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语 ?raddhānusārin。十八有学之一,二十七贤圣之一。为“随法行”之对称。指声闻乘“见道”之钝根圣者。又作信行。从他人处听闻佛之教法而生信仰,由信仰而修行,称为随信行。反之,非依他人而自随正法修行,则称随法行。据俱舍论卷二十三载,利根者在见道之位,称为随法行;钝根者在见道之位,称为随信行。于成实宗,随信行为三贤之位,随法行为四善根之位,皆系见道以前之人。[杂阿含经卷三十三、成实论卷一分别贤圣品、顺正理论卷六十五、大乘义章卷十七本、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五本] p6349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二行之一,指爱欲之情多的人,若推理多的人,则叫做见行。行是心行,也就是心理活动。...(术语)从法华经见宝塔品末:尔时大众见二如来,在七宝塔中师子座,结跏趺坐。至嘱累品中:多宝佛塔还可如故。佛与...(名数)胎藏界曼荼罗除中台大日如来外之四方四菩萨也。【又】观音,弥勒,普贤,文殊。此四菩萨与娑婆之众生因缘最...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二十四公里崛[山*围]山之巅。山势陡峻,松柏遍野,春日山花竞放,秋来红叶满山。崛[山*围]红叶为...子题:僧在上位前后丛坐、尼在下位还聚一处、僧尼二众同行上下丛坐 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立法仪式。(一、诣僧法...【布施威力】 p0532 瑜伽三十七卷十四页云:布施四相者:谓诸菩萨,修行惠施;能断悭悋,施所对治。是名第一。卽此...指对死者施以宗教性处理之仪式。包括安葬、殡仪、举哀等。安葬遗体乃人类独有之行为,距今二、三万年之墓葬即为明证...(一)又称三类、三境。乃法相宗之教义。将所缘之对境,依其性质,而类别为三种。即:(一)性境,指真实之境。此境自守...为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傣族宗教仪节之一。牙南为傣语之音译,意译作滴水。僧俗群众于赕佛、晋升佛爷、祭寨神、祭鬼神、...又作圆光、现起光、放光。佛菩萨身上所发之光焰,恒常不灭,乃非寻常之光,故称神通光。法华经序品(大九·二中):...(术语)Dhyāna,又作驮演那,驮那演那。定名七种之一。译为静虑。旧称,禅那,译言思惟修。俱舍宝疏二十八曰:驮...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僧及馀无量众俱,前后围遶。 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,偏袒右肩,右...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,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,皆阿罗汉,诸漏已尽,无复...尔时,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,偏袒(tǎn)右肩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世尊,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? 佛告无尽意菩...
从上诸祖教人参禅,虽有超佛越祖之谈,其实要人成佛作祖耳。未有欲求作佛祖,而不遵佛祖之言教者。舍教而言修行,是...
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,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观音菩萨,这是什么原因?因为我们与观音菩萨有着格外的、特殊...
傅大士(497569)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,又称善慧大士,傅翕,婺州义乌县(今浙江义乌)人。傅大士一生未曾出家,而以居...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,因为地处偏僻,香火一直不旺。原来的住持圆寂后,索提法师来到这里接替做新住持。 初来乍到...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,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,常会出现神迹,可以医治各种疾病。 有一天,一个拄着拐杖,少了...【若诸比丘,不服东方丝绵绢帛。】 这以下有三个要断的,而且是有重的、中等,跟轻的,最重的是丝绵绢帛,这个最严...
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,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,度众生,成佛道。但净土法门是不许...
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,如果心力不能专一,注意力不能集中,则对所有的见闻觉知,都不可能在记忆中留下清晰的印象,...
随信行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随门 | 下篇:随染本觉 |
【圣弟子离欲】 p1227 瑜伽五十一卷十八页云:若圣弟子、由出世道,离欲界欲;乃至具得离三界欲。尔时一切三界染污...
爱行
虚空会
四菩萨
多福寺
本法尼至僧中受大戒诸僧集坐法
布施威力
丧葬仪规
三类境
牙南
神通光
驮南
【大藏经】右绕佛塔功德经
【大藏经】悲华经
【大藏经】观世音菩萨普门品

修行应发三种心

耀智大和尚自述与观音菩萨的殊胜缘分

傅大士《十劝颂》
人怎样才能够清除自己的欲望
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
学佛人可以用丝织的棉被吗

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