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佛教的经律论三藏,及历代后贤的著作,汇集成为完整的典籍,名之为大藏经,或一切经,简称藏经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常见辞汇 > 正文
(名数)开三界为二十五有。欲界有十四有,四恶趣四洲六欲天也。色界有七有,四禅天及初禅中之大梵天,并第四禅中之...谓众生沉溺于生死之苦,如长暗之夜。生死如梦,于梦中未能觉知为梦,须至觉醒时,始能追忆梦中之境为虚幻;众生轮回...【水海与生死海不同分】 p0383 瑜伽九十卷十三页云:由三种相,当知水海与生死海,而不同分。何等为三?一者、自性...(人名)婆罗门名。郁头蓝弗之略。...(菩萨)阿逸多之略。弥勒菩萨名。四明教行录曰:辅处逸多,受折维摩诘。...(名数)大毗婆沙论说五百阿罗汉集,而评释发智论者也。其中以世友,妙音,法救,觉天之四论师为评家之正义。华严玄...【彼障碍法相】 p0800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三页云:彼障碍法相者:谓卽于修菩提分法能随障碍诸染污法;是名彼障碍...【三法能断不正寻思】 p0215 瑜伽十四卷七页云:又有三法,能令处远离者,断除现行不正寻思。谓由他所诽毁,自所诽...(术语)Bauddha,译曰事佛者。唯识述记一末曰:言佛陀,是觉者。若言抱徒憨,是事佛者。...指极短的时间。佛经说在人的一个念头中就含有九十个刹那。...领纳受得戒体之谓。戒体系发自受戒者之心中,有防非止恶之功能者。 p4276...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舍卫城中,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。家中非常富裕,但是为人悭贪。不管任何人,只要前来乞讨,他一定不由分说地将其赶走...
达摩西来传佛心印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未阅有参话头之说。盖禅乃涅槃妙心,正法眼藏,系人人本具的天真佛性,不因...菩萨 菩萨是发了菩提心,以慈悲广度众生的人。菩萨不自私、不为自己考虑;广度众生是为了成就佛道,并且感谢众生而...
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?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,在于我们的用心了。 学,是为了让我们得到解;解,是为了去落实。如...有二位师兄弟结伴同行,到各个名山去参学,希望得到名师指点,能够深入佛法的堂奥。两个人跋山涉水,芒鞋踏遍了岭头...
唯识学解读人生,把人生分成两块:一个是果报的受用,一个是业力的造作。也就是说,我们一生当中只做了两件事情:第...
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,不懂得照顾慧命。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人斗争、计较,寿命长只是累积更多恶业罢了。 频婆...
若见是非之事,不得讥诃。若发言嫌责者,自失善利,非入寺之行。 若见到僧团中有是非的事情,不得讥诃。谁跟谁好、...
大藏经
【佛学常见辞汇】
上篇:大威德 | 下篇:大灌顶 |
【俱大种因声】 声尘的三声之一,是执受大种因声、与非执受大种因声二者和合之声,如以手击鼓,以口奏箫等,此又名...
二十五有
生死长夜
水海与生死海不同分
郁头
逸多
四评家
彼障碍法相
三法能断不正寻思
抱徒憨
一刹那
纳得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慈悲道场忏法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降伏内心的悭贪

传佛心印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
圣严法师《观自在菩萨》

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
神通究竟何价

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

国王与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