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光大辞典

一络索

(一)乃绳索缠成一团或语言纠葛不清之意。 (二)又作一落索。文章之一段、一节称为一络索。为禅宗典籍中常见之...

一着

禅林用语。本为围棋用语,引申为“一件事”之谓。又称一着子。乃禅僧对于佛法某一教理与修行之譬喻。如“向上一着...

一虚

谓如来真身无形无相,犹若虚空,虽同一虚,万象森然;虽含万象,一相不立。普贤行愿品疏称,寂寥于万化之域,动用...

一超直入

乃顿速超离迷界,直入菩提之谓。亦即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之意。谓无须依靠名言教相及念佛修忏,即可悟入“即心即佛...

一超直入如来地

指不须经历各种修行层次,而直接证入佛位。与“立地成佛”同义。永嘉证道歌(大四八·三九六上):“争似无为实相...

一间

梵语eka-vicīka。音译作翳迦鼻至迦。旧译一种子。又称一间圣者。为十八有学之一,指不还向中圣者之一种...

一逴逴得

禅林用语。逴,乃超越之意。谓一跃而超越烦恼妄想。又转指直下承担之意。 p71...

一圆实

指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之第四圆教。天台宗之教判,分化法四教为权实,前三教同属于权,第四之圆教则为实,此为偏圆...

一微尘

指最微细之物。佛书中,谓物质之最小单位为一微尘。略称一尘。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(大一三·七七八上):“譬如三...

一会

(一)通常指一次具有宗教型态之聚会。 (二)佛在世时说法,每讲一部经,分数次讲,每一次称一会。如大般若经,...

一会一切会

禅林用语。会,即会得、理解之义。谓彻底体悟一事,则其他一切事理自然领会明白。碧岩录第六十则(大四八·一九二...

一业所感

谓多人在前世造同一种业,而于今世遭受相同之果报。另据俱舍论卷十七之说,众生于其一生中,造诸多善恶邪正之业,...

二女

即功德天女与黑闇女。功德天女,能使人财宝盈满;黑闇女,能令人耗尽财宝。前者为姊,后者为妹。姊妹常不相离,功...

一源

以同一水源比喻诸法源于同一原理;尤指究竟成佛之一乘本源。大集经卷八(大一三·五○上):“诸法无二,无有分别...

一万八千人

据观无量寿经之记载,自劫初以来,诸恶王为贪王位而杀害亲父者,已有一万八千人。 p72...

一经其耳

乃药师十二誓愿中第七愿之语。愿文为(大一四·四五○上):“愿我来世得菩提时,若诸有情众病逼切,无救无药,无...

一义无量名

指同一义而具多数之名称。如帝释一义,又称憍尸迦、婆蹉婆、富兰陀罗、摩佉婆、因陀罗、千眼、舍脂夫、金刚、宝顶...

一叶观音

乃三十三观音之第十三。又作莲叶观音、南溟观音。因观音大士乘一片莲叶浮于水上,故有此名。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归...

一解脱

解脱者,无拘无碍、自由自在之意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本来解脱,因心生执着,妄自迷倒,受诸缠缚。若能一念反妄归...

一路

路,能通之义。谓诸佛如来,离于生死,入大涅槃,无不皆以首楞严大定而为正路,舍此则无由而入。[首楞严经卷五]...

一道

指到达佛果唯一无二之道路。一者,唯一;道者,能通之义。亦同于一乘。别于二乘、三乘法门,以成佛之法,实非有二...

一道法门

即一实之道。于显教,通常指一乘法。于密教中,则特指阿字法门;以密教之一切法均源自于阿字门,故称一道。大日经...

一道神光

指一道灵妙之光。指自己本具之光明,即灵妙不昧之心光。从容录第三十一则(大四八·二四八上):“一道神光,初不...

一道无为心

谓一道清净无为之心。又作如实一道心、如实知自心、空性无境心、一如本净心。即远离各种造作、有为无为等各种别执...

一遍

(1239~1289)为日本时宗之开祖。讳名智真。七岁出家,初于比睿山修学,后至太宰府修净土学。于熊野参学...

