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学常见辞汇四种修之可以生到色界四禅天的禅定。...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;八定是色界的四禅和无色界的四无色定。...菩提、福德、智慧、羯磨。...观苦谛之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等之四种行相。...须陀洹向、斯陀含向、阿那含向、阿罗汉向。向是正向其果位迈进的意思。...一、须陀洹向及须陀洹果,须陀洹华译为入流,即入圣人之流,此位须断尽三界八十八使见惑方能证得。当未断尽时皆为...1、衣服、饮食、卧具、汤药。 2、房舍、衣服、饮食、汤药。...饮食、衣服、卧具、汤药。...入禅思门、入智慧门、入总持门、入辩才门。入禅思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,先入于禅定以观察众生的根机;入智慧门是菩...一、依法不依人,即要依正法之轨则,不可依人之所说; 二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,三藏中有了义经,也有不了...1、指法宝中的四法,即教法、理法、行法、果法。教是佛所说的言教;理是教中所诠的义理;行是依理而起修的行持;...小乘的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三法印,加上大乘的诸法实相印,合称为四法印。诸行无常,是说宇宙万有,都是...华严宗所立,即:事法界、理法界、理事无碍法界、事事无碍法界。世间万法差别之相,各有其不同,不能混淆,名事法...即观四法界的行法。...正受心、金刚、佛舍利、光音天宫殿。因此四法不会毁坏,故谓四法不坏。...1、 一、法相空,是说有法之空无; 二、无法空,是说无法之空无; 三、自法空,是说自性之空无;...又名空处天,即:空无边、识无边、无所有、非想非非想等四天。此四天但有定果色,无业果色,故无身质,又正报无有...又名四无色,或无色界,即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、无所有处、非想非非想处,乃修四空处定的人所得的正报。因此四处的...又名四无色定,即:空无边处定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、非想非非想处定。空无边处定是修行人心想出离患难重重的...又名四乘家。法华譬喻品中说到羊车、鹿车、牛车、大白牛车。天台宗即根据此说,而认定在羊鹿牛三车之外,还有一大...简称四住,即三界内的见思烦恼。 一、见一切住地,是将三界的见惑,汇集为一地,故名见一切。 二、欲爱...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种德,即:常、乐、我、净。常者,涅槃之体,恒常不变,没有生灭;乐者,涅槃之体,永远...慧德处、实德处、舍德处、寂灭德处。慧德处是谓由于听闻正法而生出大智慧;实德处是谓有了大智慧才能见到真谛的空...具有四种德的安乐境界,即涅槃的境界,因为涅槃的境界具有常、乐、我、净之四德。...在须弥山东南西北之四大洲,又名四天下。...又名四梵住,即慈、悲、喜、舍四无量心,因此四心乃生于梵天的资粮,故名四梵行。...又名四恶道,即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阿修罗。...与末那识时常相应的四种根本烦恼,即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爱。我痴即愚痴不明我之真相;我见即妄执有我之实体存在...归佛、归法、归僧、归戒。...小乘行者修三贤至四善根的暖位,已彻见四谛真理,更进而达顶位,须观四谛十六行相,每一谛皆有四种行相,要一一观...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。因此四者都是圣人,故称四圣。...又名四真谛,或四谛法,即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。