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学常见辞汇一、想颠倒,思想上的颠倒错误,亦即妄想; 二、见颠倒,见解上的颠倒错误,即邪见; 三、心颠倒,由妄...谓一切法都要经过这三种识的合作之力,才能现起,才能存在。 初能变的是阿赖耶识,当某一业的种子成熟时,即...文字般若、观照般若、实相般若。一切经论中文字,皆名文字般若;若依文字,解其义理,起观照行,则名观照般若;若...修净土法门的人所应具备的三种资粮,即信、愿、行。信是相信西方确有极乐世界;愿是愿离这个苦世界;行是念佛名号...指惑、业、苦。众生由迷惑而造业,因业而受苦,因苦又再迷惑造业,不停的恶性循环,故是生死相续的因果。成唯识论...1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简称,华译为正等觉,即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。 2、真性菩提、实智菩提、方便菩提。...三种的三昧、即空三昧、无相三昧、无愿三昧。三昧是定的意思。空三昧是观察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缘生的,也都是虚妄不...一、位不退,即修得之位不退失; 二、行不退,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; 三、念不退,于正念不退转。...与三净肉相反之肉,即我眼见它被杀时的情景的肉、我耳听见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的肉、有疑为我而杀的肉,这三种肉都...小乘立三无为,即择灭无为、非择灭无为、虚空无为。用真智选择佛法,修成涅槃之果,证无为之境界,名择灭无为;凡...相无性、生无性、胜义无性。相无性是说一切遍计所执的事物,其相皆假而非实有;生无性是说一切法皆依因缘和合而生...心、佛、众生三者没有差别的意思。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,凡圣一如,本无差别,其差别只在迷悟两字而已,迷失了自...即戒定慧三学,修之便能得无漏道果。...是二十二根中最后的三根,即未知当知根、已知根、具知根。未知当知根是由于其中意、乐、善、舍、及信、勤、念、定...无贪、无嗔、无痴,因它们是出生无量善法的根本,故名善根。...天、人、阿修罗。天属上善,人属中善,阿修罗属下善。...三种善知识,即教授善知识、同行善知识、外护善知识。教授善知识就是教授我们知识的老师;同行善知识就是和我一同...又名三三昧,是密教所说身口意三业互相摄入平等不二的意思,亦即真言宗的宗要,大日如来平时说法,说的就是此宗要...法相宗将释尊一生所说的经教,判为三时。 第一、释尊成道之初,一切外道凡夫,执著实我,故在四阿含经中,为...顺现受业、顺次受业、顺后受业。顺现受业是现在作业现生就受果报;顺次受业是现生作业次生才受果报;顺后受业是现...指佛法在世的三个时期年限。诸经所说略有不同,大悲经说正法有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。大集月藏经、贤劫...三乘和一乘。三乘是声闻乘、缘觉乘、菩萨乘。一乘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,法华经所说是。若配于天台之四教,则藏...又名三十二大人相,一足安平,二足千辐轮,三手指纤长,四手足柔软,五手足缦网,六足跟圆满,七足趺高好,八腨如...法华经普门品所说,观音菩萨普门示现之三十三种变化身,即:佛身、辟支佛身、声闻身、梵王身、帝释身、自在天身、...佛说决定毗尼经说,一切众生,若有五逆十恶,万劫不通忏悔者,应须顶礼三十五佛,至心忏悔,一切罪障,即皆除灭。...镬身饿鬼、针口饿鬼、食吐鬼、食粪鬼、无食鬼、食气鬼、食法鬼、食水鬼、希望鬼、食睡鬼、食发鬼、食血鬼、食肉鬼...