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光大辞典

二种妄语报

由前世妄语,今生所得之二种报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之记载,即:(一)多被诽谤,指因前世不务诚实,妄语无信,故感...

二种如如

指如如智、如如境。据佛性论卷二载:(一)如如智,指真如妙智,本来清净,既不为无明所覆,亦不为烦恼所染,照了...

二种如来

指出缠如来与在缠如来。(一)出缠如来,系一切诸佛在出障圆明位之称。(二)在缠如来,则是在一切有情缠垢中之称...

二种字

即根本字与增加字。字者,梵有二音,一言阿刹罗,是为根本字;一言哩比鞞,为增加字。[大日经疏卷十七] p22...

二种存济

指有罪存济、无罪存济。存,存活;济,救济,谓以饮食存济其生。据阿毗达磨论卷二载:(一)有人矫妄诡诈而求饮食...

二种有

实物有与施设有。据阿毗昙毗婆沙论卷六载:(一)实物有,指五蕴(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)等法成身,即是...

二种死

即命尽死与外缘死二者。(一)命尽死,谓全其天命而死者。又分为三,即命尽非是福尽、福尽非是命尽、福命俱尽等。...

二种自在

指观境自在、作用自在。据华严经疏卷六载:(一)观境自在,指菩萨以正智慧,照了真如之境及能通达一切诸法,圆融...

二种色

(一)内色与外色。据宗镜录卷五十八载:(一)内色,即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等六识;又眼、耳、鼻...

二种色身

谓诸佛如来之实色身、化色身二者,亦即报身与应身。(一)实色身,乃诸佛如来因中修无量之德,至于果感无量之相好...

二种佛土

谓真土、应土等二种佛所住之国土。(一)真土,亦称真佛土,为真佛之住处。(二)应土,又称方便化身土,为应身佛...

二种佛境

即证境与化境。前者谓诸佛所证之境界,如真如法性之理;后者谓诸佛所化之境界,如十方国土者。 p225...

二种利行

指自利行、利他行二种。菩萨所修之行,依其别相,有自、他二利:(一)六度、菩提分法等,为自利行。(二)四摄、...

二种序

经典之序,有通序、别序二种。(一)如是我闻等六成就,诸经通有,故称通序,又作证信序。(二)说本经特殊之缘起...

二种忍辱

即众生忍辱与非众生忍辱二者。前者乃忍受杀伤骂詈等众生之迫害;后者为忍受风雨寒热等非情法之迫害。[大智度论卷...

二种戒

(一)止持戒与作持戒。(一)制止身口之恶,不杀不盗之戒法,称为止持戒。(二)积极奉行作善者,称为作持戒。[...

二种见

即想见与正受见。(一)修观察行,尚存觉知之所见,称之想见,亦称思惟见。(二)以犹有觉知故,虽见净境,多不明...

二种身土

身,即能依之色身;土,即所依之国土。据佛地经论卷一载,二种身土即:(一)自受用身土,指自己修因之所感,称性...

二种身行施

指生身行施、法身行施。据大智度论卷十二载,菩萨以二种身行布施,即:(一)生身行施,指菩萨以父母所生之身,能...

二种邪见

即破世间乐邪见与破涅槃道邪见。(一)乃无视因果之理,离善为恶之邪见。以言无罪无福,无如来等贤圣,起此邪见,...

二种邪见报

由前世邪见感得今生之二种报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二种邪见报即:(一)生邪见家,指因前世邪僻覆心,起诸妄见,...

二种供养

供养佛菩萨之二种方法。(一)事供养与理供养,即以香花、灯明、饮食等物质供养,为事供养。以信心等之精神供养,...

二种两舌报

因前世两舌,向此说彼,向彼说此,斗构是非,离间和合,致令乖分,故今生感此二种报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二种两...

二种受具戒法

戒,乃万善之根本。据大宝积经卷一○四载,能受正戒者,增长一切善法,反之,则著于邪见,堕于外道,故戒有二种不...

二种性

即指本性住种性及习所成种性二种。种性为梵语 gotra 之译。又作种姓。系唯识系及如来藏系典籍所用之术语。...

