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教辞典 > 佛学常见辞汇又名十六神我,未见道的人,在五蕴法中强立主宰,妄计有我我所,而有十六种的知见,即: 一、我,于五蕴法中...宾度罗跋罗惰阇尊者(旧称宾头卢颇罗堕誓)、迦诺迦伐蹉尊者、迦诺迦跋厘惰阇尊者、苏频陀尊者、诺距罗尊者、跋陀...八热地狱,每一狱的四门,各有十六副地狱,此十六副地狱的痛苦,一狱比一狱加深,故名游增。罪人在八热地狱受苦后...指色界的十八层天,其中初禅天有三天,即梵众天、梵辅天、大梵天;二禅天也有三天,即少光天、无量光天、光音天;...合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之六根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之六尘,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之六识,名...智度论说十八空,以破除众生的种种邪见,即: 一、内空,指在眼等六根中,无我、我所及无眼等之法; 二...1、于十六罗汉加庆友尊者和宾头卢尊者,而成十八罗汉。 2、于十六罗汉之前加迦叶尊者和军徒钵叹尊者,而成...在十八泥犁经中,列有十八层地狱,即:光就居、居虚倅略、桑居都、楼、房卒、草乌卑次、都卢难旦、不卢半呼、乌竟...欲界中的有情,为六道众生之一,思虑最多,因过去世中曾修中品十善之因,故今世召感人道之果。...又名我见,或人我见,即固执人有一个实在的我体的邪见。...又名我执,或人我执,即固执身体中有一个我的邪见。...六道之一,即人的道途,也就是人间的意思。...人的身体。人的身体是由色(物质)受想行识(精神)五蕴组合而成的。经云:得人身者如爪上土,失人身者如大地土。...又名生空,或我空,即观人身是五蕴假和合而有,其性本空,亦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。...1、紧那罗的别名,因紧那罗似人而非人。 2、天龙八部众的总称。...二我见之一,如计有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等,都称为人我见。...二执之一,即执著人体中有一个我的见解。...佛的称号,因佛是九法界之王,犹如狮子是百兽之王一样。...又名众生无我、生空、人空、我空等,人体为五蕴假和合而有,其中无真实的我体,故云人无我。二无我之一。...在三乘行位的十地中,每一地都分为入、住、出的三位,初入其地,叫做入心。...入于世间以解除众生痛苦的方法。入世法讲求去三毒,持五戒,弘十善,行六度,这也是出世法的基础。...法界是诸法的理体,而诸佛所证的境界,正是这种诸法的理体,叫做入法界。...如来的三密入于我,我的三业入于如来,亦即如来的三密与众生的三业,彼此相应互入,因而具足一切诸佛的功德于吾身...在菩萨阶位的十地中,每一地都分为三位,就是入其地位,居其地位,和出其地位,当出其地位之后,又再进入于后一地...二因之一,即以智慧去透视事物的原理,如灯照物,了了可见。...一个人在受辱的时候,纵然已起嗔心,但如能即时觉悟嗔火之害,以功力克制,竭力忍耐,使不发作,但此种功夫稍有勉...1、一、我功德力,即自身的修行;二、如来加持力,即如来的加持;三、法界力,即自心所具的佛性。 2、慧眼...1、观无量寿经说:一者至诚心,二者深心,三者回向发愿心。具三心者,必生彼国。 2、一、淳心,即信心深厚...三毒之火,即贪、嗔、痴。...1、色界的第二禅天,有少光天,无量光天和光音天等三天,叫做三光。 2、指星星、月亮、太阳。...1、多近善友、多闻法音、多修不净观。 2、多供养佛、多事善友、多问法要。...1、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,所以叫做三有。 一、欲有,即欲界的生死; 二、色有,即色界的生死; 三...福行、罪行、不动行。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业;罪行又名非福行,就是造作十恶等之恶业;不动行是四禅、四空处的禅...安陀会、郁多罗僧、僧伽黎。安陀会华译为中著衣,五条制成,是平时起卧所著的;郁多罗僧华译为上衣,七条制成,是...1、指天台宗三观,即:空观、假观、中观。空观是观诸法缘生无性,当体即空;假观是观诸法虽同幻化,但有假象和作...天眼、宿命、漏尽。天眼能知未来生死的因果;宿命能知过去的生死因果;漏尽是知道现在烦恼的根源而尽断之。不但知...声闻缘觉行人虽然已经证入无余涅槃的境界,但是因为还有三事的残余,所以不是真正的无余,三余者,烦恼余、业余、...1、三大阿僧祇劫的简称,又名三无数劫,即菩萨修行成佛所须经过的年数。 2、指过去现在未来三劫,过去劫名...1、无量寿经说往生极乐的人,听到七宝树林的声音,便得三种之忍,即一、音响忍,就树林的声音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...