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eka-buddha-ksetra。指一佛教化众生之范围。又作一佛土、一佛刹、一佛国土。后世将此范围逐渐扩大到四洲,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或无边世界等。[大智度论卷四、俱舍论光记卷十二、五教章通路记卷五十二] p4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指一切的小乘经。...(术语)戒律之法,果实有皮者,脱皮而食,谓之脱皮净,食之无罪。不然,即为不净。见行事钞下二。...(杂语)梵语杂名曰:父比多,母莽多。Pitṛ(N.sg.pitā),Mātṛ(N.sg.mātā)。梵网经下曰:孝顺父母师僧...法会名。南朝梁武帝曾设之。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记载,中大通元年(529),京城大疫,梁武帝乃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...【大梵】 经音义,梵迦夷,此言净身。初禅梵天,净名疏云:梵是西音,此云离欲,或云净行。法华疏云:除下地系...(杂名)至宝之妙华也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宝华承足。...(1575~1630)明代曹洞宗僧。龙舒(安徽舒城)人,俗姓沙。又称大舣,字无异。世称博山禅师。十五岁礼拜五台山,参...(杂名)一切菩萨之所行,无不悉回向众生与菩提。故法华经化城喻品,十方梵天,赞叹大通智胜佛偈文之终,特诵愿以此...唐代僧南阳慧忠回答一僧所问之语。意谓尽十方界之一切存在,莫非法之显现,皆经常而无间断地说法。[正法眼藏无情说...乃三种六师外道之一。指见邪理,发邪智,而辩才无碍之外道。摩诃止观卷十上(大四六·一三二下):“各于所计生一种...教派之创始者或信仰之指导者。释尊教示弟子们依从真理,弟子由于受其人格感化,而信奉佛法。如此,以弟子之立场言,...闻如是:一时,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。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今当说圣八关斋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我今当...(龙藏本)...僧伽吒经...
在净土宗,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,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两种力量:一个是佛陀的加持力,一个是我们心灵的开创力,佛力...
人生的优雅并非训练或装扮出来的,而是百千阅历后的坦然,饱受沧桑后的睿智,无数沉浮后的淡泊。是把尘事看轻些,生...
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,被誉为神通第一。尊者度了二位弟子出家,他们依着尊者的教导精进修习,但经过了一段...
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,有五百位声闻弟子与上万名菩萨恭敬地跟随佛陀,听法受教。当时,舍卫城有一位善顺...
大乘佛法的修学,有两个重点:首先,我们刚开始是成就一种善业力;其次,再提升到正念力。我们一生当中,大概就是成...一、慈悲为本,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,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,称为慈;同感其苦,怜悯众生,并拔除其苦,称为悲...
昙鸾大师(公元476~542年)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,有《略论安乐净土义》《往生论注》等著作传世。大师对龙树菩...佛教有一个名词叫「四摄法」,其中有一项是「利行」,指的是利益别人的行为,也就是说,凡是能给别人方便的行为,就...
一佛世界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佛一切佛 | 下篇: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|
【无下劣业】 p1062 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:无下劣业者:卽是于所受事,无退弱故。谓不自轻,云我不能当得佛果。如...
酪经
脱皮净
父母
救苦斋
大梵
宝华
元来
回向文
常说炽然说无间歇
一切智六师外道
教祖
【大藏经】佛说八关斋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四十二章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僧伽吒经

从点状的佛号,提升到片状的佛号

人生中,有很多东西得到,也有些在失掉

知器施教的舍利弗尊者

谁是最贫穷的人

攀缘善法,本身也是一种轮回性
心中觉悟心自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