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究竟退、不究竟退。据菩萨地持经卷一载,修行人退其道心有二种分别:(一)信根浅薄,始则勤修,后由他缘障碍,道心即退,终不发起菩提之愿,称为究竟退。(二)修行之初,努力精进,中途懈惰,退其道心,而遇善知识,提奖劝诱,复能发起菩提之愿,称为不究竟退。 p23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常寂光土为周遍法界之法礼,故三五之色质皆在寂光一理之上而宛然,是故凡圣同居土之娑婆即常寂光土也。经云...(483~515)即北魏第七代皇帝拓跋恪(499~515 在位)。鲜卑人。受孝文帝(471~499 在位)之影响而信奉佛教,亲自...(人名)马祖大寂禅师法副明州大梅山之法常,初参大寂,问如何是佛?大寂云:即心是佛。师即大悟。唐贞元中居天台山...【一处不相离】 p0009 瑜伽六十五卷九页云:又一处不相离者:谓诸大种、及所造色、同住一处。如置一箧青黄赤白...(术语)止恶事而行善事也。即所谓散善。...(一)佛陀所说之教,谓之道教。指佛道、佛教而言。 (二)Taoism。以老庄思想为中心,加上神仙信仰、通俗之民间信仰,...【菩萨地】 p1127 瑜伽释十八页云:菩萨地者:希求大觉,悲愍有情,或求菩提,志愿坚猛;长时修证永出世间大行大果...(术语)梵音曰和伽罗Vyākāraṇa,佛于菩萨,缘觉等,授与未来悬记之说教也。十二部经之一。...又作回物。指信徒所布施之物。永平清规卷上典座教训(大八二·三二一上):“施主入院舍财设斋,亦当诸知事一等商量...指广集于湖南一带,接受石头希迁禅师教化之修行僧。石头希迁为我国唐代南宗禅青原行思系统下之大禅师,天宝年间(7...(术语)心为念念迁流者,故曰心行。又善恶之所念,谓之心行。法华经方便品曰:佛知彼心行,故为说大乘。止观五曰:...优婆塞戒经...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,于最清净甚深法界,诸佛之境,如来所居。...天台止观有四本:一曰《圆顿止观》,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,章安记为十卷;二曰渐次止观,在瓦官寺说,弟子法慎记,本...【净土因何独指西,要令心念有归栖。一门入后门门入,初步迷时步步迷。直就下凡阶上圣,不离烦恼证菩提。莲华胜友应...修行就是很苦的一件事情。其实修行说起来很简单,但是一旦遇到问题的时候,一旦触及到自己心灵的时候,简直犹如剜心...
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,还是出家修道,未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,却总是瞻前顾后,...
从前,有个翰林名叫邝子元,患有严重的心疾。每逢毛病发作的时候,他总是昏昏沉沉,胡言乱语,好像在做梦一样。 由...有人说,出家人离开了家庭、父母、亲友,所以不需要有感情;也有人说出家人既不结婚,也没有儿女,所以根本不懂得什...
我们的五根、六尘种种的色法,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现、相续转生的,不是离心别有的。我们凡夫的颠倒,开展出来有...天人有五衰相现,这五衰相现是什么呢? (一)花冠萎谢。 天人戴的帽子是花做成的;等到五衰相现的时候,这花冠帽子...
原文: 鳏寡孤独,贫穷患难,所在皆有,何不周济。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,其缓急轻重,不亦倒置乎哉。 答曰:子...
二种退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二种般若庄严 | 下篇:二种健儿 |
宝生,梵名 Ratna-sajbhava,音译为罗怛曩三婆缚;西藏名 Rin-chen hbyun-ba。又称宝生如来。密教金刚界五佛之一。...
婆婆即寂光
北魏宣武帝
大梅
一处不相离
废恶修善
道教
菩萨地
授记说
回物
湖南海众
心行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优婆塞戒经
【大藏经】金光明最胜王经
【大藏经】修习止观坐禅法要
净土为何独指西方
写给徘徊在修行路上的朋友

出家感悟:不念过去不畏将来

【推荐】色欲招病 断欲解病
圣严法师:真正懂得感情的人

最严重的颠倒就是「常见」
天人的五衰相现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