在家戒、出家戒、道俗共戒。在家戒即八戒;出家戒即十戒与具足戒;道俗共戒即五戒。...现报、生报、后报。现报是现在造业现在就受报;生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来生才受报;后报是现在造业要等到二生或多生...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,有大小的分别,大三灾是世界将毁坏时所起的火水风三灾,小三灾是指在住中劫时,每一小劫中的...1、真识、现识、分别事识。真识是我们的自性清净心,也就是离生灭相的真心;现识就是能变现的识,也就是阿赖耶识...出家味、读诵味、坐禅味。...指根、境、识三事和合。唯识论说:根境识互相随顺,故名三和,触依彼生。...戒学、定学、慧学。戒即禁戒,律藏之所诠,能防止人们造作一切身口意的恶业;定即禅定,经藏之所诠,能使人们静虑...1、唯识宗把宇宙万法分为三种性质,即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。普遍计度一切法,然后颠倒迷执,认为或有...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尽明。宿命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宿世的事;天眼明是明白自己或他人一切未来世的事;漏尽明是...声闻乘的果位名,梵语叫做阿那含,华译为不还,意即修到了此果位的人,便不再来人间受生死了。...北魏太武帝、北周武帝、唐武宗,他们都很仇视佛教,破坏佛教,世称三武之难。...苦苦、坏苦、行苦。苦苦是世人即有生死之身,已经够苦,加上众苦逼迫,简直苦上加苦,故谓之苦苦;坏苦是偶而出现...戒律中的罪名,凡是遇到犯罪经他人忠告而不肯认罪的人,或是不肯忏悔的人,或是说淫欲不障碍修道的人,对此三种人...1、无常修、非乐修、无我修。无常修是声闻乘行人因不知法身常住的德性,所以只是观察一切有为法的无常;非乐修是...只限于佛所有的十八种功德法,因为只限于佛,不与三乘共有,故名不共法。 一、身无失,佛自无量劫以来,常用...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。苦受是环境不如意时心中所生起的苦恼感受;乐受是环境顺意时心中所生起的快乐感受;不苦...三毒的别名,即贪、嗔、痴。...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。财施是以财物去救济贫苦的人;法施是以自己所闻悉的佛法去向人演说;无畏施是竭尽所能去解除...贪、嗔、痴。贪是贪爱五欲,嗔是嗔恚无忍,痴是愚痴无明,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,故名三毒,这也是一切...三乘。衍是梵语衍那的简称,华译就是乘。三乘就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。...1、自觉、觉他、觉行圆满。自觉是使自己觉悟,但要断尽三界内的见思惑和三界外的尘沙无明惑,才能算是达到自觉的...如来所说的三种语,即随自意语、随他意语、随自他意语。随自意语是佛随自己的意思而说自己亲证的实相法;随他意语...1、指贪嗔痴,因它们能够生长众生的恶业。 2、众生善根的强弱有三种,即上根、中根、下根。 3、三无...血途、刀途、火途。血途是畜生道,因畜生常在被杀,或互相吞食之处;刀途是饿鬼道,因饿鬼常在饥饿,或刀剑杖逼迫...1、贪病、嗔病、痴病。贪病是贪心的毛病,修不净观可治;嗔病是嗔恚的毛病,修慈悲观可治;痴病是愚痴的毛病,修...1、佛教,道教、儒教。 2、指南山三教,即性空教、相空教、唯识圆教。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,名性空教,此...见所断、修所断、非所断。见所断是初果罗汉断八十八使见惑;修所断是二果三果罗汉修断三界十随眠惑,名修道所断之...1、指佛法僧三宝。 2、西方三尊是阿弥陀佛、观音、势至;药师三尊是药师佛、日光、月光;释迦三尊是释迦佛...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。见思惑是凡夫的惑,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,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,思惑是...1、指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时。 2、指内、外、中间三处。...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。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,总相就是空相;道种智是菩萨了知各种修行法门的智...