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顺因缘而有生灭变化,谓之随缘;永远不变而存续,谓之不变。真如有以上二面,即真如之理体虽恒不变易,而触缘则生出万有,起相之变化,成为悟迷净染之存在。金刚錍(大四六·七八二下):“故子应知,万法是真如,由不变故;真如是万法,由随缘故。”[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、四明十义书卷上](参阅“随缘真如”6355) p6355
佛教词典 > 佛光大辞典 > 正文
【众生意乐意趣】 p0981 雑集论十二卷十四页云:众生意乐意趣者:谓于一善根,或时称赞。为令欢喜,勇猛修故。或时...就报上观之,又有三种果报。三果报者,谓异熟、等流、增上三者。 第一、异熟果 善恶之业,异世而熟,其所受果...亦名:亡人物钱宝轻重、亡僧物钱宝轻重、亡五众物钱宝轻重、钱宝轻重 子题:钱通八种、真宝、似宝 行事钞·二衣总别...云何求不得苦?求不得。谓悕求可意色声香味触衣服饮食卧具医药。诸资身具。不得不获。不会不遇。不成就。不和合。总...(术语)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Anuttara samyaksaṁbodhi之古译。无量寿经上曰:时国王闻佛说法,心怀悦豫,寻发...(譬喻)生死广漠,故比之于野。止观五曰:此牢坚足,越生死野。...【生缘老死】 p0477 瑜伽十卷八页云:问:亦由远行,不避不平等,他所逼迫,为缘,老死可得;何故此中但说生缘老死...人我、法我称为二我;此二种妄见,则称二我见。(一)一切凡夫不悟人身乃五蕴假和合,强立主宰,计我为人,即执人有常...【五上分结】 指顺益上分界的五种结惑。全称五顺上分结。结为系缚、烦恼之义。于三界中之上下二界各有五种结。五上...(人名)Uttarasena,王名。译曰上军。见西域记三、释迦方志上。...【园事变异无常之性】 p1241 瑜伽三十四卷八页云:云何观察园事变异无常之性?谓先观见诸园苑中,药草丛林、华果枝...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。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意识了名之差别。此中...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,祇(q)树给(jǐ)孤独园。与大比丘僧,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是大阿罗汉,众所知识:长老舍利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
(上)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,当时国内有一梵志,名阿巴鞠提,聪明广学,博古通今。他前往佛前,禀白世尊...
偏: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,愿度愿成;功勋不忘,知见不泯,如是发心,名之为偏。 圆:若知自性是众生,故愿度...
如莲法师,法名澄志(俗名张焕臣),吉林通阳县人。光绪己酉科优贡生,吉林法政专门学校毕业。宣统三年,为吉林省咨...
张商英是一位宰相,他信佛的经历有点奇特。他原来对佛教很反感的,看到佛教的寺院建得这么好,都愤愤不平:我们中国...问: 给祖先和过世的亲人烧纸钱,能利益到他吗? 智慧法师答: 关于烧纸的由来,包括我们能不能给亡人烧纸,我们首...问: 众生在没有皈依前,由于迷了心性,犯了杀、盗、淫、妄等罪,如果不能往生,是否就得下三恶道?以前所有的罪是...
佛教所说的灭苦,有两种不同的层次: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,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;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,...
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,有一位虔诚的居士,每天发心供养比丘,当时有一位已经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比丘,每天都到居士的...
随缘不变
【佛光大辞典】
上篇:随缘 | 下篇:随缘化物 |
梵语 drsti-kasāya。五浊之一。指末世时,众生执住于诸恶见,而浊乱世间。如有见、无见乃至六十二见等。其体为身见...
众生意乐意趣
三果报
亡物钱宝轻重
求不得苦
无上正真道
生死野
生缘老死
二我见
五上分结
嗢怛罗犀那王
园事变异无常之性
【大藏经】唯识二十论
【大藏经】佛说阿弥陀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
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

安住空性的人,把人生当历练

为什么专诵《法华经》,还能往生极乐呢

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
给祖先和亲人烧纸钱,能利益到他们吗
大安法师:犯戒后如果不能往生是否就要下三恶道

在苦中而不以为苦,是真正的灭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