一遍上人语录

凡二卷,收录日本时宗开祖一遍上人之法语。上卷包括和赞、偈文、制诫、道具秘释、消息、和歌等,下卷则集录门人闻...

一遍上人绘传

日本绘卷。又作一遍圣绘或一遍上人绘词传,描写日本时宗开祖一遍之生平事迹。有两大系统: (一)圣戒本:六条道...

一饱忘百饥

禅林用语。饱食一度即可忘却昔时千百次之饥饿感受;丛林中用以比喻曾一度入于自由自在之解脱境界者,则必不再执迷...

一团心识

指密教所说之肉团心。在肉身中,心脏之形似莲花,为意识存在之处,故真言行者每将心脏作一团心识来观想。(参阅“...

一尘不染

尘(梵 artha 或 visaya),新译作境、境界;指依六根感觉而缘虑之对象、对境。佛教称色、声、香、...

一尘法界

虽是一极小之微尘,然如开启智眼以观时,则知其中包含着全宇宙(法界),此称一尘法界。有如西谚所谓“一粒沙中见...

一境四心

又作一水四见。譬如一水,本无有异,盖因天、人、饿鬼、畜生果报不同,故于一水而见有四相分别之异。四者即:(一...

一实

又作一实真如、一实谛。指:(一)绝对、真实。即真如实相之理体。实者,无颠倒,无虚妄,平等不二之实相,故实谛...

一实相

指真实无二之理,即真如、法性;以其无二无别,离诸虚妄,故称一实相。往生要集卷中(大八四·六六下):“诸众生...

一实相印

一实相,谓真实之理,无二无别,离诸虚妄之相。印,即信。如世之公文得印可信。盖如来所说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之理印...

一实乘

指唯一真实之理。盖一实之教法乃平等不二,能运载人至涅槃之彼岸,故谓之乘。 p76...

一实神道

为日本神道教名词。又作山王一实神道、天台神道。系依一乘真实之法华经而说之神道信仰。源于镰仓前期或平安后期,...

一实理

梵语 ghanaika-sāra。指唯一坚实之妙理。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(大二○·...

一实无相

指究竟、绝对不二而远离一切虚妄相之真理妙体,此即诸法之实相。无量义经(大九·三八五下):“无量义者,从一法...

一实圆宗

指天台宗。天台宗主张一乘实相之圆顿教法,故该宗被称为一实圆宗。 p76...

一实圆乘

指法华经。法华经阐明一实圆顿之教旨,故被称为一实圆乘。 p76...

一实境界

(一)指平等而真实之悟境。 (二)指众生自性清净之心体。占察经卷下(大一七·九○七上):“一实境界者,谓众...

一实谛

谓一实相中道之理。无有虚妄,无有颠倒,若圣若凡,性本不二,故称一实谛。[北本涅槃经卷十三] p76...

一实观

指真实不二之观法。大宝积经卷一一二(大一一·六三四中):“百千万劫,久习结业,以一实观,即皆消灭。” p7...

一槌

又作一椎。槌,为木制八角之锤。乃禅宗丛林所用之器。在丛林通告大众时,以槌敲打砧,警觉众人,通常使用于通告展...

一槌便成

禅林用语。又作一椎便成。槌,乃对大众宣告时使用之工具。谓在宗师一槌之下,即可彻底大悟,故引申为言下即悟之意...

一个棺材两个死汉

禅林用语。一个棺材同装两个死人;丛林中用以形容见解平凡,同是一丘之貉的二位(以上)禅僧。碧岩录第二十则(大...

一个浑身无处着

禅林用语。谓人开悟时,全身充塞宇宙,遍满虚空,而不著于任何一处。无门关(大四八·二九五下):“脚踏翻香水...

一精明

指人人本具之自性清净心。“精明”乃形容其明澄绝妙。首楞严经卷六(大一九·一三一中):“元依一精明,分成六和...

一网打就

禅林用语。谓一掬即起,而无剩余。比喻禅师一语即能道尽佛法之真髓而无余。碧岩录第五十二则(大四八·一八七上)...