又名三十七菩提分法,即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菩提分、八正道分、其数共三十七品,为修道的重...天台宗的用语,全称三千法、三千法门、三千世间、三千诸法。三千者,由地狱乃至佛之十法界,依圆融之理,十法界中...即修一念三千妙观的净行。...诸法实相的意思。三千是天台宗称一切诸法的话,也是很多的意思。...世间有三种,即五阴世间、众生世间和国土世间。每一种世间,各有一千的性,一千的相,三种世间,就有三千性,三千...是比丘具足戒以外的微细行仪。比丘所应守之二百五十戒,配以行、住、坐、卧之四威仪,合成一千戒,各有三世(一说...华严宗所立,谓以过去现在未来之三生成佛。于过去生见佛闻法,植佛种子,于今生完成十信乃至十地之解行,于未来世...又叫三斋月,即每年的正月、五月、九月,从早到晚,每日不过中食之戒。长斋是在那个月份里长续持斋的意思。...弥勒菩萨将来在龙华树下成佛时,初会说法,度九十六亿人,二会说法,度九十四亿人,三会说法,度九十二亿人。...一、法说周,就是把经文的真理直接说出来,是为上根利智的人说; 二、譬喻周,是顺应根性比较钝的众生,用种...往生礼赞说:忏悔有三品,上中下。上品忏悔者,身毛孔中血流,眼中血出者,名上品忏悔;中品忏悔者,遍身热行从毛...三种进入解脱境界的智门。 一、空解脱门,是了达诸法本空,而不著于空; 二、无愿解脱门,是了知诸法幻...又名三藐三佛陀,华译为正遍知、正遍觉、等正觉等,是如来十号之一。...梵语摩诃,华译为大,是自体宽广、周遍包含、多、胜、妙、不可思议等的意思。...菩萨的通称。士是事的意思,指成办上求佛果,下化众生的大事业的人,如观世音菩萨即叫做观音大士。...诸佛的咒语有大咒、小咒、和心咒等的三种分别,咒语最多的叫做大咒,咒语不多的叫做小咒,咒语很少的叫做心咒。...非小乘之遍空,而是大乘究竟之空寂,谓之大空,亦即大乘之涅槃境界。...一大劫的简称,合八十小劫或是成住坏空四个中劫为一大劫。...伟大的真我。如佛得八大自在与离一切烦恼系缚的涅槃真我,才能称为大我。...1、指大小乘的具足戒。 2、大乘戒的通称。...即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,此四者周遍于一切法,故名为大,能造色法,故名为种。世间的一切物质,皆由四大所生,不能...佛的尊称,因佛乃天、人之师。此天人师的嘉号,乃佛十号之一,所以只有佛才可以称为大师,凡小是不可以僭称的。...是佛教说明世界组织的情形。每一小世界,其形式皆同,中央有须弥山,透过大海,矗立在地轮上,地轮之下为金轮,再...大定、大智、大悲,此三是佛的三德。佛心澄清寂静叫做大定;因澄清的缘故,遍照一切法界,叫做大智;因遍照一切法...伟大的觉悟,亦即佛的觉悟。凡夫无觉悟,声闻缘觉菩萨虽有觉悟但不大,只有佛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,所以称为大...梵语摩诃衍,华译为大乘,即菩萨的法门,以救世利他为宗旨,最高的果位是佛果。大乘从凡夫修到成佛,立五十二个阶...合菩提心、大悲心、方便心等叫做大乘心。...又名菩萨戒,即菩萨僧所受持的戒,如梵网经中所说的十重禁四十八轻戒,及善戒经中所说的三聚净戒是,天台宗谓之圆...佛灭后,诸宗纷纷成立,其中求罗汉之证悟者为小乘宗,求作佛者为大乘宗。...说明成佛之道的经典,如华严、般若等诸经是。...大乘的教法,亦即说明六度万行的法门。...大乘的经律论三藏,华严经等为经藏,梵网经等为律藏,阿毗达磨经等为论藏。...大乘经典的结集,这有数说。 1、依菩萨处胎经里说,佛灭后七日,大迦叶召集五百阿罗汉,令彼等请十方佛世界...指弥勒菩萨。弥勒华译慈氏,以慈得名。心地观经云:弥勒菩萨法王子,最初发心不食肉,是故得名为慈氏。...伟大的慈心和悲心。给众生乐叫做慈;拔众生苦叫做悲。...千手陀罗尼的别名。千手经说:若能称诵大悲咒,淫欲火灭邪心除。...指观世音菩萨。