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光大辞典

阎罗十殿

又作十殿阎罗。阎罗,即阎罗(魔)王,原为印度吠陀时代之夜摩神(梵 Yama),被一般人视为死神或掌管冥界之...

阎罗王五天使经

全一卷。刘宋慧简译。全称佛说阎罗王五天使经。略称焰罗经、五天使经。收于大正藏第一册。内容述说佛以天眼能随众...

阎魔王

阎魔,梵名 Yama,巴利名同,又作夜摩、焰摩、琰摩、阎罗、剡魔,意译作双、双世、遮止、静息、缚、深恶胜业...

阎魔界

梵名 Yama-loka。指阎魔王之世界,即诸鬼本处。又作琰魔界。俱舍论卷十一载,阎魔王国位于赡部洲(阎浮...

随一

谓多数中之一。顺正理论卷五十(大二九·六二二中):“六境中随一所摄故。”金七十论卷中(大五四·一二五一中)...

随一不成过

因明用语。随一不成,梵语 anyatarāsiddha。因明三十三过中,因十四过之一。即在因明对论中,立(...

随三智转智

指随三种智观照转境相之智。为唯识宗所立菩萨所观唯识无境中四智之一。唯识宗为破除外道、余乘之执着实我与实法而...

随分

谓随能力、资质之限度而行。八十华严经卷三十四(大一○·一八三上):“余波罗蜜非不修行,但随力随分。”[圆觉...

随分觉

(一)谓除去一分之无明,即证得一分之真如。 (二)指初地以上乃至九地菩萨之觉智。与“究竟觉”相对。为大乘起...

随心供佛乐

指念佛行者由极乐净土之依正二报所得十乐之一。为日僧源信于往生要集卷上所说圣众来迎、莲华初开、身相神通、妙境...

随心咒

(一)又作心中心真言。于诸尊秘法中多有心中心真言、心真言、根本真言等三种。心中心真言乃从诸尊内证本誓之三种...

随心金刚

梵名 Vajra-kelikilah。为密教金刚部之忿怒身。又称金刚藏随心、金刚随心、鸡利系罗、吉利枳罗...

随心院

为日本真言宗善通寺派之大本山。位于京都市东山区。通称小野门迹,或随心院门迹。正历二年(991),由仁海所创...

随心转

为“不随心转”之对称。三种律仪中,别解脱律仪称为不随心转;静虑律仪(定共戒)与无漏律仪(道共戒)称为随心转...

随文释

乃解释经典时,依本文逐章逐句注释其所含摄之意义,并阐明其义理。又作随文解释、随文作释、文句释、随释。于随文...

随方毗尼

谓随风俗民情之需,对戒律可斟酌取舍。即戒律中佛陀未禁止之事、未开许之事等不经开许废止之新事例,得随顺地方之...

随他权教

权教,谓权假方便未了义之教。佛陀顺应众生之根机而方便说法,此乃随他意所说者,故称随他权教。为“随自实教”之...

随犯随制

指随所犯罪过而制定之戒律。为“一时顿制”之对称。又称随缘制戒。即佛陀随弟子之每犯过误而设定制止之戒律。律藏...

随犯随忏

谓随犯错而随即忏悔。又作随犯随悔。指依随犯戒律所禁之行为或起烦恼等,即刻对所犯之错一一忏悔;由此消灭罪障,...

随名释义

为三论宗四种释名之一。又作依名释义。谓就世俗之字义,依其名称解释之,如解释“真”为真实之义,“俗”为浮虚之...

随年钱

依其人之年数而施予钱财。与“随年嚫”同义;嚫,系达嚫(梵 daksinā,施物)之略称。联灯会要卷二十九亡...

随自意三昧

为天台宗四种三昧中“非行非坐三昧”之异称。谓随意之生起即修禅定,而不局限于行、住、坐、卧四威仪。大品般若经...

随自意随他意

随自意与随他意之并称。略作随自随他。又作随智随情。佛说法时,依其自内证而说者,称为随自意、随智;其所说者,...

随自实教

为“随他权教”之对称。实教,谓真实究竟了义之教。佛陀随顺自意宣说内证真实之法,称为随自实教。如“一切众生悉...

