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光大辞典

一字文殊

指结一发髻之文殊菩萨。又称一髻文殊。文殊菩萨于密教中,以其形态之差异,有如下种种区别:一字文殊、五字文殊、...

一字文殊法

密教修法中,以一字文殊菩萨为本尊,以 (?rhyij,齿[口*临])或 (trhyīj,体哩呬淫)一字为真...

一字布身德

谓密教诸字门中,“阿”之一字遍布于身之一切处。大日经卷三(大一八·二二上):“华台阿字门,焰鬘皆妙好;光晖...

一字成多

密教所立十六玄门之一。与“多字成一”相对称。密教于解释经文与字相时,以梵字之一字来成立一切字之义,称为一字...

一字佛顶真言与佛眼真言

佛应金刚密迹主菩萨之请,入大三摩地,而说一字佛顶轮王咒“娜莫(归命)缮曼陀勃驮喃(普遍诸觉者)勃琳[合*牛...

一字佛顶轮王经

梵名 Ekāksara-buddhosnīsa-cakra-rāja-sūtra。凡五卷。略称五佛顶经。唐...

一字咒

密家念诵真言时,以种子当作真言来念诵,或于种子之上加上“归命”一词而成之真言,称为一字咒。其种子为 (bh...

一字金轮

梵名 Ekāksara-usnīsacakra。即翳迦讫沙罗(一字)勃驮乌瑟尼沙(佛顶)斫讫罗(轮)。又...

一字破多

密教所立十六玄门之一。与“多字破一”相对称。密教解释经文与字相时,以梵字之一字来打破对一切字之迷执,称为一...

一字顶轮王经

凡五卷。又作一字经、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、菩提场经。唐代不空译。现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。本经在杂部密教中...

一字业

乃台密五业之一。系以“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”为主所修之行法。为日本天台宗僧圆珍所奏请设置者。 p40...

一字禅

唯以一字表现禅之宗旨者。又作一字关。乃云门文偃禅师之特殊宗风。碧岩录第八则(大四八·一四八中):“翠岩夏末...

一字释多

为密教所立十六玄门之一。与“多字释一”相对称。密教于解释经文与字相时,以梵字一字之义趣,来解释一切之义,称...

一字摄多

密教所立十六玄门之一。与“多字摄一”相对称。密教于解释经文与字相时,以梵字之一字来含摄一切之义理,称为一字...

一存一阙

指观无量寿经两种译本之一存一阙。据唐代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卷十二、卷十四等所记,一存者,乃刘宋元嘉(424~4...

一成

指一人成道,或指一事成就。 p46...

一成一切成

意谓若一事得以成就,则一切之事悉皆能成就。此乃就华严宗“事事无碍法界”之观点而言。系指成道者之境界。新华严...

一有多种

禅林用语。与“二无两般”相对称。“一”表绝对、一味平等之理;“多”表差别、多种之诸相。整句义为“平等即差别...

一百一十城

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起自福城,后次第南行,所走访善知识之城数,共计一百一十城。八十华严经卷七十八(大一○·四...

一百一十善知识

指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值一百一十城所遇之一百一十位善知识。但经文实际所记仅有五十四处,遇五十五知识。所说之一...

一百八

略称百八。为佛教常用之法数。通常为烦恼数之代称,如百八烦恼、百八结业、一百八喻。此外,又如百八尊功德、一百...

一百八名陀罗尼经

全一卷。乃说多罗法之杂密经。又称圣多罗一百八名经、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。宋代法天译。现收于大正藏第二...

一百八法明门

法明门者,乃为令众生破除昏暗,通达一切智慧。故护明菩萨(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)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时,...

一百八遍

指念佛之数。“一百八”原为烦恼之数,欲对治此烦恼,故念珠常贯一百零八颗,为一百八遍之念佛。百八晓钟亦同此义...

一百三十六地狱

地狱之数。欲界有根本八大地狱,每一大狱各皆有十六小地狱,计一百二十八,加根本之八大地狱,大小总成一百三十六...

一百五十赞佛颂

梵名 ?ata-pacā?atakastotra。全一卷。摩咥里利制吒造,唐代义净译。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...

