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种在吾人顶上灌下五瓶誓水的仪式,亦即与众生结缘或传密法时所实行的仪式。灌顶是洗掉罪恶注入功德的意思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常见辞汇 > 正文
【身识自性】 p0677 瑜伽一卷八页云:云何身识自性?谓依身、了别触。...(杂语)啀喍者,以口啮物也。嗥吠者张口而吼也。法华经譬喻品曰:斗诤揸掣,啀喍嗥吠。...(术语)十种戒之一。二乘之人见真谛之理能成圣道,于五尘之境无染着也。...【娑伽罗】 从海标名,如下所出。...谓众生本具之佛性(本源),清澈澄净犹如明亮清晰之大圆镜,而了无染污。此系圆觉经之语,乃极言本性之清净无著。 ...(术语)净土门之极意,念声是一,一念之信,即为一遍之声名,故十念一念,谓之十声一声。无量寿经下曰:信心欢喜乃...【第二静虑有四支】 p0969 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:问:第二静虑有几支?答:有四支。何等为四?一、内等净,二、喜,...又称云宗。为华严宗之一派。宋代以后流行于江南一带。北宋徽宗大观(1107~1110)年间,西京(今洛阳)宝应寺僧清觉...梵语 vijapti-mātratā。音译毗若底摩呾喇多。识,即心之本体,离识变现之外无任何实在,称为唯识。即认为吾人自己...指雕画释迦牟尼佛之身像。即思慕释尊人格之伟大而雕画供奉其像。释迦像之造立,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、观佛三昧海经...佛陀息止教化而入于涅槃之谓。法华文句记卷三上(大三四·一九七下):“开权即是法华之相,息化即是涅槃之征。”[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大菩萨众,及大诸天、帝释天王、大梵...(一)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,时病危顿,弟子问曰:成应真未?答曰:未得;不还未也。问曰:和上道高名远,何以不至乎?...垃圾食品(Junk Food),是指仅仅提供一些热量,别无其它营养素的食物,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,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。...
佛经教人常行忏悔,以期断尽无明,圆成佛道。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,尚于二六时中,礼十方诸佛,以期无明净尽,圆证...佛教有一个名词叫「爱语」,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、态度与表情。也就是能够把自己内心想要对人表示的关怀、体贴和勉励...
正物须正心,修行即在平常中。 若离世间证菩提,怎见如来金色身? 这是说明: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吃喝拉撒睡都...在印度有一个江洋大盗,名叫犍陀多,生性凶残,杀盗淫掠,世间上的恶事无不做尽,官府于是下令缉拿,要将他绳之以法...
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,修任何法门都好,首先是发心,然后是修行,第三就是回向,这三方面都是需要的。 发心很...
世间最富有的人生,就是心中有佛:人人心中常忆念佛陀的慈悲;口中有法:口中常将佛陀的教法与人分享;行中有爱:哪...世上的人,长相千差万别。这是为什么?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业的综合表现。 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,每动一次此念,就...
大灌顶
【佛学常见辞汇】
上篇:大藏经 | 下篇:大方等 |
梵语 duhkha-satya,巴利语 dukkha-sacca。四谛之一。又称苦圣谛(梵 duhkhārya-satya)。指圣者如实审察三界有漏...
身识自性
啀喍嗥吠
无著戒
娑伽罗
本源清净大圆镜
十声一声
第二静虑有四支
白云宗
唯识
释迦像
息化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【大藏经】佛说百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杂譬喻经
四大类垃圾食品

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
圣严法师《爱语》

正物须正心,修行即在平常中
蜘蛛之丝

发心的重要性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