随至施

谓对随近自己来者行布施。乃随至施、怖畏施、报恩施、求报施、习先施、希天施、要名施、为庄严心施等八种施之一。...

随色摩尼珠

谓摩尼宝珠无有自色,乃随所对物之色而现其色相。乃比喻佛性本来空,虽离诸相而随缘显现诸相。赵州和尚语录卷上(...

随坐

十二头陀行之一,十六资具之一。谓于无人处即坐,不必只寻冢边、树下或露地而坐。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载,...

随形好

梵语 anuvyajana,巴利语同。又作随好、小相、小好、好。佛、菩萨之身所具足殊胜相貌中,显著而易见者...

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

全一卷。唐代宝思惟译。又称随求经、随求得大自在咒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。本经叙述佛应大梵天王之请,而说根本咒...

随求即得天子

又称随求天子。唐代宝思惟所译之随求经载,昔有破戒比丘,得重病受苦,有一优婆塞为其书写随求经神咒,并系于其颈...

随宜

即随顺众生根器之所宜。又顺应人、时、处所宣说之法,称为随宜所说、随宜说法。法华经方便品(大九·五中):“佛...

随念分别

梵语 anusmarana-vikalpa。即忆念过往之境事而起各种追念分别。为自性分别、随念分别、计度分...

随念智

即能忆持而不忘失过去诸事之智慧。为菩萨后得无分别智之一。摄大乘论释卷九(大三一·三六七上):“后得无分别智...

随法行

梵语 dharmānusārin。十八有学之一,二十七贤圣之一。为“随信行”之对称。又作法行。于俱舍宗,指...

随舍利

梵名 Licchavi,巴利名同。古代中印度吠舍厘城(梵 Vai?āli,巴 Vesālī)之种族,属跋祇...

随门

天台宗六妙门之一。又作随息门。谓细心依随息(呼吸)之自然出入,专住而不散。即修行之人,心随于息,入时知入,...

随信行

梵语 ?raddhānusārin。十八有学之一,二十七贤圣之一。为“随法行”之对称。指声闻乘“见道”之钝...

随染本觉

大乘起信论就随染、性净二义说明本觉之相。所谓随染,乃依妄染之污秽,显示本觉之作用。又分智净相、不思议业相二...

随相

又作小相。与“本相”(大相)相对称。显示诸法生灭变迁之生、住、异、灭等四相,称为本相。一切有为法皆具四相,...

随相十地

为华严宗所称十地之因分。与果分之“就实十地”相对。依唐代华严三祖法藏之说,随相十地为菩萨之所知、所行,故称...

随相戒

指事相之戒法。又作事戒。为“离相戒”之对称。谓受持三业、四威仪等。即随顺如来一代之教法,衣钵具足、落发乞食...

随相法执宗

为唐代华严宗三祖法藏所判四宗之一。又称有相宗。法藏将佛陀一代之教法归纳为随相法执宗、真空无相宗、唯识法相宗...

随相门

为华严四门(随相门、唯识门、归性门、无碍门)出体之一。谓一切事物,各有其本体,故能个别显示其体性。同于法相...

随相论

全一卷,或二卷。印度德慧法师(梵 Gunamati,求那摩底)作,南朝陈代真谛译。又称求那摩底随相论。收于...

随眠

梵语 anu?aya,巴利语 anusaya。为烦恼之异名。烦恼随逐我人,令入昏昧沉重之状态;其活动状态微...

随眠无明

无明(梵 a-vidyā),即愚痴,乃于事理不了达之精神情态。随眠无明,指无明烦恼。为四种无明之一。谓无明...

随逐众生恩

为众生蒙受如来十恩之一。如来悯念众生愚痴,不思出离生死轮回,致使长劫不尽,故运平等大慈心,随逐救济,令之离...

随喜

梵语 anumodana,巴利语同。谓见他人行善,随之心生欢喜。法华经卷六随喜功德品载,听闻经典而随喜,次...

随喜功德

(一)为普贤菩萨所发十大愿之一。即见他人累积功德,如同自己积德般欢喜。如对佛陀之从初发心、不惜身命、舍头目...

随喜功德品

为法华经卷六第十八品之名称。内容阐扬佛陀灭度后,闻法华经而随喜者,其功德广大。略称随喜品。 p6352...

