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名数)俱舍论所说,前贪之一,分为欲界之贪与上二界之贪,而为七随眠:一欲贪随眠(欲界之贪也),二瞋随眠,三有贪随眠(上二界之贪),四慢随眠,五无明随眠,六见随眠,七疑随眠。见俱舍论十九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大辞典 > 正文
(名数)佛在世时毗耶离城有五种之恶病流行:一自眼出血,二自耳出脓,三自鼻流血,四舌噤无声,五所食之物变为粗涩...(术语)僧伽蓝摩Saṁghārāma之略,译曰众园。为僧众所住之园庭,寺院之通称也。...(真言)陀罗尼名。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,一卷,不空译。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...梵名 Ya?odharā,巴利名 Yasodharā。又作耶输多罗、耶惟檀。意译作持誉、持称、华色。又称罗睺罗母(梵 Rāhula-...乃净土门所立。(一)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。(一)以己之功德,回施一切众生,愿同往生弥陀净土者,是为往相回向。(二)已...求那跋陀罗(意译功德贤),中天竺人,本是婆罗门,因读《阿毗昙杂心论》有了体会,改信佛法。出家学小乘,后又深通大...(术语)得脱生死之苦也。法华经曰:得脱三界苦恼之患。遗教经曰:虽复出家犹未得脱。心地观经三曰:口称南无三世佛...(术语)六合释之一。谓二体聚集一处,就其中之强物而立名也。如所谓四念处,念处之体虽为慧,而其时相应而起之念心...乃苦行外道之一。彼等认为宿世罪福悉已既定,故主张于现世迅速受苦,求死后得安乐,因而从事苦行。[外道小乘涅槃论...(仪式)普同问讯之异名,合掌横竖如画十字,故名。见象器笺十。...(佛名)多摩罗跋,译曰性无垢贤。性无垢贤,栴檀香佛也。性无垢贤者。栴檀之形容词也。法华玄赞七曰:多是性义,阿...为佛弟子,常于昼夜,至心诵念,八大人觉: 第一觉悟: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;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;生灭变异,虚伪无主...维摩诘所说经(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)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,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,菩萨三万...(印光大师校印版本)...经常有人向我诉苦,说他们自己这一生好象是白活了!不但经常是在胡思乱想之中,体会不到活在当下的自在;更严重的是...问: 《观经》中佛告韦提希,欲往生彼国(西方极乐)者,当修三福。三福的内容很多,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?请法师慈...
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,又可称为诸天鬼神。自古列十六天像,各有所主,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。后增日神、月...过去无数劫前有一孔雀王,它拥有五百位孔雀妃子,经常伴随其前往各山林间游历。 一天,孔雀王见到了一只非常美丽、...
只看到别人的过失,不审察自己的过失,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。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,与你又何干?只要审察自己...
持戒就是修福!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,不利于众生的话不说,一切伤害别人的思想不想。清净三业多作对众生有益的事...
佛法传到中国来,唐、宋大兴的时期,多少文人、伟人在宗门下这个法门上得到了大的利益。到明朝时期就出现了一千七百...
原文: 不但此也,即绝无信愿,绝不修持,知有弥陀圣号,亦为不可思议善根。何以故?以由知故,遇境逢缘,便能提起...
七随眠
【佛学大辞典】
上篇:六随眠 | 下篇:十随眠 |
(一)四禅定中之第四禅,意谓真实之禅。(参阅“四禅”1843) (二)(1916~)江苏东台人。字妙悟,别号昌悟。六岁从...
五种恶病
伽蓝
消灾咒
耶输陀罗
二种迥向
求那跋陀罗(394—468)
得脱
邻近释
行苦行论师
十问讯
多摩罗跋栴檀香佛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大人觉经
【大藏经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阿弥陀经
圣严法师《找到生命的价值》
三福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

佛教的二十四诸天
孔雀王

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

贪嗔痴放不下,八苦离不开的

在这个禅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