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一实之道。于显教,通常指一乘法。于密教中,则特指阿字法门;以密教之一切法均源自于阿字门,故称一道。大日经疏卷十七(大三九·七五八中):“一切法不出阿字门,即是一道也。道者,谓乘此法而有所至到之义也(中略)。此即如如之道,独一法界,故言一也。” p74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又称真像、真仪。或单称真。意即真身之影像,分为图画与雕塑二类。于印度时,佛、菩萨之像颇盛行,然名德、善知识之...(印相)大日经四曰:以定慧手合,散舒五轮,犹如铃铎。以虚空地轮,和合相持作莲华形,是观自在印。...(一)迷譬如海,觉犹如岸,破迷而开悟,即称为登觉岸。即一般所谓之涅槃、彼岸。 (二)(1286~?)元代僧。乌程(浙...即持守五戒、十善等法,以度脱恶道之苦。盖五戒、十善等皆属有为之事相,故谓之事;度者,谓度脱地狱、畜生、饿鬼等...(术语)观者观照之义。吾人静止散乱粗动之心,则诸法之理,自得观照,谓之观。入于此观,谓之入观。多以为与入定同...三种羯磨法之一。又作僧秉、众僧法。为僧众所秉之法,即四人以上之比丘相和作羯磨,发得戒体,以成就灭恶生善之事功...【六界】 p0293 瑜伽九十六卷十三页云:由五色处,安立运转驱役所依体性差别,当知建立有余六界。安立所依体性差别...全一卷。唐代不空译。又作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正论经、王法正论经、政论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。本经系佛陀为优填王开...【味境】 又作味处,五境之一。是舌根所对之境,为舌识所缘的对象。《百法纂释》曰:‘味尘者,亦四大之所造,乃舌...割缕,指将布料割为片缕;净,无罪之意。佛陀规定比丘不得穿着以细软衣料制成之袈裟,然若有衣料质地极为细软而无法...密教修法中,以一字文殊菩萨为本尊,以 (?rhyij,齿[口*临])或 (trhyīj,体哩呬淫)一字为真言所修之法。据文殊...现在贤劫千佛名经(亦名「集诸佛大功德山」)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:「世尊!今此众中,颇有菩萨摩诃萨,得是三昧,亦得...地藏十轮经...雨宝陀罗尼...
二者深心。言深心者,即是深信之心也。亦有二种:一者,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,旷劫已来,常没常流转,无有...
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,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清净的智慧,不再有对自我的执着,并进入了涅槃境。事实上,凡...
一是去医院看看,知道健康的重要性。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磨的患者,方知人生在世,健康才是第一位重要的,失去了健康...
在这个世间,衰老是一个苦。我们的念头,念念的迁移生灭,就有时间的概念,这个时间是建立在我们的念头当中的。有一...
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,来验证这个心,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,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,都是在说明炼心。 炼心应...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。菩提二字,是古印度的梵语,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,即是成佛的意思,菩提心即是...楞严咒是所有咒的咒王,作为咒中之王的楞严咒,修学诵持之后,无量功德。楞严咒译做一切事究竟坚固。能得到一切美好...《禅秘要法经》: 千五百岁后,若有比丘、比丘尼,优婆塞、优婆夷,赞叹、宣说无常、苦、空、无我观者,多有众生,...
一道法门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道 | 下篇:一道神光 |
《释迦谱》,五卷,释僧祐于齐代编撰,为现存中国所撰佛传中最古的一种。此书撰述的用意在显明觉(佛的)应(见《出三...
真影
观音印
觉岸
事度
入观
众法
六界
佛为优填王说经
味境
割缕净
一字文殊法
【大藏经】现在贤劫千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雨宝陀罗尼

净土行人的深信之心

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

人生必看的「四个地方」

人生的老苦与病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