随喜品

为法华经所说观行五品位之第一品。即闻实相圆妙之法而信解随喜,又令他人由此亦喜。对内以三观观三谛之境界,对外...

随喜回向

随喜与回向之合称。为天台宗所立五悔中之第三、第四。谓于自他一切之善根、善事,随之欢喜踊跃,且将此诸善根功德...

随顺

谓随从他人之意而不拂逆。法华经卷一序品有供养诸佛、随顺(梵 ānulomikī)行大道、具六波罗密之说。同...

随顺巧方便

菩萨化导众生之六种善巧方便之一。谓菩萨欲为众生说法,以善巧方便随顺教诫,使生信乐之心,然后分别解说如来甚深...

随顺被举比丘戒

比丘尼八波罗夷戒之一。又作随顺被举比丘违尼僧三谏戒、随举。谓比丘尼若追随持执恶见而为僧众弹劾之比丘,或供应...

随意

梵语 pravāranā,巴利语 pavāranā。音译钵剌婆剌拏、钵和罗、钵和兰。旧译自恣。又作随意事。...

随意闻法愿

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四十六愿。谓誓愿令极乐佛土之众生,随其志愿意乐,得闻无上之妙法。[无量寿经卷上、无...

随烦恼

梵语 upakle?ā,巴利语 upakkilesa。指随根本烦恼而起之烦恼。与“根本烦恼”相对称。又作随...

随经律

指于经藏中随附说明戒律之法。如涅槃经中列举八秽(八不净)、七治(七羯磨)之戒。反之,律藏中说明定、慧之法,...

随义转用

又作随宜转用。乃指某一法门,得随其义之所宜,而方便转用至其他者。[止观私记卷七] p6354...

随闻经

梵名 ?rauta-sūtra。古印度吠陀祭仪纲要书,与“家庭经”同属吠陀补助文献─劫经(梵 Kalpa-...

随说因

梵语 anuvyavahāra-hetu。为十因之一。语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。谓于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之一切...

随增

即随顺增长之意。烦恼于其所缘之境(即对境)中或于相应法(即心、心所法)中,皆互相顺和、影响,并更增长其相互...

随堕

为唐代曹山本寂禅师(840~901)开示学人所用三种方法之一。又称随类堕。指体得六境不染当体之方法。即达到...

随缘

谓随顺因缘、顺应机根之缘而定行止。华严经卢舍那品(大九·四一六中):“闻三世诸佛,具足尊名号,随缘起佛刹,...

随缘不变

随顺因缘而有生灭变化,谓之随缘;永远不变而存续,谓之不变。真如有以上二面,即真如之理体虽恒不变易,而触缘则...

随缘化物

谓随顺因缘教化众生。物,指众生。即佛菩萨顺应环境、机根不同之缘,以最适切之方法化导众生。与“应病与药”同义...

随缘行

为达磨四行观之一。谓众生本无我,皆由业所转,苦乐兼受,皆从缘生;举凡胜报荣誉、哀苦忧恼等事,皆过去宿因所感...

随缘真如

指具有随缘作用之真如。理体不变之真如,非永久凝然止滞者,乃具有应外缘而显现万象之作用。在法相宗主张真如为不...

随缘真如之波

以不变之真如本体比喻水,以随缘之真如比喻波。此波有二种:(一)指凡夫自身随缘真如之波,谓凡夫以根本无明为缘...

随缘假

四假之一。三论宗主张诸法皆假,而应众生之根性,随缘而说种种方便,称为随缘假。如依三乘之根性而说三乘之教门。...

随缘杂善

乃对念佛而论自力定、散诸行之谓。杂善,指念佛以外之自力善根,如持戒、造像、造塔等善行。随缘杂善即指顺应机缘...

随机

谓佛随众生之机根而方便设教,利益众生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(大一六·四一一中):“随机说法利群生,能断烦恼众...

随机曼荼罗

为现图曼荼罗之异称。即不顾虑是否有违经轨之说,而随顺受法者机根而改描之曼荼罗。关于作者,有谓系善无畏三藏为...