诸佛菩萨都有伟大的悲心,但是观世音菩萨是慈悲门之主,故独得大悲的称呼。...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萨,因他们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,而众生无尽,故成佛亦无期。阐提是极难成佛的意思。...佛以大悲摄化众生,常住于三种之念中,名大悲三念住, 一、众生信佛,佛不生欢喜心,常安住于正念正智,是第...佛是一切众生中最尊最大的人,所以佛的相,称为大人相。...佛灭后众弟子在王舍城灵鹫山七叶窟内外结集经典,在窟内结集的,名上座部,在窟外结集的,名大众部。...指世界将毁灭时所发生的火灾水灾风灾。世界过了住中劫便入坏中劫,在坏中劫的二十小劫中,前十九小劫,坏有情世间...伟大的正觉。菩提即正觉的意思。声闻缘觉都有菩提但不大,唯有佛的智能伟大而圆满,故名大菩提。...菩萨有大小,初心之菩萨为小,深行之菩萨为大,佛经上时常提到的菩萨摩诃萨,指的就是大菩萨。无量寿经说:彼有七...言语不诚实,欺骗他人,叫做妄语。于圣道中,未得言得,未证言证,或说我受天龙鬼神的供养等语,以诳愚人,以取利...经名。宣说大乘之理为大,圣财充满为宝,摄诸法门为积。...指放大光明以破除众生迷暗的陀罗尼。明是咒的别名,大明就是大咒。...(喻)伟大的佛法能滋润枯渴的众生,就好像雨水能滋润大地一样。...(喻)佛陀的大法能警醒生死之漫漫长夜。...(喻)佛法的声音能惊醒梦中的人。...菩萨名,为西方三圣之一。观无量寿经说:以智能光,普照一切,令离三涂,得无上力,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。...又名大寂定三昧,或大寂静妙三摩地,即如来所入的禅定,因此禅定脱离一切的散动,究竟而寂静,故名大寂。...(喻)恶心狂乱如大恶象之驰骋奔逸,既难捕捉又难调伏。...佛的德号,因佛以大慈大悲来摄受一切众生。...大威与大德。有伏恶之势叫大威,有护善之功叫大德。...将佛教的经律论三藏,及历代后贤的著作,汇集成为完整的典籍,名之为大藏经,或一切经,简称藏经。...一种在吾人顶上灌下五瓶誓水的仪式,亦即与众生结缘或传密法时所实行的仪式。灌顶是洗掉罪恶注入功德的意思。...又名大方广,即所说的道理不但广大方正而且平等。...又名大方等,方是方正的意思,广是广大的意思,是诸大乘经的通名。...证得广大方正之真理的佛。...又名遍大地法,一切善恶的心,名为大地,大地的心所有法,即受、想、思、触、欲、慧、念、作意、胜解、三摩地等十...谓信、不放逸,轻安、舍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嗔、不害、勤等十法,与一切善心,相应而起,故名大地善法。...梵是清净的意思,为离淫欲之色界诸天的通名,今叫其中之初禅天主为大梵天。...又名大梵王,或梵王,因大梵王是初禅天之王,故名大梵天王。...1、众水入海,则为同一咸味,四姓出家,则皆为一味如大海,故云海众。 2、(喻)众僧或人数很多。往生要集说:...(喻)大海之水面映现森罗之万象,以之比喻菩萨之三昧,含藏一切诸法,是名海印三昧。...华严经疏中以大海十相,来形容十地菩萨的修行,即:次第渐深、不受死尸、余水入失本名、普同一味、无量珍宝、无能...涅槃经说大海有八种的不思议,以之比喻涅槃,即:渐渐转深、深难得底、同一咸味、潮不过时、种种宝藏、大身众生居...大乘和小乘。大乘是菩萨的法门,以救世利他为宗旨;小乘是声闻缘觉的法门,以修身自利为宗旨。若从经藏里的经典分...谓一可摄多,多亦含一,大可入小,小可容大。...法华经以羊车喻声闻乘,鹿车喻缘觉乘,牛车喻菩萨乘,这三乘都是权乘,大白牛车喻佛乘,这一乘才是实乘。...又名摩醯首罗天,是色界十八天中之最高天,此天天王生有三目。...大是四大,阴是五阴,界是十八界,入是十二入。...
即见思、尘沙、无明三种惑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