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前世妄语,今生所得之二种报。据法苑珠林卷七十之记载,即:(一)多被诽谤,指因前世不务诚实,妄语无信,故感得今生多被他人诽谤。(二)为人所诳,指因前世专以妄语欺诳于人,故感得今生为人之所诳惑。 p22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离杀生】 p1425 瑜伽八卷十七页云:云何离杀生?谓于杀生,起过患欲解,起胜善心,若于彼起静息方便、及于彼静息...与“习气”相对称。略称使。指现起之烦恼正体(主体)。使,谓烦恼能驱使众生流转于三有。其烦恼之余习则称习气;阿...【如法乞求】 p0577 瑜伽七十卷二页云:云何名为如法乞求?谓如所应求,如所从求,而乞求故。云何名为如所应求...(仪式)法华三昧与常行三昧也。常行三昧即念佛三昧。...(术语)世俗谛,新曰覆俗谛。覆者覆真之义,覆真理之世俗事相也。寄归传四曰:覆俗谛者,旧云世俗谛,义不尽也。意...【现不现前及俱供养获福差别】 p0958 瑜伽四十四巻二页云:此中菩萨、唯供现前佛及制多,应知获得广大福果。若唯供...Shanshijiaofashi 藏传佛教史籍。全称《善逝教法源流大宝藏论》。藏传佛教夏鲁派创始人布敦仁钦朱著。成书于13...【依阿那波那念趣入四念住】 p0774 瑜伽三十二卷十八页云:彼若于内入息出息;流转不绝,作意思惟;尔时名为于...唐代译经僧。西域人。精通瑜伽法门及咒术。开成年间(836~840)来唐,进奉梵夹,欲翻传经典,未果。后得悟达国师知...即佛菩萨顶上之圆光。又称后光。据大阿弥陀经卷上载,诸佛顶光,不及弥陀顶中光明。[观无量寿经] p4840...何等对治善?谓厌坏对治、断对治、持对治、远分对治、伏对治、离系对治、烦恼障对治、所知障对治。...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,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净土法门单刀直入、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。信愿持名,乘托阿弥...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...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, 无量寿佛世希有; 能灭无始亿劫业, 令彼苦恼悉消除。 若人能以微妙心...
问: 在〈信解品〉中,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历程与佛陀的善巧安排。对大乘的修行人,佛陀的布局为...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,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,或者年龄长大了,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。而...
● 天灾、人祸,相继而至。当令家人,同念观音,以为预防也。(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) ●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,日...
1、蔬食是健康食品,吃素就是走向健康 古人云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人类所得之大部分的疾病是由饮食而引起。所以人们...1.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区别? 答:当然有区别。什么叫法身大士呢?凡是契证了空性,证...
称情爱恋,违意憎嫌,此不净心,未足除罪。 这是说明在修忏的时候,有一些错误的心态,会使拜忏失败。 称情爱恋, ...一日,阿难尊者对佛陀说:世尊,您出生于帝王之家,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;出家后,经过六年苦行,最后于菩提...所谓的两面人,就是在别人面前是一种样子,在背后又是另外一种样子。例如,见面时打躬作揖、称兄道弟,甚至亲热地叫...
二种妄语报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二种妄见 | 下篇:二种如如 |
云何建立补特伽罗?略有七种,谓病行差别故,出离差别故,任持差别故,方便差别故,果差别故,界差别故,修行差别故...
离杀生
正使
如法乞求
法华常行
覆俗谛
现不现前及俱供养获福差别
善逝教法史
依阿那波那念趣入四念住
满月
顶光
对治善
【大藏经】净土五经日诵集要(净宗早晚课)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无常经·临终方诀附
【大藏经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

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
不能只追求成功,而不成长

面对灾难切记勤念观音

吃素就是走向健康
惟贤长老《实修问答集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