一说部

梵名 Eka-vyavahārika。乃小乘二十部之一。又作猗柯毗部、婆诃利柯部、鞞婆诃罗部、执一语言部。...

一障一切障

谓造恶众生,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,一切善根皆悉消灭,一切业障同时增长,所以一障则一切障。 p77...

一际

谓彼此二边无有分别。大智度论卷十九(大二五·一九八上):“涅槃不异世间,世间不异涅槃;涅槃际、世间际,一际...

一綟丝

禅林用语。以一束丝比喻众生迷妄之根源,即烦恼。綟,指草。以草为染料,染成黎黑而近浅绿之线,称为綟丝。碧...

一增一减

指人寿于劫波之间一增一减。推算劫波,人寿从八万四千岁,每百年减寿一岁,如此至十岁,是为一减;复由十岁,每百...

一弹指

弹指,梵语 acchatā,以拇指与中指压覆食指,复以食指向外急弹,为古代印度所盛行表示虔敬、许诺或警告之...

一箭道

印度里程名。相当于一公里。后引申为极近之路程。[法华经药王品、法华嘉祥疏卷十一] p79...

一箭过西天

禅林用语。超越言语、心得,无任何迹象可寻之谓。系形容遥远、崇高而绝踪迹之境界。临济录行录篇(大四七·五○六...

一缘

指同一类之因缘、机缘。大集经卷三十八(大一三·二六○上)即有“行住坐卧,常系一缘”之说。妙法莲华经玄义卷一...

一莲托生

即二人以上往生净土时,托生于同一莲花中之意。此即阿弥陀经所谓“诸上善人俱会一处”。与五会法事赞文中之“各留...

一论

指天亲之净土论。又作往生论。因恐与迦才之净土论名称相混,特称为一论。净土宗所依之经论素称三经一论。 p79...

一质不成

系东晋道安所立。为三不成之一。道安之净土论详论净土与秽土之关系,谓以秽心所见,遍界为秽土;以净心所见,则遍...

一发

谓日晷过午一发许。盖言修行之人持斋之法,日正当午乃受饮食,若日过午一发许,则不当进食。 p79...

一磔手

梵语 vitastih。为古代印度之长度单位。又作一搩手,一张手、一拆手、一搭手。磔,张开之意。造像量度...

一磔手半

日本古来造念持佛或胎内佛时,所依用之长度名称。又作一搩手半。尘添壒囊钞卷十五载,一磔手半约一尺三寸,或谓一...

一箧四蛇

以一只箱箧容纳四条蛇,比喻人体系由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和合而成。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(大一二·四九九中):“观...

一坛构

(一)密教行灌顶时,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曼荼罗建于同一坛之谓。系“两坛构”之对称。两坛构是以金、胎两部之曼荼...

一擒一纵

禅林用语。为禅宗师家指导学人时所用临机应变之机法。擒,即夺其思路;纵,则放任自由。与“把住、放行”同义。碧...

一担禅

禅林用语。形容一知半解,似通非通之禅。担,即担负行李之意。谓禅之真意,系无穷无极者,半通之禅,则如担负行李...

一树之荫一河之流

谓众人之所以能同乘一树荫、同渡一河流者,皆系前世因缘所促成之果。 p80...

一机

(一)一类之机缘。谓当受同一种教之动机。碧岩录第四十六则评唱(大四八·一八二中):“古人垂示一机一境,要接...

一机一境

禅林用语。机,是内在的,为心之作用;境,是外在的,为具有形象之物。譬如释尊拈花,是为境;迦叶领会其意而破颜...

一灯

谓灯能破暗,以喻菩提之心,能破烦恼之暗。华严经载,譬如一灯入于暗室,百千年暗,悉能破尽。菩提心灯亦复如此,...

一餐

谓一餐之食。盖言声闻之人于般若会上蒙佛加被,为诸菩萨说大乘法。声闻自谓小乘,而于大法不生喜乐,譬如见食而不...

一髻

谓头上结一发髻。系古印度婆罗门之习俗。 p81...

一髻尊陀罗尼经

全一卷。唐朝不空译。略称一髻尊经。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。本经首述持诵真言之十种利益及四种果报,次说三种陀罗...