色界的第三禅天,因此天的天人禅定深妙,人人身心快乐。又因此天的快乐乃是三界九地中所最凸出者,故此天又名为定...净土宗说念佛能产生三种的缘,即亲缘、近缘、增上缘。亲缘是众生的口常念佛名,佛立刻听到,身常礼敬佛,佛立刻看...又名轮回三道,或三轮,即烦恼道、业道、苦道。烦恼道又名惑道,即无明贪欲嗔恚等之烦恼妄惑;业道是依著烦恼而产...1、现量、比量、圣教量。现量是用不著意识思索就能够直觉其存在,也就是直接之知,如人的手碰到火,立刻就知其存...欲想、嗔想、害想。欲想是生起贪欲的思想;嗔想是生起嗔恚的思想;害想是生起害人的思想。...(喻)佛法好像日光,日出先照高山,次照幽谷,再照平地。高山喻佛成道后,最初说华严经,教化顿大的菩萨;幽谷喻...三种的福业,即世福、戒福、行福。世福是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;戒福是受持三皈五戒乃至具足戒;行福是发菩提心,修...三种的缠缚,即贪、嗔、痴等烦恼。...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。烦恼障者,如贪欲嗔恚愚痴等之惑是;业障者,如五逆十恶等之业是;报障者,如地狱饿鬼畜生等...又名三类境,即性境、独影境、带质境。性境就是一切实境,各有其性质,如石之坚,水之湿,是不可能加以改变者;独...漏是烦恼的别名,归纳三界一切之烦恼有三种,即 一、欲漏,指欲界之一切烦恼; 二、有漏,有是苦果的别...疑自、疑师、疑法。...1、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。 一、法身德,法身乃佛之本体,佛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; 二、般若德...闻慧、思慧、修慧。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;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;修慧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。...檀是梵语檀那的简称,华译为布施,三檀就是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。...一、天乐,修十善者,生于天上,享受种种之妙乐; 二、禅乐,修行的人,万虑具止,得寂静之悦乐; 三、...体大、相大、用大。体大是一切众生心的体性,真如平等,无生无灭,不增不减,毕竟常在;相大是一切众生心的自性,...1、玄义十卷、文句十卷、止观十卷,此为天台之三大部。 2、南山律师之行事钞三卷、戒疏四卷、业疏四卷,为...菩萨成佛的时间。阿僧祇劫,华译无数长时。菩萨的阶位,一共有五十位,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四十位,为第一阿僧祇...序分、正宗分、流通分。序分是讲明这一部经是为了甚么因缘而说的;正宗分是这一部经的正文;流通分是劝大家把这一...一、自性分别,心心所之自性,对于眼前之境,生起分别的作用,如眼识之分别色,耳识之分别声,叫自性分别,亦即现...即宗、因、喻,为因明学(佛教的论理学)所讲,是在与人辩论理法时,先列出自己的宗义,再用因来说明自己所以要立...羊车、鹿车、牛车。羊车是形容声闻乘只能自度,不能度他,好像一辆小小的羊车不能载物;鹿车是形容缘觉乘能自度兼...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。凡已生已灭之法叫做过去世,已生未灭之法叫做现在世,未生未起之法叫做未来世。...众生世间、国土世间、五阴世间。众生世间又名假名世间,即假五阴和合之名而有的众生,亦即众生的正报;国土世间又...出生三世诸佛之母,即般若波罗蜜多,因诸佛若不修行般若波罗蜜多,就不能成就佛道,所以说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出生三...文殊菩萨的别名,因文殊菩萨司毗卢舍那的大智,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,故名。...过去世、现在世、未来世,称为三世,在佛教成立的当时,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,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佛称为过去...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一切法皆不可得一实在之体质的意思。维摩经说:若过去生,过去生已灭;若未来生,未来生未至;...
观无量寿经所说的十六观,因乃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门户,所以叫做十六观门。...