一百单五

指寒食之日。为丛林行事之一。寒食系冬至后之第一○五天,至此日时,须食用生冷不煮之物。大应录卷上(大八○·一...

一百义门

指一百种义。乃善导大师于解释观无量寿经之九品时,所设立之一百种义门。散善义之首,于上辈观之文前,将每一品分...

一百应当学法

应当学,梵语 ?iksā-karanīya,巴利语 sikkhā-karanīya。乃应当守持戒法之义。又...

一色

梵语 eka-rūpa。(一)指一物质之形象或现象。 (二)乃极其微细之意。往生要集卷中(大八四·五六上)...

一色一香无非中道

谓中道实相之理,遍布于一色一香等一切微细之物中。意即一色一香虽为微细之物,亦含有中道实相之本体。天台宗以空...

一色无辨处

禅林用语。指不能以相对思虑分别之绝对境界。曹山录(大四七·五三三下):“尊贵堕者,法身法性是尊贵边事,亦须...

一色边

“一色”乃纯一、绝对之意。禅林中每以之形容超越差别与相对观念之平等世界(弃一切污秽),与清净之境界。碧岩录...

一行

(一)专注于一事之谓;特指念佛修行。善导观经疏卷一(大三七·二四九下):“成佛之法,要须万行圆备方乃克成,...

一行一切行

谓一行之中具足一切行,故又称圆行。华严、天台诸宗所立之妙行皆属之。华严经探玄记卷一(大三五·一○八下):“...

一行三昧

梵语 ekavyūha-samādhi。指心专于一行而修习之正定。又作一三昧、真如三昧、一相三昧、一相庄严...

一行居集

凡八卷。清代彭绍升着。本书择言尔雅,不涉及语录陋习,字字皆由性海中流出,颇能阐发净土之精义。书中附有儒门公...

一位一切位

指上根之人,证得一位,即同时具圆一切位之功德。华严经探玄记卷一(大三五·一一五下):“圆教者,明一位即一切...

一佛一切佛

指一佛等同一切佛。由于佛佛平等故,一佛即一切佛;又一佛即可总括一切佛,故一佛即具一切佛之义。如大宝积经卷一...

一佛世界

梵语 eka-buddha-ksetra。指一佛教化众生之范围。又作一佛土、一佛刹、一佛国土。后世将此范围...

一佛出世二佛涅槃

出世,离开人间;涅槃,已达超越生死,完全觉悟之境界,乃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。佛典中并无“一佛出世,二佛涅槃”...

一佛多佛

大乘主张一时有多佛出现。小乘则有二种说法:俱舍论卷十二载,萨婆多师以无边世界中,唯有一佛出世,无二佛同时出...

一佛净土

指一佛所住之清净国土,或指某一佛之净土。但后世则专指阿弥陀佛之净土。净土十疑论(大四七·七八中):“阎浮提...

一劫

(一)即一长时。劫为劫簸(梵 kalpa)之略称,乃分别时节之意。大智度论卷三十八以时间之最小单位称为念,...

一即一切一切即一

又作一即十十即一、一即多多即一。谓一与一切,其体用相融而不二。即谓一与多可以等同,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中现象间...

一即十

一,表示唯一、单一、个体;十,指多数或满数、整体。一即多,乃一多相即之意。此为华严宗所立。若以一为本数,离...

一即六

谓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根之中,若有一根返回真性,则其余五根亦皆得解脱。楞严经卷六(大一九·一三一上)...

一坑埋却

禅林用语。乃彻底剥夺学人知见之谓。将一切言语、论断埋于一坑,从此便绝是非之论,不为其惑乱。碧岩录第三十三则...

一坐食

梵语 ekāsanika。乃十二头陀行之一。又作一食法。即每日唯作一食,且一坐而进食,起后不再食。盖一日数...

一形

指一人形骸存续之期间。又作一生、一期、一世。安乐集卷上(大四七·一○下):“云何众生一形已来?或百年,或十...