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,人生有三苦,八苦,无量诸苦,苦是...已生恶令断灭、未生恶令不生、未生善令生起、已生善令增长。此四正勤就是精进,精进努力修习此四种道法,以策励身...是比丘、比丘尼所必须遵守的仪则,亦即须谨慎日常的起居动作,以保持严肃和庄重。四威仪者:行、住、坐、卧。要行...又名四念住,即: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。身念处是观身不净;受念处是观受是苦;心念处是观心无常;法念...布施摄、爱语摄、利行摄、同事摄。布施摄是对钱财心重的人,用财施,对于求知心重的人,用法施,使双方情谊逐渐深...在增劫时期有四种的增盛,即寿量增盛(人寿由千岁增至八万岁)、有情增盛(人口由万人增至无数量)、资具增盛(谷...1、指凡夫的四倒,即 一、常颠倒,无常认为有常; 二、乐颠倒,以苦当作乐; 三、净颠倒,以不净...1、指小乘之暖、顶、忍、世第一法。声闻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之后,接著须修四谛观。当无漏智火将生,心中...四部阿含经,即:长阿含、中阿含、杂阿含、增一阿含。...四种的邪命食。比丘不乞食,亦不弘法,但作不如法之事,以维持其生命,叫做邪命。 一、种植田园,和合汤药,...又名四如意足,是三十七道品中四正勤所修的行品,也就是用四种定力摄心,使定慧均等,神力充沛,所愿皆得,故名如...梨俱吠陀、沙磨吠陀、夜柔吠陀、阿阇婆吠陀。梨俱吠陀是宗教的赞歌,沙磨吠陀是祭祀仪式的颂文,夜柔吠陀是祭祀仪...大乘修道的过程,在三贤和十圣(即十地)的中间,尚须经过四加行,作为晋入初地的准备。所谓四加行,即修四寻思观...智度论说,四悉檀总摄一切十二部经、八万四千法藏。四是四个方法,悉是普遍之义,檀是梵语檀那之简称,亦即布施之...东方持国天王、南方增长天王、西方广目天王、北方多闻天王。...四天王所居住的天界,在须弥山腰,六欲天之第一重。...不自生、不他生、不共生、不无因生。不自生是法不由自因生;不他生是法不由他因生;不共生是法不由自他之共因生;...1、净土门所立。 一、位不退,即修得的位次不退失; 二、行不退,于所修的行法不退失; 三、念不...一、生生不可说,藏教说能生之因缘,所生之诸法,俱为实有,故云生生; 二、生不生不可说,通教说能生所生之...一、太子虽小,当为国王,故不可轻。 二、蛇子虽小,毒能杀人,故不可轻。 三、小火虽微,能烧山野,故...常少不可得、无病不可得、长寿不可得、不死不可得。...世界不可思议、众生不可思议、龙不可思议、佛土境界不可思议。...一、名寻思,即推求诸法的一切名字,皆悉不实。 二、事寻思,即推求五阴等事,皆系心识上变似的相分,因缘所...又名四无所畏,无畏是教化他人的心没有惧怕。有佛四无畏与菩萨四无畏两种。...慈无量心、悲无量心、喜无量心、舍无量心。与一切众生乐,名慈无量心;拔一切众生苦,名悲无量心;见人行善或离苦...又名四无碍解,或四无碍辩,即法无碍智、义无碍智、词无碍智、乐说无碍。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的名字,分别无滞;义...顺流者、逆流者、中住者、得度者。顺流者是顺著生死而流转的人;逆流者是发奋去除烦恼以截断生死之流转的人;中住...凡夫妄计之我、外道之神我、三乘之假我、法身之大我。...人死亡的四种因由,即:寿尽财不尽死(寿命尽而死),财尽寿不尽死(因贫困而饥死冻死),寿尽财尽死(因贫困与寿...正念往生、狂乱往生、无记往生、意念往生。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,心不颠倒而往生;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,...指密宗之四种念诵。 一、音声念诵,即发声念诵; 二、金刚念诵,即声在唇齿之间; 三、三摩地念诵...一、称名念佛,即专心称念佛之名号; 二、观像念佛,即观看佛像,口称佛名; 三、观想念佛,即于心观想...金轮王、银轮王、铜轮王、铁轮王。在增劫人寿由十岁增至二万岁时,铁轮王出现,统辖南赡部洲;人寿增至四万岁时,...法总持、义总持、咒总持、忍总持。法总持又名闻总持,即对佛的教法闻持不忘;义总持是对诸法的义理总持不失;咒总...