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胜与果胜。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,菩萨初发心坚固有二事,发心成道所摄善法,出胜一切所摄众善,即:(一)因胜,指菩萨所修之出世善法,皆以菩提为因,胜于二乘,故称因胜。(二)果胜,指菩萨之修行,既以菩提为因,乃终证菩提之果,胜于二乘,故称果胜。 p23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1、引业和满业。造善恶业后,此业能牵引众生,生于六趣四生,受苦乐报,名为引业,这是就此业的因位而言。待到此业...(名数)众生己亲。见生惊怖。坏他信心。行人不应食。罗刹习气。学术不成。生命同己。天圣远离。不净所出。死堕恶道...(1500~1567)为明代曹洞宗僧。顺德府(河北邢台)人,俗姓李。号小山。别号大章,世称小山宗书禅师、大章宗书禅师...(杂语)Samyaksaṁbuddha,三耶三佛之误。...(Sang Hyang Kamahāyānikan)为古代爪哇之书名。乃大乘圣教之意。其内容系叙述密教瑜伽行者之修道及证果等,由梵...凡八卷。清代蒋超撰。民国印光大师重修。收在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。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县西南,由麓至顶有大小七...【不调柔性】 p0325 法蕴足论八卷十五页云:云何不调柔性?谓身刚强,身坚鞕,身[怡-台+龙]悷,身不明净,身不润滑...【善心】 以惭愧之二法及无贪等之三根为善之自性,与之相应而生起之一切心心所,名曰善心。...(杂语)梵经之未译者。即梵语之经典也。...(术语)六通之一。具曰漏尽智证通。...(术语)不与他共通,但属自己之相状,所谓特性也。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,前后围遶。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,偏袒右肩,右...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,三昧正受,一切如来光严住持,是诸众生清净觉地;身心寂灭平等本际,圆满...
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,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,所以他说,天下的学问,该说的话都被古人说完了。他就不说了。他就...
觉树根株。教门头首。 此一心法。诸佛成道之本。菩萨悟入之初。如大集经云。佛告贤护。我念往昔有佛世尊。号须波日...
我佛说法,契理契机,因群机不等,故施设有殊,虽方便多门,实归元无二也。 禅净二宗,皆如来所说,归元方便之门,...问: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,蕅益大师在《弥陀要解》中说,具足信愿,散乱心念佛能往生。一个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的人...
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,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,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,长恶病的非常多。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,有的动...吃素有益健康,早经医学的证实,不信请看:台视隔壁的台湾疗养院,凡是送院的病人,一律要吃素。根据统计,吃素的病...
当下能令心清凉、解脱是妙法,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,不用远求。令人此时此地能够远离、灭除热恼是正法的特质之一。...
【原文】 观经云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凡忆佛,念佛,观佛,礼佛,画佛,皆名作佛。由其心念于佛,心中便现佛之相...
二种胜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二种偈 | 下篇:二种胜行 |
Huijiao 南朝梁时僧人、佛教史学家。会稽上虞(今属浙江)人。出家后博通内外学,于佛教经、律深有研究。住会稽...
二业
肉食十过
宗书
三那三佛
桑芳卡马哈雅尼康
峨眉山志
不调柔性
善心
梵本
漏尽通
不共相
【大藏经】右绕佛塔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(600卷)
【大藏经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人心不正,太聪明反而害了自己

此一心法,诸佛成道之本

禅净二宗的区别
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

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
为什么要吃素

勿追想过法,勿欣愿未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