一秃乘

斥责佛法之徒取空而缺法门。乃不具功德之谓。摩诃止观卷七下(大四六·一○○中):“今人祇谓舍恶取空是大乘,此...

一肘

肘,梵语 hasta,乃印度古代度量长度之单位。据俱舍论卷十二载,七麦为指节,三节为一指,横布二十四指为肘...

一角仙人

一角仙,梵名 Eka?rvga。为印度古代神话中之仙人名,亦为佛本生事迹中之名。又作独角仙人。谓于过去久远...

一言

一言者,谓圭峰宗密禅师读圆觉经未终其卷,于一言下豁然开悟,乃知自心即是佛心,定当作佛,故疏序(大三九·五二...

一言驷马

禅宗公案名。有僧问慈明:“如何是本来面目?”慈明答:“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”表示一有语言文字,则去本来面目...

一言声

即梵语文法上,表示名词、代名词、形容词、数词等单数所用之词。(参阅“三言声”555) p47...

一身

身者,法身之意。盖十方诸佛无明之惑净尽,法性之体全彰,无有自他色相之异,故称一身。如华严经所载,一切诸佛身...

一杈

杈,谓如钢叉般之树枝。又作树杈、一叉。在五台山秘魔岩潜修之秘魔和尚,平生接引学人,每用一根木杈压在参问者之...

一来向

梵语 sakrdāgāmi-pratipannaka。又作斯陀含向。乃声闻四向四果之一。斯陀含果又称一来果...

一味

梵语 eka-rasa,或 vimukty-eka-rasatā。指所有一切事(诸现象)理(本质)均平等无...

一味禅

乃纯一无杂之最上乘禅。亦即顿悟禅。禅宗正脉卷二(卍续一四六·二七下):“僧辞,师问:‘甚么处去?’曰:‘诸...

一味蕴

梵语 eka-rasa-skandha。指无始以来,一味延续之细微意识;乃形成轮回之主体。此系小乘经量部所...

一宗

(一)一宗旨之意。盖诸大乘经所说虽各有不同,然皆同归于一理,以一宗旨为依归。 (二)指一门、一族。禅苑清规...

一宗构

日本佛教用语。日本江户时代,为惩罚僧侣,而将之逐出其所属之宗门者,即称一宗构。若逐出某宗内所属之一派,则称...

一往再往

指一再地探求义理。一往,即一次往求,仅就文字表面作浅显之解释,而止于浅近之文字相;再往,则进而发挥其深意,...

一性

指正因佛性。谓一切众生皆具此性,但背觉合尘,常为烦恼之所覆障。若顺性而修,则能超脱生死,悟入涅槃,与佛所证...

一念一时遍至佛会利益群生庄严

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之一。此乃天亲净土论中所立,系菩萨四种正修行功德庄严成就之一。净土论(大二六·二三一上...

一念三千

一念亦称一心,指心念活动之最短时刻;三千表示世间与出世间一切善恶、性相等人、物差别之总和。一念三千即谓,于...

一念不生

指不起任何心念之境界。此超越念虑之境界即为佛境。华严经疏卷二(大三五·五一二中):“顿教者,但一念不生,即...

一念不生全体现

谓一念不生时,则大道之全体自然显现。众生本具佛性,但以妄想、沉迷故,不能显现本有佛性;如妄心不生,则本有面...

一念相应

有四义,即:(一)谓一念之心与空理相应。(二)谓五地以上之菩萨,一念之间,真谛与俗谛二智并起;以此二谛无差...

一念相应慧

指与现前一刹那之念相应之定慧,或与真理契合之谓。达此境界,则物亡境灭,了了彻达其灵知之本性。大般若波罗蜜多...

一念净信

指一念之清净信心。金刚经(大八·七四九中):“闻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净信者。”意即信般若波罗蜜能出生一切诸佛...

一念发起

由发菩提心而生起归依佛、法、僧之一念,以趋向菩提。 p51...

一念业成

指行者之信心与佛智之一念相应冥会时,即能往生弥陀净土。此乃日僧幸西所立之一念义。(参阅“一念义多念义”51...

