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一百种义。乃善导大师于解释观无量寿经之九品时,所设立之一百种义门。散善义之首,于上辈观之文前,将每一品分科为十一门,即:(一)总明告命,(二)辨定其位,(三)总举有缘之类,(四)辨定三心以为正因,(五)正明简机堪与不堪,(六)正明受法不同,(七)正明修业时节延促有异,(八)明回所修行愿生弥陀佛国,(九)明临命终时圣来迎接不同去时迟速,(十)明到彼华开迟速不同,(十一)明华开以后得益有异。此十一门科中,任何一种皆为九品中所说,十一门约对九品,一品中皆含此十一门,共计九十九种义门,而以一百之总数统称之。 p42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于内外受心法修循受心法观】 p0754 瑜伽三十二卷十页云:于毗钵舍那品者:谓汝善取毗钵舍那相已;住有相有分...梵语 mantra。音译曼怛罗、曼荼罗。又作陀罗尼、咒、明、神咒、密言、密语、密号。即真实而无虚假之语言之意。此于...(人名)Ajita,阿逸多之新称。慧苑音义上曰:阿逸多正云阿制多,此云无能胜也。...(杂语)一色一香虽为微细之物,而尽有中道实相之本体。天台立空假中之三观而照一切诸法。为悟之极处。止观一上曰:...(术语)于刻刻移行间其先瞬间曰前念,其次瞬间云后念。又谓其初一念决定,其后永永相续之间。...法相宗所立四重出体之一。又作摄余归识体、摄境从心体。境,指色等之境;识,指心识。摄一切所缘之境,归于能缘之心...(天名)有无量之财宝,饶益众生,故名圣宝藏神。见圣宝藏神仪轨经。...【赖耶王所相应】 此指与第八识相应的心所。与第八识相应的心所,只有五遍行所,即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。《八识规...(一) 杜绝尘缘而隐居于山林之中。 (二)为一山(寺院)之住持。其语意与“山主”相同;系以“一山之主人”之意转指一...【修瑜伽处所】 p0902 瑜伽二十卷三页云:卽此十种生圆满,名修瑜伽处所。由此所依所建立处、为依止故;证得如...(人名)Māndhātṛ,顶生王之名。译曰我养。见玄应音义二十四。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。佛告诸比丘:「当知食以节度,受而不损。」 佛言:「人持饭食施人,有五福德...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...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...
有一日,世尊开示说:如来在世间度化众生,有五件事必须去做。哪五件事呢?一是为一切众生宣说佛法,二是为父亲说法...一个学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种种障碍,在现实的生活中有大成就,一定不能忽视忏悔这一殊胜法门。本文正是想...
释迦牟尼佛(前565前486)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。他自己遵循这一规律而成佛,他向世人揭示出这一人生规...
十四无畏的第三是水难无畏。因为观世音菩萨已成就了水难无畏,所以众生至心持念菩萨名号,就能从水难中逃生。 《普...
随烦恼二十:言悭者,耽着法财,不能惠舍,秘悋为性。能障不悭,鄙畜为业。亦贪分也。 其中耽着法财就是舍不得把法...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:「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的」,这虽然还谈不上彻底解脱,至少可以渐渐摆脱得失的观念,...
作为修行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缘起法的真理。我们生命的轮回,流转门是什么现象?烦恼是怎么产生的?这就必须要了解...
照通常解释起来,人生就是人的一生。人生究竟是什么?我且来解析一下,可先分作两大干: 一、理性,理是普遍贯通的...
一百义门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百单五 | 下篇:一百应当学法 |
【自受菩萨净戒】 p0602 瑜伽四十一卷二十页云:又诸菩萨、欲受菩萨净戒律仪;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,尔时...
于内外受心法修循受心法观
真言
阿制多
一色一香无非中道
后念
摄境从识体
圣宝藏神
赖耶王所相应
住山
修瑜伽处所
曼驮多
【大藏经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
【大藏经】大智度论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

佛为生父宣说佛法
学佛与忏悔

呜呼!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

持念观音圣号,能从水难中逃生

悭者,耽着法财不能惠舍
慧律法师:摧毁「自我意识」的空间

十二因缘法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