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主张一时有多佛出现。小乘则有二种说法:俱舍论卷十二载,萨婆多师以无边世界中,唯有一佛出世,无二佛同时出世者;余师则以为一三千大千世界虽无二佛同时出世,然其他三千大千世界亦有佛之出世,故亦谓之多佛。大智度论卷九以前一说法为不了义,后一说法为了义。 p4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蕴】 p1452 瑜伽二十七卷十五页云:前受想行蕴、及此识蕴、皆有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等差别;如前广说。是名为蕴。 二...【无热恼池】 p1061 俱舍论十一卷五页云:雪北香南,有大池水,名无热恼。出四大河;一、殑如河。二、信度河。三、...【法思胜解忍】 p0763 瑜伽四十二卷十一页云:云何菩萨法思胜解忍?谓诸菩萨、于一切法,能正思择。由善观察胜...【时之分齐】 p0916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六卷一页云:问:彼剎那量、云何可知?有作是言:施设论说:如中年女、...戒本疏·解今题目:“五百部,智论云,佛灭度后,五百异部闻毕竟空,如刀伤心等。”行宗记释云:“五百部,智论但有...授受戒法之后,受者体中,得到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,谓之戒体,此戒体虽属色法,但外表无相,故又名无表色。...【殷重作意】 p0945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:殷重作意者:谓不慢缓加行方便。...禅林用语。身,指色身、身体;心,指心灵、精神。即肉体与精神为一体不二者,乃一体之两面,身即心之身,心即身之心...(经名)佛说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,一卷,宋施护译。大日如来,安住一切如来自性中,说四念处乃至十八不...二土之一,三土之一,四土之一。又作应化土。即佛应众生之机感所示现之佛土。为应身佛所居住之处,故亦称应身土。依...善导,是唐代大弘净土教的一位高僧,后世尊他为莲社第二祖。他俗姓朱,临淄(今山东临淄县)人(一作泗州人)。幼年从密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佛说弥勒下生经...在家菩萨戒本(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) 香赞 炉香乍热。法界蒙薰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...
佛陀未成道之前(人称为悉达多太子)曾想过:为什么人拥有权力后,就想要征服别人;而力量薄弱的人,就要遭受被征服...久远劫前,当时住世之佛亦名释迦牟尼,于世间弘扬佛法,教化百姓。佛陀入灭后,有位王子名为金幢,傲慢自大,不信佛...
整个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: 第一个,如果你有志于临终的正念,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因缘慢慢地放下。因为,你越攀缘...
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。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,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。佛戒虽有万行,亦是以孝为宗。 在佛教里...
舍利弗,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。 这是最后一段结示。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,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,这个你要深...
【文】世人食肉,咸谓理所应然,乃恣意杀生,广积冤业,相习成俗,不自觉知。昔人有言,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者是也。...
嗔有发怒、生气之意,是一种对自己不喜欢、不如己意的事物所产生的排斥及恼恨心理。《大乘五蕴论》中论说:云何为嗔...
缘起作用不空、不错乱,每种供养都会得相应果报。比如,供欢喜,得大喜悦;供音乐,得微妙音;供舞蹈,得无碍神通;...
一佛多佛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| 下篇:一佛净土 |
(术语)Saṁghārāma,又作僧伽罗磨。略曰僧伽蓝,伽蓝等。译曰众园。僧众所住之园林也。玄应音义一曰:僧伽蓝,...
蕴
无热恼池
法思胜解忍
时之分齐
五百部
戒体
殷重作意
身心一如
金刚场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中一分
应土
善导(613—681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弥勒下生经
【大藏经】在家菩萨戒本

以善念去降伏心魔
念佛功德

唯识的思想有三个重点

真正地孝顺父母,一定要让他们归信三宝

极乐世界的果地功德,就在念佛的时候念念成就

世人食肉,咸谓理所应然?

嗔心会造恶业招致苦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