二种法身

于佛、菩萨之法身所立之理法身、智法身二种;在诸经论中,其种类及名称有下列数种: (一)据华严经疏卷十、金光...

二种法性

出自地持经卷一。法即轨则之义;性即不改之义。一切法性无有变易,皆可依轨则而修,故称法性。可分为二种:(一)...

二种法施

指世间法施、出世间法施。据般若经卷二十四载:(一)世间法施,指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五神通(足不履地、知人...

二种舍利

(一)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。如多宝佛之舍利属前者,释迦佛之舍利属后者。[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、菩萨处胎经卷三...

二种非器

指二种不能听闻华严经之根器。据华严经疏卷三载,佛说华严经时,有二种非其根器:(一)二乘非器,指一切声闻、缘...

二种信

此二种信有三,即:(一)信解与深信。(一)信解,又作解信,梵语 adhimukti,音译阿毗目底。即明见是...

二种信心

谓对法华经起信之二种信心。(一)就佛立信,以法华经为久远实成之圆佛所说,故信之。(二)就经立信,以无量寿经...

二种却魔法

谓坐禅之人,正定未发,多有魔事,心生惊怖,破坏善根,若能端心正念,则魔自灭谢,故有二种却魔之法。据修习止观...

二种甚深

谓证甚深与阿含甚深。(一)证甚深者,指诸佛之智慧甚深无量。(二)阿含甚深者,指其智慧门甚深无量。亦即前者为...

二种迥向

乃净土门所立。(一)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。(一)以己之功德,回施一切众生,愿同往生弥陀净土者,是为往相回向。...

二种修行

指真实修行、不实修行。据涅槃经卷二载,依佛所说,能知涅槃、佛性等相而修诸行,称为真实修行;反之,不知涅槃、...

二种差别

因明用语。指有法差别和法差别。所谓差别系指言陈与意许不完全一致。差别发生于前陈(主词)者,称有法差别;发生...

二种根本

指无始生死根本、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。据楞严经卷一载:(一)无始生死根本,谓众生经无穷劫,流转生死,求其初...

二种涅槃

即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。又称有余依与无余依。依者,有漏之依身。烦恼永尽,已断生死之因,然犹余有漏依身而色心相...

二种病

(一)身病与心病。(一)身体四大不调所生之病苦,称为身病。(二)失心之平和,或欢喜太过,或忧愁太甚,或依恐...

二种破戒人

指因缘不具足破戒、因缘具足破戒。据大智度论卷九十一载:(一)贫穷之人,衣食之缘不能具足,因而心生偷盗,即破...

二种破着

据大智度论卷四十三载,即:(一)破欲着,指人于好色多起贪欲,若观色为无常、不净等,则不生贪着之心,而得解脱...

二种神力

(一)令远处见闻神力与令各各见佛神力。(一)谓佛在一处说法,能使他方异土之众生皆得见闻之神力。(二)谓能使...

二种般若庄严

般若,意译作智慧。智慧能严饰法身,故称般若庄严。据大智度论卷八载,般若庄严分为二种,即:(一)已庄严,指人...

二种退

指究竟退、不究竟退。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,修行人退其道心有二种分别:(一)信根浅薄,始则勤修,后由他缘障碍,...

二种健儿

谓自不作恶,及既作恶而能忏悔,更不复作,此二种乃有力量之人。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九载:(一)自不作恶,指此健儿...

二种偷盗报

由前世偷盗,今生所得之二种报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二种偷盗报即:(一)贫穷,指因前世盗取他人财物,令彼空乏...

二种寂静

即身寂静与心寂静。寂静者,谓离烦恼,绝苦患,亦即涅槃之理。(一)舍家弃欲,息众缘务,避喧闹之世而闲居静处,...

二种常住

(一)百岁至劫灭称为常。诸菩萨若住百岁千万亿岁,若一劫乃至八万劫后入灭,称为常。又称非真常;此“常”乃久远...

二种授记

即无余记与有余记二者。(一)佛现前授记某甲众生,于某劫中作佛,号某如来,如是有国土眷属等,称为无余记。(二...

二种杀生报

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二种杀生报即:(一)短命,指因前世伤害物命,令其不得以尽天年,故感今生自身亦短命。(二...