一、自性清净涅槃,指人人本具的佛性,恒常清净而不染; 二、有余依涅槃,小乘圣者虽然已证入涅槃,不受后有...福德资粮、智德资粮、先世资粮、现法资粮。福德资粮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,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;智德资粮即由修...一、业感缘起,众生由惑造业,由业感果,由果又起惑造业,所以一切万法皆由业力的招感而生起,这是小乘教之主张;...观因缘、观果报、观自身、观如来身。这是修行忏悔的人,为了灭除自己的罪业,方便而修的四种观行。...1、唯识论立自性身、自受用身、他受用身、变化身等四佛身,而佛土亦有四,即法性土、自受用土、他受用土、变化土...笔施、墨施、经施、说法施。笔施是见人发心书写经文,以笔施之,助成善缘;墨施是见人书写经文,以墨施之,助成善...即楞伽经所说之相与非相、因与果、我与无我、人与所修法,皆各平等,无有高低、胜劣、广狭等之对立或差别,此乃大...一、常坐三昧,又名一行三昧,即以九十日为一期,独居静室,结跏趺坐,舍诸杂念,一心系念法界,观一切法皆是佛法...即杀、盗、淫、妄之四波罗夷,因是佛所不可越的戒法,所以叫做三昧耶。...长阿含、中阿含、杂阿含、增一阿含。...简称四种庄严。 一、戒璎珞庄严,即以戒律庄严法身; 二、三昧璎珞庄严,即以禅定庄严法身; 三、...开佛知见、示佛知见、悟佛知见、入佛知见。...一、身出家心不出家,即身虽为僧伽,但心犹有顾惜爱恋。 二、身在家心出家,即虽在家受用妻子,但却不耽染欲...信满成佛、解满成佛、行满成佛、证满成佛。于十信之满位,坚信不疑诸法不生不灭,清净平等,已无愿求,名为信满成...大乘行人在三贤和十圣之间,尚须经过四加行,作为进入初地的准备。所谓四加行,即修四寻思观,能得四如实智。行者...又名四神足,原系四种禅定,谓修此四者,则能如意开发神通。 一、欲如意足,谓修道趣果的欲望增进; 二...婆罗门、刹帝利、吠舍、首陀罗。婆罗门是古印度的宗教徒,具有最高的权威;刹帝利是和婆罗门同样被人尊敬的王族;...众生无边誓愿度、烦恼无尽誓愿断、法门无量誓愿学、佛道无上誓愿成。此四弘誓愿是菩萨所立,凡是大乘行者皆宜牢记...四十一个菩萨修行的阶位,即: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。菩萨即以此四十一位修行之功德来庄严佛果。...是天台圆教所断之无明,亦即在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之四十二位中各断一品之无明。...阿弥陀佛有十二光佛之别号,又其誓愿有四十八愿,是故可称为四十八体之十二光佛。十二光佛者,无量、无边、无碍。...即人类所有疾病的总称。根据修行本行经和佛医经等的记载,在构成人体之地水火风四要素中,由于地大之增长而引起之...指大小乘见道以上断惑证悟真理的人,亦即智慧最卓越,人格最完善,能力最高强的人。...1、佛的尊称,因佛是仙中之圣。 2、圣指三乘之圣人,仙指世间五通之仙。...三乘圣果之位。华严经说:愿一切众生,速入圣位。...佛所说之法,因合于正理,故叫做圣法。...唯识说圣性,俱舍说正性,意思则一。唯识以无漏智的种子为圣性,俱舍以离烦恼为正性。...即菩提涅槃,因依圣道而得,故名圣果。...指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等四种得道的大众。...圣道的法印,如三法印和实相印等是。...进入圣位的行为,即戒、定、慧。...正直的言语。圣言有四种,即:言不见为不见、言不闻为不闻、言不觉为不觉、言不知为不知。...圣人的财产。大宝积经说:信、戒、闻、惭、愧、舍、慧,如是等法,是谓圣财。彼诸众生,不获此故,名极贫穷。...菩萨修行阶位中之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等三贤位,叫做圣胎,因其修习正法而得长养,到达初地而见道,生于佛家。...
色界诸天分为四禅,即:初禅、二禅、三禅、四禅。 一、清净心中,诸漏不动,名为初禅,即梵众、梵辅、大梵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