随应辩

菩萨七种辩之一。谓菩萨能断法爱,以一切文字名义庄严种种法语,随众生之所须,应时应机,无有差异,随其所问,应...

随蓝风

谓迅速猛烈之风,即劫初及劫末时所起之大风。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(大一五·三五一下):“譬若随蓝风一起...

随转心

梵语 anuvrtti。“转心”之对称。又作随转。将作业时,与彼业同时刹那生起而不相离之心,称为随转心。[...

随转理门

为法相宗所立二门之一。与“真实理门”对称。又作随转、随转门。谓佛、菩萨随顺众生之机情,而方便为之说法。[成...

随难别解

谓解释经论之际,取其中难解者各别析明其义。乃相对于总释大意而言。 p6357...

随类

佛菩萨随顺众生之类别,示现不同形相而宣说教化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二下(大三九·三八五中):“入实报土,...

随类不定

佛菩萨为济度众生脱离苦厄,随应其机类而现诸种身,如满虚空身、丈六身等。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二(大一二·四九四下...

随类生

菩萨五受生之一。即随一切众生之类而生,以度化之。净名玄论卷二(大三八·八六七中):“菩萨愿力、自在力,与物...

随类应同

谓佛菩萨应众生根机、能力之不同,随类施以适切之教化。如观世音菩萨示现三十三身、诸佛之变化身等,皆为随类应同...

随护断

梵语 anuraksanā-pradhāna,巴利语 anurakkhanā-padhāna。四正勤之一。...

静力

即禅定之力。以此定力能断诸烦恼。圆觉经(大一七·九一八中):“若诸菩萨唯取极静,由静力故,永断烦恼,究竟成...

静安寺

位于上海静安寺路,路以寺得名。寺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(247),原名沪渎重玄寺,唐改称永泰禅院,宋大中祥符元...

静志

(一)为沙门(梵 ?ramana)之意译。指修净行之行者。又作净志。释门归敬仪卷上之夹注(大四五·八五五中...

静室

比喻禅定之境。据大智度论卷十七载,常乐涅槃乃从真实智慧生起,真实智慧乃从一心禅定生起,譬如于风中燃烛,甚难...

静息

为阎魔王(梵 Yama)之意译。谓能静息诸罪。即依阎魔王之方便示语,能令罪者知己之罪,而不更造罪。[瑜伽论...

静处萨婆诃

萨婆诃,梵语 svāhā,意译吉祥、成就,多用于咒文之末句。于静处坐禅时所达之成就境界,称为静处萨婆诃。嘉...

静胜三昧

指无为寂静之坐禅。谓沉浸于空寂之境。乃对默照坐禅之贬称。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六(大四七·九二一下):“私...

静智

指澄明静寂而断绝烦乱之智慧。释门归敬仪卷上(大四五·八六一上):“后因前业重更修明,静智澄清,方遂前愿。”...

静琬

(?~639)隋代僧。籍贯不详。又作净琬。冥报记卷上称为智苑。大业年中(605~617),师住于幽州(河北...

静慧

谓安静之智慧。即空慧,能涤灭身心烦恼。圆觉经(大一七·九一七下):“由澄诸念,觉识烦动,静慧发生,身心客尘...

静虑生

又作生静虑。旧称四禅天。指修四种禅定所生之色界四天处。即色界之初禅天、第二禅天、第三禅天、第四禅天。据俱舍...

静虑波罗蜜

梵语 dhyāna-pāramitā。为菩萨到达大涅槃所必备十种胜行之一。六波罗蜜之一,十波罗蜜之一。又作...

静虑律仪

梵语 dhyāna-sajvara。指色缠戒,即色界之戒。律仪,指无表色之戒体。三种律仪之一。又作静虑生律...

静虑律仪无表色

指依入有漏定而发之无表色。即入定时,自身中自发而能防非止恶之戒体。(参阅“无表色”5097、“静虑律仪”6...

醍醐经

为天台宗对法华、涅槃二经之称谓。醍醐,系由牛乳精炼而成之酥酪,味胜于乳、酪、生酥、熟酥,为乳中之最上品。天...

睿山学院

日本天台宗所立之学院。位于大津市坂本本町。以教授宗乘、余乘、法仪,及其他各种必备学识,并策进解行,涵养宗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