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不起任何心念之境界。此超越念虑之境界即为佛境。华严经疏卷二(大三五·五一二中):“顿教者,但一念不生,即名为佛;不依地位渐次而说,故立为顿。”又释氏稽古略卷三(大四九·八三三中):“若一念不生,则前后际断,照体独立,物我皆如。” p50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谓天台之教判藏通别圆也。自教化之内容而分,故有化法之名。...(经名)一卷,西晋竺法护译。佛为目连说离睡之法,即中阿含经之长老上尊睡眠经也。...【应招延】 p1399 瑜伽八十四卷二页云:应招延者:约舍世财,欲求果报,是故招延。...【业杂染差别】 p1220 瑜伽五十九卷十一页云:业杂染决择、我今当说。如先所说业杂染义,当知此业、亦由五相建立差...指五浊与十恶。五浊,指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;盖住劫中人寿减至二万岁以后,即产生此五种浑浊不净之法...梵语 gandha-kutī,巴利语同。音译作健陀俱知。又作香室、香殿、香台、净香房、香积殿、香库院、清净香台。系指佛...【名色有二种业】 p0589 杂集论四卷十页云:名色有二种业。一、摄诸有情自体,二、与六处作缘。摄有情自体者:...(术语)观一切众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,而起拔苦与乐之心,谓之同体之慈悲。起信论曰:一切诸佛菩萨,皆愿度脱一切...梵名 Vijaptimātratāsiddhi-?āstra。凡十卷。护法等造,唐代玄奘译。又称唯识论、净唯识论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...指悉昙字中之 (a,阿)字。阿字为一切真言之根本中心,由此字可流出一切如来所说之真言;又一切如来之内证皆归于阿...(术语)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,佛应之而来,谓之感应。感属于众生,应属于佛。玄义六上曰:经中机语缘语,并是感之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,与八千大比丘众、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。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:「一切众生心想异故,造...根据《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》(印光法师鉴定)整理并注音。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。特此说明。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
禅宗唯明自性, 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。净土法门, 三根普被。未成佛前, 皆当修习。我辈既不能断惑证真, 仗自力了...
为什么会有痛苦?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! 世间上我讲实在话,没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,是我们自己一种愚痴的心,给自...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。(三称) 好,心情放轻松,我们今天来作一个专题演讲,【谈初发心】。那么我们都是修学...
注重躬行,检点身心 少年学佛,必须要敦伦尽分(即实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),闲邪存诚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深信...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钟,早上先敲钟后敲鼓,晚上先敲鼓才敲钟,有称为「晨钟暮鼓」。「钟」用于召集大众,晨钟声响,...
作为肉类的替代品,仿荤实物似乎是素食餐厅的必备。仿荤味道很好,也不真是肉,为什么要拒绝呢?今天我们从常见的五...前日去参加一个婚礼(天主教仪式),神父在弥撒当中, 用一张一百元纸钞作了个比喻,我自己听了,想跟大家分享一下。...民间弘法是目前佛教界的当务之急,文革法难之后,佛法在大陆几乎消失殆尽,民众仅仅是从电影、小说中了解一些佛教的...
一念不生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念三千 | 下篇:一念不生全体现 |
(1873~1965)安徽歙县人,俗姓余。字显亲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,投南京三圣庵出家。越四年,受戒于浙江天童寺,...
化法四教
离睡经
应招延
业杂染差别
浊恶
香房
名色有二种业
同体慈悲
成唯识论
真言心
感应
【大藏经】佛说十善业道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暮时课诵--单日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
未成佛前,皆当修习净土法门

我们自己让自己痛苦
慧律法师《谈初发心》

少年学佛之本
衍慈法师:敲钟与烧头炷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