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观四法界的行法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常见辞汇 > 正文
指经过“因位”之修行阶段而到达“果位”之人。例如佛、辟支佛、阿罗汉。辨显密二教论卷上(大七七·三七五上):“...【自体甚深】 p0599 世亲释十卷六页云:颂曰:佛一切处行,亦不行一处。于一切身现,非六根所行。此颂显示自体...位于江西永新,此山盛产嘉禾,故称禾山。又作秋山。山景奇峰累累,其最高峰称赤面峰,赤面峰下有禾山寺(又称甘露寺...又叫做根尘识,即六根、六境、六识,合之便是十八界。...梵语 buddha-kāya,巴利语同。指佛之身。有关佛陀生身之殊胜及其实身之种种考察,称为佛身论。溯自释尊在世或灭后...(物名)又名五佛冠,五智冠,五智宝冠,五宝天冠,略称宝冠。冠中有五化佛,表五智圆满之德,故有此名。诸佛境界摄...日本七条佛师之第五代佛师,运庆之父。以雕造著名。与运庆及其弟子快庆,曾于东大寺造佛,活跃一时。作品有兴福寺南...根本烦恼和随烦恼。根本烦恼即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等六种大烦恼,因为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,故名根本烦恼;随...人的寿命长存。无量寿经说:何不弃世事,勤行求道德,可获极长生,寿乐无有极。...(术语)法被遮止遣去,不使存立也。如心外之法,遮遣为空。...【懈怠心所】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大随烦恼心所之一。懈怠与精进相反,既不修善,亦不断恶,甚而对恶业勤奋。《成唯识...维摩诘所说经(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)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: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,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,菩萨三万...晚课蒙山施食仪...般若波罗蜜多心经...没有几个人觉得工作快乐,更现实的是,大部分人的不快乐来自工作。如果能环游四海就好了!我愿容忍今日之辛苦以换取...
许多人喜欢在寂静的环境中,读书修道。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,要如何自处呢?明末莲池大师在〈厌喧求静〉一文,开示智...
(一)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 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 (二) 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; 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; 何...
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,随着时代改变,唐宋年间的这些清规戒律差不多都没有了,有也是没有力量。古代的学者都是为...
印光大师(1861~1940)是中国汉传佛教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,弱冠出家,礼终南山道纯禅师为和尚。曾辗转行脚至皖南...佛教有一句古训:出家乃大丈夫之事,非将相所能为。若以我的解释是这样的:将相是豪杰的型范,大丈夫是圣贤的型范,...
一、唐寒山《寒山诗》 水清澄澄莹。彻底自然见; 心中无一事,水清众兽现。 心若不妄起,永劫无改变; 若能如是知,...
古人多以务农为业,生活的主体是耕种,所以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现代工商业发达,物质生产比较丰裕,人们改以休闲娱...
四法界观
【佛学常见辞汇】
上篇:四法界 | 下篇:四法不坏 |
(物名)又曰指钏,草钏,草环,茅环。密教之法,续草作环,以此穿于无名指。苏悉地经一曰:作法时,当用茅草而作指...
果人
自体甚深
禾山
根境识
佛身
五佛宝冠
康庆
二烦恼
长生
遮遣
懈怠心所
【大藏经】维摩诘所说经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晚课蒙山施食仪
【大藏经】【注音版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
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内心

智者除心不除境

六祖惠能的19段偈语 句句直指人心

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

印光大师对苏州佛教的贡献及影响
圣严法师《出家乃大丈夫之事》

十首著名悟道禅诗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