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词典 >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> 正文
一大慈 二大悲 次十八不共法而辩大慈大悲者。诸佛得十八不共法等法。常在大慈悲住故。慈善根力。普熏三业。于十方...(一)梵语 dvācatvārij?ad-aksaramukha。乃就梵文四十二字母而论其各自之义门;此为华严、般若二经所说观字义法门...(术语)禅家之常语。离言说文字而以心传于心也。达磨之血脉论曰:三界兴起,同归一心。前佛后佛,以心传心,不立文...谓执著于法,或指执着之念及所执着之事物。又以为于五蕴假和合之身中有“实在之我”而执着之,称为着我。执著于事物...【贪欲者相】 p0977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:复次诸贪欲者者:此是总句。由猛利贪者:谓于他所有,由贪增上,欲为己有,...【住有余依与住无余依差别】 p0664 瑜伽八十卷二十页云:问:于有余依涅槃界中,若无余依涅槃界中已般涅槃诸阿...乾闼婆城之异称。乾闼婆为八部众之一。属鬼神之类,故称其所居之城为鬼城。(参阅“乾闼婆城”4372) p4366...谓诸法本性空寂。仁王经合疏卷中(卍续四○·三八三下):“法性空者,性本若不空,不可令其得空。以性本自空,故诸...(名数)一、欲想,起贪欲之思想也。二、瞋想,起瞋恚之思想也。三、害想,起害人之思想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不生欲觉...(术语)如来梵音之响也。谓佛之说法。往生论曰:如来微妙声。梵响闻十方。寄归传一曰:闻梵响于王舍,获果者无穷。...又作十门唯识。乃唯识之十种层次。华严宗对一切诸法认为皆由一心所现,故说万法唯识。其义有十种不同,即:(一)相见...君不见。绝学无为閒道人。不除妄想不求真。 无明实性即佛性。幻化空身即法身。法身觉了无一物。 本源自性天真佛。五...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: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,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,皆阿罗汉也生死...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,贤圣以之冲默;玄旨非言不传,释迦所以致教。是以如来出世,大教有三:约...问: 如果由于医院检查出了胎儿有畸形,因而犯了堕胎的重罪,丈夫和妻子会有恶报吗?念《地藏经》能化解重罪吗?念...
原文: 净土法门,为诸法之归宿。犹如大海,尽世间所有江河溪涧之水,莫不趣入其中。然一至其中,则同得海名,同成...问: 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,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,如何对治这一烦恼? 大安法师答: 其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!在六...
问:众生从无始以来,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,而今生一期果报之身形,如果不曾遭逢善知识,结果又再作了一切的罪业,真...
五戒的第一条不杀生,对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太有意义了。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杀业,就是认为人是万物之灵...
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,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、懈怠、散乱时,佛七的开始,提醒着我们要开始精进,所以不管多累,...
在外人的眼中,我的父亲是粗犷豪放的汉子,只有我们做子女的知道他心里极为细腻的一面。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...
过去有一位国王名萨和檀,即施一切义,只要他人有所求,从不违逆,总是慷慨布施,其声名远播,无人不知。一日,文殊...
密意
【唯识名词白话辞典】
【密意】隐藏之旨意。即指佛特殊的意趣,此有二义:一、对于佛意有所隐藏,没有把真实含义明显地表达出来;二、佛意深奥细密,一般人难以理解。一般常见者多为第一义。
上篇:牵引因 | 下篇:捺落迦 |
禅林用语。为“黑漫漫”之对称。堂堂,谓容貌之盛。即指全体明白显现,从而见其相貌堂皇伟大。又为表示公案现成当体...
大慈大悲
四十二字门
以心传心
着法
贪欲者相
住有余依与住无余依差别
鬼城
法性空
三想
梵响
十重唯识
【大藏经】永嘉证道歌
【大藏经】阿閦佛国经
【大藏经】佛说长阿含经
如何回向给被堕胎的胎儿

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
如何对治净业修习中的进进退退

智者大师辨析临终十念即得往生

不杀生,不教他杀,不见杀随喜

观死无常,勤念弥陀

期待父亲的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