一念灭罪

乃“多念灭罪”之对称。谓由信心之一念,或由一声至诚之称名,即能消灭烦恼罪障。 p51...

一念万年

指一念即万年,万年即一念。乃表示舍离长短等相对概念之绝对语句。义同“一即一切”。谓在一念心中收摄万年之岁月...

一念随喜

谓听闻佛法之时,生起信仰、欢喜之一念。或谓一心尊仰佛陀而皈依之。[法华经法师品] p51...

一性五性异

乃法性宗、法相宗二宗宗义差异之一。法相宗以五性各别(有不成佛之众生)为了义,而以一性皆成(一切众生皆具正因...

一放一收

禅林中,师家接化弟子时,为适应其根机所运用自在、善巧之方法。与“时放时捉”同义。碧岩录第九十九则(大四八·...

一枝花

即禅宗所称之金波罗华。昔时,梵天王捧金色波罗华请世尊说法,世尊登座后,拈一枝花示大众,众皆默然,唯迦叶解佛...

一法

(一)意谓一事、一物,乃对万法而言。此“法”表存在、事物之意,并非“法则”之义。 (二)指唯一无二之绝对法...

一法中道

指于一法上论非有非空之中道妙理,乃法相宗所立中道之一义。与“三性对望中道”对称。法相宗以遍计所执性为妄情,...

一法句

指表达真理之章句。一法,表彻悟法身之意;句,表能诠之章句。显此一法之句,称为一法句。盖佛菩萨因其愿力,普现...

一法印

指大乘教所示诸法实相义理之信印。又作实相印、一实相印。与小乘教之三法印相对称。法印乃教法之信印。大乘教以说...

一法身

一,即平等无二之义。谓诸佛所证之法身,如同遍满法界之理体,同一而无差别。旧华严经卷五(大九·四二九中):“...

一法界

指唯一无二,绝对平等之真如理体;亦即天台宗所称之诸法实相,华严宗所说之一真法界,大乘起信论所说之真如门。又...

一法界心

意指超越对立,远离差别的究极之心。二教论卷上(大七七·三七五下):“一法界心,非百非,背千是。” p53...

一物不将来

禅宗公案名。指不持任何物来;亦即赤裸裸的本来面目。从容录第五十七则(大四八·二六三上):“严阳尊者问赵州:...

一物长年

禅林用语。一物,指灵妙之心性,禅宗又称之为主人翁。长年,指漫长岁月。谓此灵妙心性乃佛佛祖祖单传而来,亦传于...

一盲引众盲

谓邪解之师误导从学之人。或喻一人、一事之误,波及于其他。无门关之竿头进步颂(大四八·二九八下):“瞎却顶门...

一知半解

原指不完全了知,后转用为知识浅薄之意。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八(大四七·八八七中):“世间文章技艺尚要悟门,...

一空

乃万法皆归一空之意。“一”虽为数字,然在此表示超越对立之数,为绝对唯一之状态。空,意为本性空寂。三藏法数卷...

一空一切空

于天台宗所立“空、假、中”三观中,空并非只作空义解,同时亦兼含假中二义,以表示空之真义,故称一空一切空。摩...

一花五叶

指禅宗。又作一华五叶、一华开五叶。禅宗自六祖慧能以后,衍成曹洞、临济、云门、沩仰、法眼五派,故称为一花五叶...

一门

一谓一理,即是所通;门谓正教,即是能通。盖譬佛所说一乘之教,则能通于实相之理。[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] p...

一门普门

一门,指一德一智之法门;普门,指含摄总德全智之法门。显教是以实相中道圆通之法为普门。密教则以大日如来为普门...

一雨

譬喻佛法如一雨之普润众生。佛说一乘法诠示一实相之理,无二三之别,犹如雨水之下降,草木得蒙滋润。虽然雨是一,...

一手抬一手捺

禅林用语。谓一方面扶持之,一方面又压抑之;乃形容禅师指导修行僧时自由无碍之机法。从容录第二十二则(大四八·...

一刹那

梵语 ksana。指极短之时间。即现今二十四小时中之六百四十八万分之一,相当于七十五分之一秒。据仁王护国般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