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林用语。谓一掬即起,而无剩余。比喻禅师一语即能道尽佛法之真髓而无余。碧岩录第五十二则(大四八·一八七上):“渡驴渡马(一网打就,直得尽大地人无出气处,一死更不再活)。” p77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三身佛之一,为“应身”、“化身”之对称。指佛之真身;即报身、法身之谓。或为报身、法身之总称。(参阅“真身”4...(经名)一卷,后汉安世高译。有四梵志,各得五通,欲免死,一上空,一入大海,一入山腹,一入大地,皆不免死。佛因...若坐禅之人,住于外行,不能得安定,应以如下之十行因缘令起安定方便,即:(一)观处明净,谓修行之人,欲修禅定,先...(术语)十善之一。不作污杂之语,巧佞之辩也。...【宣说正法有五大果胜利】 p0888 瑜伽四十六卷十八页云:诸佛菩萨、为诸有情、宣说正法;当知有五大果胜利。何...大智度论卷一所说四悉檀之第四。又作入理悉檀。佛以善巧,依第一义来诠明一实中道之理,令众生断惑证理,称为第一义...【漏所随】 p1284 杂集论三卷八页云:漏所随者:谓余地法、亦为余地诸漏粗重所随逐故。...【阿毗达磨自性】 p0778 大毗婆沙论一卷七页云:问:阿毗达磨自性云何?答:无漏慧根以为自性。一界、一处、一...(杂语)喝者叱人之声。露者露现,物之显然分明也。聻者指物之词,咦者呼人之声。禅家宗匠,多假用此等单语。提撕学...【有随眠心】 p0545 如大毗婆沙论二十二卷二页至十页广说。彼云:问:何故心于相应随眠,已断未断,俱得建立有...【离间语业道】 p1427 瑜伽五十九卷十三页云:离间语业道事者:谓诸有情,或和不和。想者:谓俱于彼若合若离,随起...夫满教难思,窥一尘而顿现;圆宗叵测,覩纤毫以齐彰。然用就体分,非无差别之势;事依理显,自有一际之形。其犹病起...妙法莲华经弘传序(唐终南山释道宣述) 妙法莲华经者,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。蕴结大夏,出彼千龄。东传震旦,三百余载...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,道之所生万殊,名盖众名之假,生非有生之实。然则修促共尽,小大同期,而金字丝编、缃...
于未得一心前,断断(绝对)不萌见佛之念。能得一心,则心与道合,心与佛合。欲见即可顿见,不见亦了无所碍。 倘急...
第一把火:胃火 表现症状: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、腹胀、口干口臭、大便稀烂、便秘、牙龈肿痛、胃口不好等...以禅修者的立场,谈家庭美满及事业成功的原则,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:以全心全力关怀家庭,用整体生命投入事业。 我...
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系念我国,植众德本,至心回 向,欲生我国,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。 《佛说无量寿经》...
玄奘法师辞别烽火台的守将,一个人走向莫贺延碛,长八百多里,古时候叫做沙河,上无飞鸟,下无走兽,更看不见一点水...编者按:保险公司面对的客户五花八门,有的可能会非常头疼、难缠、难办。如何把这种难变成容易,要靠个人的修为、修...
不动周遍同,就是不动道场,在一个菩提树下或者在道场不动,然而他的应化身可以周遍无量无边的世界。 毗卢遮那在华...
今天承刘典狱长之邀,来和各位讲讲佛法。佛法的大要,就是最普遍、最简单的因果两字。因果的意义很广泛,无论何事、...
一网打就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精明 | 下篇:一说部 |
1、又名佛法藏,或如来藏,即法性的道理,因法性含藏无量的性德,故名。 2、唐时高僧,本康居国(在今新疆省北...
真实身
婆罗门避死经
坐禅人十种行
不绮语
宣说正法有五大果胜利
第一义悉檀
漏所随
阿毗达磨自性
喝露聻咦
有随眠心
离间语业道
【大藏经】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
【大藏经】妙法莲华经
【大藏经】正法念处经

未得一心前,不萌见佛之念

四种器官的降火食方
圣严法师《家庭美满事业成功》

净业行人如何回向

玄奘法师靠什么走出了莫贺延碛
明一法师与保险公司员工的座谈问答

一月光含千世界,分身无量照群迷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