二种清净

(一)自性清净与离垢清净。(一)众生真如之心体,本来清净无染碍,称为自性清净。(二)此自性清净之心体,远离...

二种淫报

指妇不贞洁、得不顺意眷属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由前世所作邪淫,今生所得之报有二种,即:(一)妇不贞洁,指因...

二种毕竟

指庄严毕竟、究竟毕竟。据大涅槃经卷二十七载,即:(一)庄严毕竟,毕竟,为决定之义。谓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正性;...

二种众生

指习爱众生、习见众生。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:(一)习爱众生,习,指数习;爱,指贪爱、爱乐。谓诸众生,于世间...

二种贪报

即多欲与无厌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二种贪报即:(一)多欲,指由前世纵恣贪欲,心无止息,故感今生业习不忘,倍...

二种通相

指宗通相、说通相。据楞伽经卷三载:(一)宗通相,宗,即心、要;通,即融通无碍;相,即自心所得胜进之相。指依...

二种偈

谓通偈、别偈二者。(一)通偈者,即首卢偈。不论经之长行与偈颂,但令三十二字满即称为偈。(二)别偈者,谓四言...

二种胜

因胜与果胜。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,菩萨初发心坚固有二事,发心成道所摄善法,出胜一切所摄众善,即:(一)因胜,...

二种胜行

指福胜行与智胜行。菩萨所修之福、智二行,就通相而言,一切皆福行,一切皆智行;就别相而言,如六度中之前五度属...

二种恶事

据大智度论卷二十三载,即:(一)众生恶事,指诸众生贪欲、瞋恚、愚痴,不依父母师长之教诲,造种种恶。(二)土...

二种恶骂报

由前世口多恶骂,所得今生之二种报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二种恶骂报即:(一)常闻恶音,指因前世口无禁忌,发言...

二种无心约教

约,要约、依约之义。谓如来之教,本离心缘言说之相,若众生依教而修,舍离妄着之心,安住真实之理,自然成就圣道...

二种无量

指实无量、不知为无量。据大智度论卷二十载,二种无量即:(一)涅槃佛性之理,譬如虚空,实无限量,一切菩萨皆不...

二种无义语报

由前世语言无义,今生所得之二种果报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二种无义语报即:(一)人不信受,指因前世语言无义,...

二种无漏因果

即无漏因与无漏果。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二载,即:(一)无漏因,指二乘之人,由修戒、定、慧之因,能断三界生死...

二种无碍

据华严经疏卷五十二载,菩萨有二种无碍,即:(一)智慧于境无碍,境,即法界之理。指菩萨以平等智,证于法界之理...

二种结界

即自然界与作法界二种作法所限定之区域。(一)谓自然所限结界之区域者,大至阎浮一洲,小如一洲、一岛等。(二)...

二种善机

能修善根之根机有定、散二种。(一)定机,谓能修止息妄念等定善之根机。(二)散机,谓能修三福等散善之根机。[...

二种菩提心

谓缘事与缘理二种求真道之心。(一)缘事菩提心,以四弘誓愿为体。(1)众生无边誓愿度,此乃应身菩提之因,是为...

二种菩萨

指成就大力菩萨、新发意菩萨。据大智度论卷九十二载,(一)成就大力菩萨,此菩萨为济度众生,随所应度,随处受用...

二种菩萨身

乃指生死肉身与法性生身。(一)生死肉身,三贤位之菩萨未证法性,乃为惑业受三界生死分段身之菩萨。(二)法性生...

二种超越三昧

指超入三昧(定)与超出三昧。盖散心之人的禅定深浅次第为四禅、四无色、灭尽定,出入禅定时皆须顺此次第。即其必...

二种爱

谓有染污与无染污之二种爱。(一)有染污,即贪爱,指贪染五欲之境而不能离者,如爱妻子等。贪与爱,异名而同体。...

二种爱语

指随意爱语、随所爱法为说。据大智度论卷六十六载,菩萨为众生说法,有二种爱语,即:(一)菩萨为怜悯众生,故随...

二种灭

指暂时灭、究竟灭。据显扬圣教论卷八载,如来有二种灭:(一)暂时灭,指如来出世,逗机设教,化导众生,大小乘人...

