乃法性宗、法相宗二宗宗义差异之一。法相宗以五性各别(有不成佛之众生)为了义,而以一性皆成(一切众生皆具正因佛性,皆能成佛)为方便;法性宗则以前者为方便,后者为了义。[华严经疏卷二](参阅“一切皆成”13) p48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(譬喻)斥声闻缘觉之悟也。此二乘之人,得悟则称为灰身灭智,火化色身,都灭心识,终归于空寂之涅槃。灰沙者,言火...于禅宗初祖达磨忌时,住持不趣僧堂食粥,而于法堂与祖师相伴吃粥,称为陪食。又陪伴客人进食,亦称陪食。敕修百丈清...指如如智、如如境。据佛性论卷二载:(一)如如智,指真如妙智,本来清净,既不为无明所覆,亦不为烦恼所染,照了诸法...数者,谓于诸行一一差别,假立为数,一一差别者于一无别二三等数不应理故。...(地名)国名,旧称曰疏勒。西域记十二曰:佉沙国,旧谓疏勒者,乃称其域号也。正音宜云室利讫栗多底,疏勒之言,犹...(真言)摩怛哩神之秘咒也,能作疾疫。大日经三曰:摩怛哩神真言能作众生疾疫灾疠。...【烦恼自性】 p1192 瑜伽八卷一页云:烦恼自性者:谓若法生时,其相自然不寂静起。由彼起故;不寂静行、相续而转。...【能执受识】 p0894 成唯识论三卷十九页云:又契经说:有色根身、是有执受。若无此识;彼能执受、不应有故。谓...【不受学转】 p0328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一页云:不受学转者:于大师圣教,不能证故。...【末那】 唯识翻意。或云执我,亦云分别。唯识宗云:具足应言讫利瑟吒耶末那。此翻染污意。谓我痴、我见、我慢...亦名:五人心念开作七事 子题:饥时、依亲、心念安居唯出四分律 羯磨疏·诸众安居篇:“十诵五人,谓兰若独住、远行...(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)...礼佛大忏悔文...尊者大目揵连,从佛在耆闍崛山中,游行恒水边,见诸饿鬼甚多,受罪不同。见尊者目连,皆起敬心,来问因缘。 一鬼问言...问: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,有专修与杂修,何谓专修?何谓杂修? 衍慈法师答: 佛法无边,菩提之道,无非是要令众生觉...
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的时候,对比丘们开示:很久以前,有一次三十三天的天主释提桓因带着许多天子和天...
这个圆成实是什么因缘安立的呢?当我们修习我空观、法空观,来破除内心的相似影像,要注意这个空观它不是破除外境,...逢年过节,大酌小宴,无不腥腥相惜,满盘荤腥。略涉佛法的人劝我吃肉,称学佛人不能机械理解佛法,要敢于酒肉穿肠过...
如来微妙色身,虽在极乐,离隔十万亿刹;如来清净法身,普遍十方,充满法界,故名法界藏身。九界众生,一体包含。如...
《全唐文》中收录了一篇唐人张说的奇文《钱本草》,全文187字,用医家记叙中草药的语气,标本互喻、浅深相济,把钱...
[佛之威神,令诸世界合成一界]:于相上言,真的是佛以威神之力,令诸佛世界都合成一世界,表十方法界为[一真法界]。...人生如梦,而人就在无常的人生中不断地追求、幻想,所以经常生活在烦恼、束缚之中。 佛经里有段「赛月童子」的故事...
一性五性异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一念随喜 | 下篇:一放一收 |
见思烦恼,系缚身心,使不自在,谓之子缚,对果缚而言。...
灰沙
陪食
二种如如
数
佉沙
摩怛理神真言
烦恼自性
能执受识
不受学转
末那
心念五人开作七事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普贤菩萨行愿品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礼佛大忏悔文
【大藏经】饿鬼报应经
何谓专修?何谓杂修?

出离四流便得四乐

一个开悟的人,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
谁有资格「酒肉穿肠过」

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

钱是一味药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