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施摄、爱语摄、利行摄、同事摄。布施摄是对钱财心重的人,用财施,对于求知心重的人,用法施,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,而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;爱语摄是随著众生的根性,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,令他生欢喜心,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,以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;利行摄是修菩萨道者,要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,以损己利人的行为,感化众生共修佛道,以达到我度人的目的;同事摄是修菩萨道者,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,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触,做其朋友,与其同事,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,而度化之。菩萨济度众生,必须先行此四摄法,使众生爱我敬我信我,然后方能听我劝导,修行佛道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常见辞汇 > 正文
(经名)一卷,唐玄奘译。佛临涅槃悬记灭后初百年乃至第十百年之事。...【五退分法及五胜分法】 p0287 显扬八卷七页云:退堕者:谓诸菩萨五退分法;应知。一、不敬正法及说法者。二、放逸...【系念眉间】 p1445 大毗婆沙论四十卷一页云:问:何缘系念在眉间耶?答:修观行者、先依此处,生贤圣乐,后渐遍身...(术语)万物常变转之意。涅槃经十四曰: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此名诸行无常偈。亦曰雪山偈。此...中国佛教宗派。隋吉藏创立。因依龙树的《中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和提婆的《百论》等三论立宗,故名。此宗的学统,在印...出家之类别有二,即:(一)身出家,仅形体出离在家之生活。(二)心出家,虽处居家,而心于诸境不生耽染,如大乘之菩萨...(界名)阎魔王之世界也。预弥为阎魔或夜摩之讹转。十王经曰:阎摩王国名无佛世界,亦名预弥国,亦名阎魔罗国。梵Y...【大众部】 p0240 西域记九卷十四页云:大迦叶波结集西北,有窣堵波,是阿难受僧诃责,不预结集,至此宴坐证罗汉果...【客尘】 常用来形容烦恼,或称客尘烦恼。这是相对于‘自性清净’一词而立者。所谓烦恼,本非心性固有之物,乃因迷...以智慧来照察事理,破诸迷惑。...瓶,与瓶同。以瓶之形状似频伽鸟而得名。佛陀以频伽瓶比喻无空之去来,无识之生灭。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谓,譬如有...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,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,一切大圣,神通已达。其名曰:尊者了...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,忘言得旨端可悟明。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,拈华于灵山会上,...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,取其无相一灋,广生众教,含义不赀,故曰无量。 夫三界群生,随业而转;...一般人误解佛教,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,认为佛教是出世的。世间太苦,离开世间之后即解脱,所以信仰佛教修行佛法...问: 我修行精进一段时间后,就会退步,功课也不想做,佛号也不想念,请慈悲开示如何度过懈怠期? 大安法师答: 这...
地藏王菩萨有这种神力,反过来说,应当使一切众生永取解脱了、永远不再受苦,也就是说他证果了,乃至于只证得二乘也...当今社会里,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,否则就会变得浮躁、庸俗,甚至肆无忌惮,为所欲为。在一些地方一些人...问: 为什么有舍利子? 中台禅寺答: 舍利为梵语,即遗骨之意。舍利可分为全身舍利及碎身舍利,前者如广东省南华寺...两千五百多年前,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,龙王中有一位领袖,名叫阿耨达龙王,他听闻佛陀说法,欢喜惊叹。有二次他预...
原文: 莲之为物,虽出淤泥,体常清净。人能一切不着,乐我天真,富贵贫贱夷狄患难,视若幻化,素位而行,自适其适...
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,来观察生命的时候,我们会发觉这当中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,那就是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这...
四摄法
【佛学常见辞汇】
上篇:四念处 | 下篇:四增盛 |
(名数)一害自身。二为智者所呵。三恶名流布。四临终后悔。五死而堕于恶道。见四分律五十九,三藏法数二十三。...
佛临涅槃记法住经
五退分法及五胜分法
系念眉间
诸行无常
三论宗
二种出家
预弥国
大众部
客尘
智慧观照
频伽瓶
【大藏经】佛说无量寿经
【大藏经】六祖大师法宝坛经
【大藏经】无量义经
圣严法师《不舍众生》
如何度过修行懈怠期

地藏菩萨为何不能让众生永取解脱
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
舍利子是怎么来的
一念淫念的果报

这个荣耀,又有什么能再超过呢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