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乘和小乘。大乘是菩萨的法门,以救世利他为宗旨;小乘是声闻缘觉的法门,以修身自利为宗旨。若从经藏里的经典分之,四阿含等罗汉系经典为小乘,般若法华华严等菩萨系经典为大乘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常见辞汇 > 正文
【有及非有】 p0543 瑜伽二十八卷三页云:谓所知境,略有二种。有、及非有。有、有二种。一者、有为,二者、无...梵名 Kau?āmbīskandha,巴利名 Kosambi-khandaka。又作拘睒弥犍度。律藏中二十犍度之一。佛成道之后,第九次之安...(人名)Mahakapphina,阿弥陀经曰:摩诃劫宾那。比丘名。贤愚经七曰:大劫宾宁缘品。...【欲恚害界】 p0986 瑜伽九十六卷八页云:复次不净、慈、悲、修所对治欲贪、恚、害、未永断故;诸依止中,彼品粗重...指以琉璃宝筑造之戒坛。又作琉璃坛。宋高僧传卷十一(大五○·七七五下):“释从谂,青州临淄人。(中略)投本州龙...(术语)金刚界之成身会曼荼罗是也。先于色究竟天五相成身,证得圆满之佛身,直降于须弥顶先从大日如来之自心流出四...谓声闻之人,畏怖世间生死轮回之苦,乐着涅槃,反为证佛果之障碍。涅槃宗要(大三八·二四六上):“声闻畏苦,障于...(术语)愚人之心,常暗于理,蔽于欲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愚痴闇蔽,三毒之火。...不相离色,有其三种: 一、一处不相离 谓诸大种及造色同住一处,能造所造,更互相望。大小量等,互相涉入,不...(一)梵语 apratihata。又作无阂、无碍、无障碍、无挂碍、无所挂碍。谓无障碍。无碍有心无碍、色无碍、解无碍、辩无...(堂塔)具名法华三昧堂。以普贤菩萨为本尊,而修法华三昧之所也。...《瑜伽菩萨戒本》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,已受菩萨所受净戒,应自数数专谛思惟:此是菩萨正所应...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: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,复有五百大德声闻:舍利弗、大目揵...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...
地藏法门的经典有三部:《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》,简称《地藏十轮经》;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,简称《占察经》;《地藏...一 空为大乘深义 佛,是由于觉证空性而得自在解脱的。所以从觉证来说,空是一切法的真实性,是般若菩提所觉证的。从...
四禅,亦名舍念清净地,谓行者复厌三禅之乐法扰心,复以种种因缘,诃责舍离。乐既谢灭,不动真定,与舍俱发。此时行...
莲池大师《西方发愿文》中的手摩我头,衣覆我体这句话,很多修学净土的人都知道来自一个公案: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...
岁月静静流过,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,我们都应该从中汲取智慧。人的一生,如果得不到智慧,那不过是和动物一...
阿弥陀佛光明妙德不可测度、超情离见,具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感应。诸如,为什么临终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呢?为什么念佛过...
《法华经》全称《妙法莲华经》,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上,明示不分贫富贵贱、人人皆可成佛,所以《法华经》也誉为经...问: 替小孩子拜忏,可是在梦中的时候,那个好现象出现的时候,却是自己的母亲口吐秽物出来,请问这个是消哪一位的...
大小二乘
【佛学常见辞汇】
上篇:大海八不思议 | 下篇:大小互入 |
何等坏灭相?谓诸行生已即灭,暂有还无故。...
有及非有
俱睒弥犍度
大劫宾宁
欲恚害界
琉璃坛
自证坛
声闻畏苦障
暗蔽
不相离色
无碍
法华堂
【大藏经】瑜伽菩萨戒本
【大藏经】禅秘要法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

【推荐】如何修持地藏法门
印顺法师《大乘空义》

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

高贤已随佛西去,佳话留以励后学

一个人是否有智慧,可从这四点来判断

不要错失千载难逢的往生机缘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