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脱者,无拘无碍、自由自在之意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本来解脱,因心生执着,妄自迷倒,受诸缠缚。若能一念反妄归真,了缚无缚,则与诸佛如来同一解脱,无有差别。[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二、法华经方便品] p7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术语)意得满足而悦乐也。药师经曰:精进能调意乐。玄奘译之摄大乘论中,明六种之意乐。又唯识论九、明七最胜中,...【无所依止语】 p1072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:离爱味心之所发起故;名无所依止。...(术语)如维摩居士不存梵仪而修佛道者。但受五戒八戒或十善戒。优婆塞戒经三曰:菩萨有二种:一者在家,二者出家。...【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】 p0224 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:三恶行,十不善业道,为三摄十,十摄三耶?答:三摄十;非...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。每一小世界,其形式皆同,中央有须弥山,透过大海,矗立在地轮上,地轮之下为金轮,再下...梵语 prajā-?iksā,巴利语 paā-sikkhā。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。又作增慧学、增上慧学。谓能断除烦恼,...丛林清规之简称。为僧众行、住、坐、卧生活之准则。盖印度僧尼以戒律为生活规范,我国僧团除戒律外,并制定其他若干...梵名 Jatisena。意译为愿勇。据北本涅槃经卷三十九载,阇提首那原为婆罗门,执着涅槃无常,一日与阿阇世王共诣佛所...(故事)贤劫千佛之前因也。杂宝藏经曰:佛告诸比丘,过去久远无量世时,波罗奈国中有山,名曰仙山。有梵志在彼山住...炽然有三,谓贪、瞋、癡。由依止贪瞋癡故,为非法贪大火所烧,非法贪者,谓随贪着不善业道。又为不平等贪大火所烧,...即阿罗汉果。阿罗汉,系梵语 arhat 之音译,意译则作应、应供,即谓断尽一切烦恼,具足应受人天供养之福德者;故称...君不见。绝学无为閒道人。不除妄想不求真。 无明实性即佛性。幻化空身即法身。法身觉了无一物。 本源自性天真佛。五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(印光大师校印本)...
问: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是靠着阿弥陀佛的信心,这个本愿,第十八愿的十念往生所摄。 (法师答:这个日本宗很...
第九,业重可否往生疑 问:求生西方固所愿也,但我下劣凡夫,罪业深重,福善轻微,如何容易得生安养? 答:余门学道...问: 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? 梦参老和尚答: 在安逸的时候,想到不安逸的时候。安逸的时候有很多不安逸,...问: 请问大安法师!如果心里还留恋世间的财产事业,妻子儿女,美食或他自己很贪爱的东西但同时也很想往生极乐世界...
我有一个信徒开一家金饰店,叫金瑞珍银楼,她先生受菩萨戒,受了菩萨戒就开始念佛,一天到晚就修行,一定要拜八十八...
那伽波罗尊者住在古印度鹿野城时,有位年迈的婆罗门来访,他是尊者年幼时的朋友。这一天,婆罗门与那伽波罗尊者共相...
⒈董子明居士,民国时期山东蓬莱人,学识渊博,曾经担任吴佩孚将军的顾问。 ⒉他晚年摒弃世俗事务,专心精勤念佛。...
一、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,一进庙门,首先是弥陀佛,笑脸迎客,而在他的北面,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。但相传在...
一解脱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叶观音 | 下篇:一路 |
为天台宗十乘观法所观之境。又作止观十境、十种观境。即:(一)阴界入境,又作阴入界境、阴入境、阴妄境。即以五阴、...
意乐
无所依止语
在家菩萨
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
大千世界
慧学
丛规
阇提首那
莲叶千子
炽然
应果
【大藏经】永嘉证道歌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

关于日本的本愿法门

下劣凡夫,罪业深重,福善轻微,如何得生安养
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
阿弥陀佛能加持临终者不贪恋娑婆吗

【推荐】金瑞珍银楼失金复得的真实事迹

观无常悟四谛理法

房门反锁,念佛穿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