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dharmānusārin。十八有学之一,二十七贤圣之一。为“随信行”之对称。又作法行。于俱舍宗,指声闻乘“见道”之利根圣者,能自以智力依法修行而趋于圣道。即于见道之阶段中,利根者能自披阅经典,善作抉择思惟,于法能作思惟,而如理修行。于成实宗,指见道以前之人,居于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。[杂阿含经卷三十三、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、俱舍论卷二十三、成实论卷一分别贤圣品](参阅“十八有学”351、“随信行”6349) p634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和合者,谓于因果众缘集会,假立和合。因果众缘集会者,且如识法因果相续,必假众缘和会,谓根不坏境界现前能,生此...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不犯者,先不知,不共期,须往彼得安,若力势诸难者开。”(含注戒本卷中·一一·一三)...禅林用语。谓禅僧行脚游方时,携带钵囊及拄杖遍历诸方,于终了时,便挂钵囊。引申指结束遍历诸方之参学。从容录第二...缘是攀缘的意思,心识所攀缘的境界,叫做所缘。...凡三卷(各卷又分上、中、下三卷,合为九卷)。日僧最澄撰。略称守护章。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。法相宗之学僧德一,...【五事有诤无诤等分别】 p0288 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页云:问:如是五事,几有诤?几无诤?答:相、通二种。一、唯有诤...(流派)日本神道之一派,两部神道之对。神代不混外教,纯粹相续之意,其教相亦有用天台真言之教理仪式者。其言曰神...(术语)分别有为事相之智也,在佛为后得之权智,在凡夫为虚妄之计度。离此虚妄之计度与真理冥符,是曰无分别智,即...由有无明,生五根本烦恼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也。此五根本之惑,开之成一百六十心,于其一百六十心中。 最粗者...(人名)又作提波耶那,仙人名。辅行四曰:如婆沙中云:佛未出时,帝释常诣提婆延那仙人所听法,舍脂(帝释夫人)念...(杂名)俗云为脐带者,资道什记上曰:九界袈裟者,寻其根元,宿胎内时,自脐生物,犹如海草,本小末大也。譬如袋中...闻如是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俱,比丘五百及诸菩萨。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「将来之世,当有比...雨宝陀罗尼...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: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...
我们今生造的业我们知道,我们可以向佛菩萨发露,对不对?但是我们过去造了什么业,我们不知道,所以佛菩萨,也想到...
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,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,养成佛陀思考的智慧。佛陀遇到事情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...十念法要辨识一下,有两种。 一种是慈云遵式提出的十念法,还有一种是印光大师提出的十念计数法。 大家不要搞混了。...众生被困厄,无量苦逼身;观音妙智力,能救世间苦。(观世音菩萨普门品) 很多佛教徒在遇到灾厄时,会祈求大慈大悲的...佛教有一种「业」的观念,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,不论经由语言、思考,或是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行为,都称之为业...
光绪年间的故事,一位江苏的贾先生,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,深得老板信任。端午节前,老板派他去城南一带收欠款,他...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、挫折,因而生出痛苦。那么,根据佛法如何来求得人生的真谛?什么是人生真实的道理?怎样才...一、根茎类: 医学研究人员发现,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缺乏有关。 藕、胡萝卜、百合、山芋、青菜、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...
随法行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随念智 | 下篇:随舍利 |
(经名)一卷,宋法贤译。佛在摩伽陀国,阿难怖贼,佛为说结界咒。...
和合
与女人同行戒开缘
挂钵囊
所缘
守护国界章
五事有诤无诤等分别
唯一神道
分别智
三妄执
提波延那
衣那
【大藏经】佛说当来变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雨宝陀罗尼
【大藏经】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

过去世不知道造了什么业,应该如何忏悔

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
两种十念法
圣严法师《学习观音菩萨》
圣严法师:不要自己障碍自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