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九举出十种食粥之利益,即:(一)资色,资益身躯,颜容丰盛。(二)增力,补益衰弱,增长气力。(三)益寿,补养元气,寿算增益。(四)安乐,清净柔软,食则安乐。(五)辞清,气无凝滞,辞辩清扬。(六)辩说,滋润喉舌,论议无碍。(七)消宿食,温暖脾胃,宿食消化。(八)除风,调和通利,风气消除。(九)除饥,适充口腹,饥馁顿除。(十)消渴,喉舌沾润,干渴随消。[大明三藏法数卷四十三] p517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即以饥饿遇王膳(膳)来譬喻小乘蒙佛之授记。法华经授记品(大九·二一上):“如从饥国来,忽遇大王膳,心犹怀疑惧...(杂名)寺之异名。本于梁武帝造寺多以姓为名。释氏要览上曰:今多称僧居为萧寺者,必因梁武造寺以姓为题也。李肇国...(仪式)拈者撮也。佛传法而付法衣时,弟子撮之下法语,谓之拈衣,此为弟子初出世,开堂时行之者。敕修清规受请人际...【四种着处及四邪行】 p0461 瑜伽九十一卷十八页云:复次若有苾刍,依四着处,当知彼行四种邪行。何等名为四种着处...(物名)摩此翻云月。按第四分云:佛在此国人间游行,彼国有一信乐陶师,佛一一指授,教令作钵。彼如教随作即成,特...(譬喻)以譬烦恼之厚重也。止观一曰:月隐重山,举扇类之。风息太虚,动树训之。同辅行曰:真常性月,隐烦恼山。烦...【扇搋迦等不许出家受戒】 p0948 瑜伽五十三卷八页云:问:何故不许扇搋迦、半择迦、出家,及受具足戒耶?答:...(杂语)大乘勿论。小乘如大众部化地部经部立现在之法有实体,过去未来之法无实体,故过去未来云者,已有当有之假名...(一)于四念住(身、受、心、法)之观法中,混合二种以上为对象而观者,称杂缘。杂缘复有二合观、三合观、四合观之不...巴利名 Thūpavajsa。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以外之著作。十三世纪锡兰比丘伐其沙拉(巴 Vācissara)着。主要叙述释迦...色界二禅以上,无寻的心所,亦无伺的心所。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。与大苾刍众俱,谓过数量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,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,皆得阿罗汉,具大神通。其名曰:尊者阿若憍陈如、尊者...
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:一种是众生的别业妄见,第二种是众生的同分妄见。这个别业妄见就是我们讲的所...第一日、大师开示云: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:闻说阿弥陀佛,执持名号,若一日、若二日、若三日、若四日、若五日、若六...
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,在天王殿后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、年逾花甲的老人,她左手拿着一把香,右手...
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,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。知苦识苦,欲摆脱苦难,发奋图强,天将大任于斯人也;一个民族处于苦难之...问: 作为一个年轻的佛弟子,如何权衡好念佛、学业、工作的关系?请问是否应该在没有往生前成就一番世间的事业,还...
一、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,皈依三宝,皈依后怎么去做?我们皈依三宝是为了了脱生死,皈依之后就正式进入佛门了。没皈...
在说梦之前,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:眼识,耳识,鼻识,舌识,身识,意识,末那识,阿赖耶识。 对八识...
问: 法师在讲解中提到无我,既然这个神识不是我,我们又何苦这么辛苦地想让神识往生到极乐世界呢? 宏海法师答: ...
粥有十利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粥 | 下篇:紫磨金 |
又作知浴、浴司。禅林西序六头首之一。禅院中司浴室之职务。凡遇开浴,于斋前挂开浴牌,并铺设浴室,点视柴火炭煤等...
王膳
萧寺
拈衣
四种着处及四邪行
苏摩国钵
重山
扇搋迦等不许出家受戒
三世假实
杂缘
塔史
无寻无伺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

生命从哪里而来
太虚大师《佛七开示录》

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,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

以今生之苦海,渡涅般之舟
年轻人如何权衡好念佛与学业、工作的关系

怎么样做好佛教徒

梦到底从哪里来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