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,即能依之色身;土,即所依之国土。据佛地经论卷一载,二种身土即:(一)自受用身土,指自己修因之所感,称性受用,种种法乐,自在无碍,故身名自受用身,亦称圆满报身;土名自受用土,亦称实报庄严土。此自受用身土为诸佛如来之所感,诸大菩萨虽可得闻,而不能见。(二)他受用身土,指他机之所感见。乃诸佛如来为令诸菩萨众受大法乐,进修胜行,随宜而现,或胜或劣,或大或小,转变不定,令他受用。 p226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于我计常者,有二十二种。云何二十二? 一、即阴是我常 如僧佉人,计五阴中有我,说我我所,皆有自体,是故为...(术语)观无量寿经十六观之第十二观。为普观想佛身佛土之观法,故谓之普想观。经曰:是名普观想。名第十二观。...【不虚行决定】 p0337 显扬八卷九页云:不虚行堕决定者:谓诸菩萨、已得自在,如其所欲,随所造修诸菩萨行,无有空...(术语)法华迹门十妙之一。证实相之境之智微妙不可思议也。方便品曰:我所得智慧。微妙最第一。...(术语)出世间乘之对。人乘与天乘为使得世间善果之教,故名。...全一卷。宋代施护译。又称净意问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。本经内容为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,应净意兜泥耶子之请问,略...【毗诃罗】 此云游行处,谓僧游履处也。...(术语)变易生死之身也,三乘圣人于界外净土所受之正报也。...梵语 agnidagdha。印度四葬之一。又作荼毗(巴 jhāpita,即燃烧之意)。指焚烧遗体,埋其遗骨。印度自古最重视火葬...(术语)实叉难陀译之地藏菩萨本愿经,二卷。玄奘译之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,十卷。失译之大方广十轮经,八卷。输婆迦...唐代僧。籍贯不详。夙有出家弘扬大教之志,兼学大小二乘,尤善毗尼,又博通古今史实。曾阅聂道真、道安以下,至明佺...八大人觉经...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,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,...无量义经...
别明三毒无畏。 这一段等于是说明十四种无所畏的功德,其中的三种就是远离三毒,贪、瞋、痴的三毒,使令我们内心面...
慈心就似如意宝,能遍流一切资具海、饮食海、欢乐海、眷属海、受用海、音声海、言辞海、智慧海。安住在慈心中,畅游...问: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? 理净法师答: 从佛法上讲,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,或者是父欠子债,或者是...
汝妄想纷飞,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,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。故光谓净土法门, 重在信愿。信愿若真切, 虽未得一心, 亦可往生。...
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,一切时心要在道上,要防心离过,所以金山活佛说,修行就是去除我们的病,病的根就是贪嗔...在太平洋布拉特岛附近的水域里,生活着一种鱼,它的名字叫王鱼。 王鱼是天生的魔幻大师,它能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,...
【原文】 今之世道,乃患难世道。虽曰念佛能灭宿业,然须生大惭愧,生大怖畏,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,行菩萨之普利众...佛教讲究平等心,要求我们要以平等心待人。但是,我们不应因此而奢求别人都要以平等心对待自己。因为,各人各有因缘...
二种身土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二种见 | 下篇:二种身行施 |
【涅槃】 p0931 瑜伽四十五卷四页云:又诸菩萨、观一切行、先因永断,后无余灭;其余毕竟不起不生。说名涅槃。...
于我计常
普想观
不虚行决定
智妙
世间乘
净意优婆塞所问经
毗诃罗
变易身
火葬
经轨
智升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八大人觉经
【大藏经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无量义经

熏闻离尘,色所不劫

日常生活应如何修慈心
佛教如何看待子女

欲急得一心不乱,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

找到业障的根,才能够真正忏悔
不要生活在过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