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法相辞典 > 正文
全一卷。为唐代不空(705~774)所译之密教仪轨。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、毗沙门随军法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...亦名:毕陵伽 资持记·释释相篇:“母论,毕陵伽婆蹉,此云余习。五百生恶性粗言,今得道果,余习在故。”(事钞记...【四食皆能长养诸根大种】 p0468 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三页云:问:如经言:有四种食,皆能长养诸根大种。云何四食?云...梵语 laksana 之音译。又作逻乞洒、攞乞尖拏。意译为相(即事物之诸相)、特征。大日经疏卷七(大三九·六五五上)...【味差别多种】 p0809 瑜伽三卷十三页云:或立一种味,谓由舌所行义故。或立二种。谓内,及外。或立三种。谓可...(杂语)若身体苦重,坚结疼痛,枯痹痿瘠,是地大之病相,若举身膨肿,肤肉浮满,是水大之病相,若举身洪热,骨节酸...佛者觉悟之义,性者不改之义,合而言之,佛性即是一切众生永不变异的且能觉悟成佛之性。涅槃经说:一切众生悉有佛性...【蕴界处差别六种】 p1454 杂集论五卷十二页云:又蕴界处有六种差别。谓外门差别,内门差别,长时差别,分限差别,...(术语)期日而行法事,法事终了,谓之满散。事满众散之义也。又其临散场而讽诵,谓之满散,亦曰散经。见象器笺十三...《十诵律》,六十一卷,后秦弘始六至七年(404~405)间,弗若多罗、鸠摩罗什共译。此律是古萨婆多部的广律,全书由十...(杂语)邪人标榜邪见,如大将之幢旗,故曰邪见幢。三论玄义曰:善巧说法,燃正法炬,灭邪见幢。...如是我闻。一时薄伽梵。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。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。尔时三十三天...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,薄伽梵游化诸国,至广严城,在乐音树下,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,菩萨摩...如是我闻,一时,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。时已深夜,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,来至佛所,恭敬礼拜,站立一旁,...
布施破悭吝,乃六度菩萨行之首。布施有种种利益,诸大小经典广赞布施功德开示人天之善道,布施为福业善人之相,破贫...
有人说,人生要读三本书,一本是有字之书,一本是无字之书,一本心灵之书。但不管是哪一本书,都是对生命的塑造,所...
所言瞋心,乃宿世习性。今既知有损无益,宜一切事当前,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。则现在之宽宏习性,即可转变宿生之...
1944年春,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,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候,为劝勉常住僧众虔诚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、以消灾厄,记得...
在身三、口四、意三的三业中,佛陀把杀业放在第一位,五戒中,杀戒亦放于第一位,显示杀业乃罪祸之首。 《正法念处...
不管修什么法门,都必须持戒,当然念佛也不例外。 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,不管是出家的、在家的,就好像是交通规则...问: 师父,我见佛经上有说定业不可免,为何又要说灭定业真言?三世因果有因必有果,为何《十轮经》、《无量寿决定...问: 请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,人生既然这么苦,我们可不可以不善待这个色身?以便早日解脱,早生极乐? 宏海法师...
能执受识
【法相辞典】
【能执受识】 p0894 成唯识论三卷十九页云:又契经说:有色根身、是有执受。若无此识;彼能执受、不应有故。谓五色根及彼依处,唯现在世是有执受。彼定由有能执受心。唯异熟心,先业所引,非善染等,一类能遍,相续执受有色根身。眼等转识,无如是义。此言意显眼等转识,皆无一类能遍相续执受自内有色根身。非显能执受唯异熟心。勿诸佛色身无执受故。然能执受有漏色身,唯异熟心。故作是说。谓诸转识,现缘起故;如声风等。彼善染等,非业引故;如非择灭。异熟生者、非异熟故;非遍依故;不相续故;如电光等,不能执受有漏色身。诸心识言、亦摄心所。定相应故。如唯识言。非诸色根不相应行、可能执受有色根身。无所缘故。如虚空等。故应别有能执受心。彼心即是此第八识。
上篇:能杀生者 | 下篇:能熏四义 |
因明用语。计,即计度分别之义,或指计度分别所立之宗义。于因明对论中,若宗义为对方所难,因而遂转变其宗义,称为...
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
毕陵伽婆蹉
四食皆能长养诸根大种
逻吃洒
味差别多种
四大病相
佛性
蕴界处差别六种
满散
十诵律
邪见幢
【大藏经】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
【大藏经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吉祥经

尽物布施,得福增多

人一生所要读的书

如何对治瞋心

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音菩萨,得蒙脱险之经历

十善业道之不杀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