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叫做根尘识,即六根、六境、六识,合之便是十八界。
佛教词典 > 佛学常见辞汇 > 正文
【密意】 隐藏之旨意。即指佛特殊的意趣,此有二义:一、对于佛意有所隐藏,没有把真实含义明显地表达出来;二、佛...(术语)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贤位。谓为圣胎。因其以自种为因,善友为缘,闻正法而修习长养,至于初地而见道,生于佛...【应量而语】 p1400 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:应量语者:唯作法语。...【世间八法于佛无染】 p0514 大毗婆沙论七十六卷五页云:问:佛亦曾遇此世八法;如何说佛解脱此耶?谓一日中,勇猛...四身有三种: 一、化身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。 二、自性自受用他受用变化之四身。 三、法身报身应...(书名)出三藏记集五揭道安之疑经录及僧祐之疑经录。大唐内典录十揭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。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四十有伪...【显色】 指显然可见之色。为‘形色’的对称。于一切色法中,其相状显著,可使眼见而识别者,称为显色。为眼根所取...谓众生本有之菩提心,其本性清净而真实,故称之。大日经疏卷一(大三九·五八九下):“正观自心,无有生处,得入真...梵名 Bhadra-carī-pranidhāna,或 Samantabhadra-caryā-pranidhāna-rāja。全一卷。唐代不空译。略称普贤行愿赞...(杂名)禅林中称西序之人所上之厕也。厕为至不净之处,必要净洁,故名为净。此外又有东净。然后世以西净为厕之总名...佛制僧尼不得三衣离身他处宿。...文殊菩萨心咒: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.持诵文殊五字咒(文殊菩萨心咒、亦称文殊智慧咒)的主要功德,...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大菩萨众,及大诸天、帝释天王、大梵...(一)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,时病危顿,弟子问曰:成应真未?答曰:未得;不还未也。问曰:和上道高名远,何以不至乎?...
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,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?因为他前生积集的善业太大了,由于前生善业太强,所以今生事事...
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时间。但这八年的时间却成果丰硕,翻译的经论就有九十八部,一共...
这一大科是佛陀回答阿难尊者的疑惑。阿难尊者的疑惑有两点:第一个就是在修学的处所当中,应该以什么来当作对治的处...
从上诸祖教人参禅,虽有超佛越祖之谈,其实要人成佛作祖耳。未有欲求作佛祖,而不遵佛祖之言教者。舍教而言修行,是...
睡觉可以系念佛号、默念佛号,不要出声,随着呼吸来系念,这是可以的,慢慢系念。 大家可能有个体会,我本人也有这...
又是一年清明节,为祖先亲人扫墓祭奠的时候又到了,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再次出现在各个通往公墓区...问: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,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,究竟有何利益。 方海权答: 戒杀、放生、持素是学习慈悲心的...
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,带业往生的众生,他临终感应道交,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,阿弥陀佛临终现前佛光注照,佛光注照...
根境识
【佛学常见辞汇】
上篇:根本智 | 下篇:流转 |
(术语)禅宗之语有死句活句。意路不通无义味句,谓之活句,有义味通意路句,谓之死句。林间录上曰:洞山初禅师云:...
密意
圣胎
应量而语
世间八法于佛无染
四身
伪经目录
显色
真净菩提心
普贤菩萨行愿赞
西净
离衣宿
【大藏经】文殊菩萨心咒
【大藏经】佛说百佛名经
【大藏经】杂譬喻经

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

鸠摩罗什大师--七佛译经师,凡情难测度

以六根当所观境

修行应发三种心

在睡眠之中获得光明之相

给亡灵焚烧纸钱有用吗
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