二种资粮

即福德、智德二者。以此二德为资益己身之粮,得证佛果,故称资粮。(一)福德资粮者,谓布施、持戒等之善根功德,...

二种僧

(一)声闻僧与菩萨僧。(一)声闻僧乃以出家沙门形像,修小乘三学者。(二)菩萨僧则指以在家带发之形像,修大乘...

二种僧物

(一)现前僧物与四方僧物。此依施者之意志而区别。(一)属于一结界中,现在众僧之诸物,为现前僧物,即现前僧个...

二种寿命

谓众生之二种命,一者命根,二者智慧命。大智度论卷七十八(大二五·六一○中):“众生有二种命,(中略)是人得...

二种精进

即身精进与心精进。精进者,谓心练于法而不懈怠。如法致财而用于布施等,为身精进;断悭贪等恶心,使不得入者,为...

二种精进心

谓行人熏修忏法,即当克取限期,破诸惑障,如修法华三昧,以三七日(即二十一日)为期,于中礼佛忏悔、行道诵经,...

二种语

指世语、出世语。据北本涅槃经卷十四载,如来为二乘人与菩萨之说法不同,其中,为诸声闻、缘觉宣说世间有为之法,...

二种说法

如来为菩萨及诸众生说法,有细、粗之别。宝性论卷四载,(一)细,如来为诸菩萨演说甚深微妙之法,以依第一义谛(...

二种远离

即身远离与心远离。修行佛道之际,为使身器清净,故须远离身心二种之恶。如对外界断绝恶友之交游者,为身远离;于...

二种广利

指利今、利后。华严经疏卷一谓:(一)佛陀在世时,当机之众,闻法悟道,获得大利益,此称利今。(二)佛陀示寂之...

二种数

指数量数、色心有为数。据华严经疏卷五载:(一)数量数,即一、多之数量。谓由一、多之数,而能安立一切诸法。(...

二种瞋报

由前世多瞋,所得今生之二种报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,二种瞋报即:(一)常为他人求其长短,指因前世不能容物,稍...

二种羯磨

(一)依四分律忏六聚法篇,羯磨分为二种,即:(一)治罪羯磨,谓比丘犯罪,则大众作法,以定其罪。(二)成善羯...

二种论

即宗经论与释经论。(一)乃依大小乘经之教理所造之论,如唯识论等。(二)为解释大小乘之经义者,如大智度论等。...

二种轮身

谓二种佛菩萨之身。即正法轮身与教令轮身。以其具有摧破众生烦恼之力,故称轮身。(一)正法轮身,如般若菩萨等,...

二种独觉

独觉乃出于无佛之世,观外物之凋零,觉内心之生灭,无师而自悟者。据析玄记载,独觉有二种,即:(一)部行,部,...

二种声闻

即愚法声闻与不愚法声闻。声闻学于小乘之法,迷执自法而愚于大乘法空之妙理者,为愚法声闻。虽取小果,然解大乘之...

二种薰

指薰习与资薰。(一)薰习,薰即薰发,习乃数习。谓数习染净之缘,薰发心体而成染净等事。即自习惯而薰者。(二)...

二种薰习

即相分薰与见分薰。七转识各缘其外境时,依其识自体之力,薰习所缘境之相分与本质之种子于第八识,称为相分薰。薰...

二种医

指小医与大医,比喻声闻与菩萨。据大智度论卷二十四载,小医但知病、病因、愈病药,而不知一切病、一切病因、一切...

二种证

(一)意谓修小乘法门以证阿罗汉果者有二种。(一)次第证,又作次第断,谓自初果须陀洹次第断惑而证第四果阿罗汉...

二种讥嫌

指讥嫌之名与讥嫌之体。天亲之净土论谓体有三种,即二乘之人、女人及诸根不具之人,此三者乃修行佛道者之所厌,因...

二种愿

可得愿与不可得愿。据大智度论卷三十载:(一)可得愿,指修福可得生于人、天二界,修戒、定、慧三学,可得阿罗汉...

二种颠倒

指众生颠倒、世界颠倒。据楞严经卷七载,二种颠倒即:(一)众生颠倒,指众生不明自性,逐妄迷真,随顺妄惑而造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