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中道实相之理,遍布于一色一香等一切微细之物中。意即一色一香虽为微细之物,亦含有中道实相之本体。天台宗以空、假、中等三观去观照一切诸法后,所显现之悟境,即此境界。[摩诃止观卷一上圆顿章] p43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梵名 Bāhu?rutīya。意译为多闻部。小乘佛教二十部之一。佛陀灭度后,佛教分裂为上座、大众二部,后逐渐更分为四部...(譬喻)结者系缚之义,烦恼之异名。结惑溺人,故譬以河。大集经三十二曰:众生闇行没结河。...悉昙宇 (u)。又作乌、污、优、屋。悉昙十二韵之一,五十字门之一。金刚顶经释字母品谓,坞字门,表一切法譬喻不可...【七慢】 p0050 集论四卷十页云:慢者:卽七慢。谓慢、过慢、慢过慢、我慢、增上慢、下劣慢、邪慢。慢者:谓于...密教金刚界大日如来及一字金轮佛顶所结之印相。用以标示理智冥合以成觉胜之深旨。即为独一法身之印,表示诸佛之执持...小乘的分派共有二十,即上座部、大众部、一说部、说出世部、鸡胤部、多闻部、说假部、制多山部、西山住部、北山住部...【现见所得相】 p0955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一页云:现见所得相者:谓一切行、皆无常性,一切行、皆是苦性,一切法、皆...【顺后次受业】 p1109 俱舍论十五卷十五页云:顺后次受者:谓此生造,从第三生后次第熟。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四...(一)出世间之略称。即超越世俗、出离世尘之意。又作出尘。(参阅“出世间”1554) p1553 (二)指诸佛出现于世间成佛...(术语)一,发心离俗。谓出家之人,发勇猛心,脱离凡俗,习佛菩提,而能怀佩妙道,为世福田。是为初净德也。二,毁...(术语)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,第二十三之愿名。经曰:设我得佛,国中菩萨,承佛神力,供养诸佛,一食之顷,不能遍至...夫满教难思,窥一尘而顿现;圆宗叵测,覩纤毫以齐彰。然用就体分,非无差别之势;事依理显,自有一际之形。其犹病起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,道之所生万殊,名盖众名之假,生非有生之实。然则修促共尽,小大同期,而金字丝编、缃...
佛经上告诉我们,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意思就是说,修行的人、学佛的人、修善法的人,不要放弃任何细小...
无常的意思就是说,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,而这变化从经文上来看,是刹那刹那念念之间的变化。 譬如你说我现在怎...佛说六道轮回,很多人曾经告诉我说:地狱看不到,饿鬼没见过,天神太幻觉,修罗无所知,畜生本来有,人死如灯灭。 ...
我们看一个人,他今生的果,就要推出他往世的因,这是一种判断、思惟的一种方法,由果推因。所以一个感得大的、这些...
宋代有个荆王夫人也是站着走的,有人神游极乐世界,还看到极乐世界有她一朵很大的莲华。这些盛况现前,使在场的众生...一、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,但均以五戒为基础。五戒就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...
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,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,因为燃一香炷就能够一时酬毕呢? 蕅益大师说,从因缘上来观察,你为什...
有这样一句歌词:朋友多了路好走。于是,我们便急着把每一个刚刚结识的新面孔呼之为朋友,将其拉入自己的关系圈。 ...
一色一香无非中道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色 | 下篇:一色无辨处 |
位于四川重庆缙云山。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(423),初名相思寺,明代始改称缙云寺。建筑规模极大,华丽庄严,历代...
婆收娄多柯
结河
坞
七慢
智拳印
二十部
现见所得相
顺后次受业
出世
福田净德
供养诸佛愿
【大藏经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正法念处经

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

诸行无常诸法无我
素全法师:六道就在身边

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

为临终的病人指一条路
学佛学什么

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