一髻罗刹

梵名 Ekajatā-raksah。全称一髻罗刹王菩萨。此菩萨列位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苏悉地院之南端。密号...

一髻罗刹女

为守护众生之罗刹名。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中载,此罗刹妇居大海岸,闻血气香,能于一夜中行八万逾缮那之里程。常...

一默

默者无言之意。诸佛菩萨或说或默,皆能显于妙理,故维摩经卷中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后,文殊师利问维摩“何等是...

一瞬

瞬者,目动之意。摩诃僧祇律称,二十瞬名一弹指,谓修行人持斋之法,日正当午乃受饮食,若日过午一瞬则不当食。[...

一禅

(一)(1488~1567)韩国李朝时代僧。庆尚南道蔚山人,俗姓张。号休翁、禅和子。弱年入断石山出家,二十...

一缕一触

指获得袈裟之一缕或一度触及袈裟者,皆可得无量之功德。如往生要集指麾钞卷九载,一牛尝以其角触及袈裟,遂于来生...

一翳在眼空华乱坠

患眼疾者,能见空中诸华(实则无华),比喻人无正知正见,而对事物实态产生错误之思惟。谓陷入心病者,由于迷妄心...

一声雷震清飙起

禅林用语。一声震动天地之雷鸣能兴起清凉风;引申由于得悟,则一切烦恼消除殆尽。碧岩录第四十九则(大四八·一八...

一颗明珠

(一)以明珠比喻真如、佛性、正法,能显示此世界之真实相,而谓此世界乃圆满无缺,无有表里(一如明珠之内外玲珑...

一断一切断

为华严宗所立断惑说中之用语。又作一断悉成。华严宗以“法性融通、缘起相由”二门为根本教义,由此论说诸法“一即...

一窍

指事物之中枢部分。窍,乃穴之意,转指事物之核心部位。庄子齐物论中,则为“关窍至要”之意;谓一窍通则百窍通。...

一藏

指总摄一切教法之法界法轮藏。[释摩诃衍论卷一] p83...

一转语

禅林用语。乃令人转迷开悟之语句。即于禅者迷惑不解,进退维谷之际,由师家蓦地翻转机法,下一语句,而令禅者顿然...

一虮

梵语 liksā。虮,即虱子卵,转用为长度单位,为隙尘之七倍。俱舍论卷十二(大二九·六二中):“积七牛毛尘...

一瓣香

又作一炷香。谓一片或一拈之香,又为焚香敬礼之意。瓣者,瓜瓣之意,香之形状似瓜瓣,故称一瓣香。又以瓣为片之意...

一识

小乘成实宗及经部主张众生唯具有一识,即总该一切一心识、阿赖耶识、末那识、意识等诸识而立一识。此一识藉六根来...

一识外道

主张人身中唯具有一心识之外道。彼等谓此一心识常依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攀缘外境,恰如六窗之室内畜猿猴者。如小乘...

一证一切证

谓上根之人,以圆妙之智照了性境圆通,无始无终,非浅非深,不有不空,无法不备,无处不通。是故一处证入,则一切...

一镞破三关

禅宗公案名。又作钦山一镞破三关。以一箭射破三道关门,比喻一念超越三大阿僧祇劫、一心贯彻三观、一棒打杀三世诸...

一宝

喻指众生之本性,或宇宙之本体。宝藏论广照空有品第一(卍续九六·二五上):“夫天地之内,宇宙之间,中有一宝,...

一阐提

梵语 icchantika 或 ecchantika 之音译。又作一阐底迦、一颠迦、一阐提柯、阐提。另有阿...

一魔万箭

谓虽是极少之恶事,亦如万箭般之可怕。归元直指集卷上(卍续一○八·一一九下):“见一魔事,如万箭攒心;闻一魔...

一体

即常住真心之体。自性清净,一体无二,妄想忽生,境界顿现。于是有情众生、无情国土,从一真心妄分为二,当知有情...

一体三分

梵语 trimūrti。指摩醯首罗天、那罗延天、梵天为一体,而亦三分。此系外道小乘所立之说。外道小乘以梵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