上二界之贪,而为七随眠:一欲贪随眠(欲界之贪也),二瞋随眠,三有...指东序与西序。又作两班。我国古来朝廷中,任职之官员有文武之分,上朝时即分列文武两班。禅林仿此制,于住持之下,...(菩萨)十地之第十位为法云地,越法云地即为等觉,越等觉即为妙觉。...(名数)一、声闻藏,说声闻缘觉二乘之教理行果者,即小乘之三藏也。二、菩萨藏,说菩萨大士之教理行果者,大乘之三...(经名)菩萨本业璎珞经之略名。摄于大乘律部。又菩萨璎珞经之略,摄于方等部。...(术语)梵语优婆夷,Upāsikā,翻信女。信受佛法而受三归五戒或八戒斋之女也。...【无义】 p1042 瑜伽八十四卷十四页云:能引苦故;说名无义。...为日本“大正新修大藏经”之内容索引。由日本大藏经学术研究会邀请六所佛教大学负责编纂。最初之计划以日本学者小野...(名数)戒字慧之三学,在凡夫之身为有漏,在圣者之身为无漏。楞严经六曰: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出家功德经...佛告阿难:汝常闻我毗奈耶中,宣说修行三决定义。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 阿难,云何...
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: 第一类现象是痛、麻、酸、痒, 其中除了心痛和头痛是有病以外,其他如腿痛、腰痛...
你自己精进,就会舍这个轮回、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。 尘途这个概念注意五欲六尘的客途。在这个尘途里面我们是匆匆的...
有禅的大智慧,就能心灵健康无烦恼,保持良好的心态,拥有四种快乐。即助人为乐、知足常乐、逆境之中自得其乐、修行...问: 师父,我想请问一下,我们经常说要发菩提心,那这个菩提心是本来就有,还是因为因缘而发出来的一个心? 净界法...真有亡灵吗?当然。 超度有用吗?是的。 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怪异事,不过,先要探究清楚,如果不是空穴来风,便可...
我们修行的人,见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。见,就是我们的知见,由闻、思、修,要从听闻正法来的。这个见解,最高的见...佛教有一个名词叫「四摄法」,其中有一项是「布施」,意思是和别人结缘,不论是自己的财产、时间、智慧、技能,甚至...问: 佛弟子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疾病? 慧律法师答: 不要用自己的观念解读病苦,有时会误了大事。佛教是理性的宗教,...
等供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等住中实 | 下篇:等活地狱 |
唐代为控制僧尼人数,禁止私自出家而设立之制度。度僧时,令其读诵经论,且陈述其义,以试验学力。佛祖统纪卷五十一...
破僧时处
世间道
七随眠
两序
法云等觉
二藏
璎珞经
信女
无义
大藏经索引
三无漏学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出家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

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

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,满面尘埃身心憔悴

禅与心理健康
菩提心是本来就有,还是因缘而发出来的
圣严法师《闹鬼的故事与超度亡灵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